人与自然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自然观:人类对一系列人类生存困境反思的结果。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一)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1.劳动促进了从猿到人的生理转变2.劳动促进了从动物心理向人的意识的转变3.劳动促进了从古猿猿群向人类社会的转变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内涵:人类的产生,人的能动性力量的加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变化,最终造就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三、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表现:1、人对自然的依赖性:(1)人类生命有机体的构成依赖于自然界。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3)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依赖于自然界。
(4)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
2、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仅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受制和依赖于自然界,人还是一个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因为如此,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以自己的存在和活动改变着自然界的面貌,从而对人的发展和自然界的进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人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类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实现的。
(2)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能动作用,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
(3)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4)人的能动性使人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
五、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以实践作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
这是因为:首先, 劳动既创造了人, 又是人的第一个实践, 正是这一实践使得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而成为与自然界互为对象的自然存在物;其次, 人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深入了解自然现象, 揭示自然规律;再次, 人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实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因此, 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六、实践既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 又是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实践也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七、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活动影响的那部分自然。
2、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并被人类实践活动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 它包括:
人工自然界,即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包括人工影响的自然、人工控制的自然、人工培育的自然等,如大面积农田、水果种植圆、蔬菜大棚、人工运河等。
3、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相互联系: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至还是在直接模拟天然物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因而,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自然规律。
相互区别:
第一,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通过人再生产出来的。
第二,天然自然只具有自然属性,服从于自然规律。
人工自然则不同, 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服从于自然规律, 又服从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规律。
第三,天然自然的演化过程一般比较缓慢,而人工自然的演化发展则很迅速。
第四,天然自然的状况对人类的早期文明有更大的影响, 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都与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在近现代, 天然自然的资源条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仍有重要的影响, 但相对来说,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天然自然
的关系趋于减弱, 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工自然。
八、人工自然的特征:
(1)人工性(2)人工自然的知识性(3)人工自然的目的性
九、近代人中心主义的内涵与批判
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类存在物只有工具价值,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我们伦理体系的原初成员,道德只与理性存在物有关;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获得道德权利的基础,非理性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自律能力,他们没有道德权利;人类有权绝对支配、统治、处置自然,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十、对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首先,为所有人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并不存在。
其次,“只有人才有权作为道德代理人和道德顾客”是人根据自己的属性和其他存在物的属性定义的。
再次,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道德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关怀的对象不断扩大的过程。
最后,从人所具有的某种特殊属性,如理性等,并不能必然地得出人类不应该给予非人类存在物以道德关怀的结论。
十一、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由
(1)环境问题的产生正是人类没有坚持以人类为中心,而是奉行个人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的结果。
(2)人和地球上的动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3)人所提出的任何一种环境道德,都是人思考出来,都是属人的道德。
(4)环境问题是人造成的,也要由人来解决。
(5)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所关注的是全人类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十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
首先,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其次,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对待自然,并不是将人与自然平等地看待,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必然加强人类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再次,在实践层面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保护自然环境,缩小自然环境的外延,将自然环境限制在了人的环境之内。
人类只是着眼于保护与人类有关的自然环境,而不是保护所有物种的生态环境。
十三、尊重所有生命的原则:第一,不伤害原则,第二,不干涉原则,第三,忠诚原则,第四,补偿正义原则
十四、五条优先原则:第一,自我防御的原则,第二,对称的原则,第三,最小伤害原则,第四,分配正义原则,第五,补偿正义原则
十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1)更新观念(2)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新领域。
(3)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4)开展全球合作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外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