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简答题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整理
1.简述吗啡的药理作用:
⑴中枢神经系统:
①镇痛、镇静、致欣快(镇痛的作用机制是激动中枢阿片受体);
②抑制呼吸;
③镇咳;
④兴奋动眼神经,引起瞳孔括约肌收缩(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⑵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高。

⑶平滑肌:
①胃肠道平滑肌:提高胃肠道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减轻推进性蠕动,可致便秘,也可止泻;
②胆道平滑肌:使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导致上腹部不适甚至胆绞痛,阿托品可部分缓解;
③其他:收缩输尿管平滑肌,大剂量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诱发或加重哮喘。

⑷免疫系统:吗啡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

2.吗啡能否用于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为什么?
能用于心源性,不用于支气管哮喘
原因:吗啡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缓解急促浅表呼吸;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利于消除肺水肿;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减少耗氧量。

吗啡治疗量对支气管平滑肌兴奋作用不明显,大剂量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诱发或加重哮喘。

3.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①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阿司匹林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感冒发热及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和痛经等慢性钝痛,较大剂量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②影响血栓形成:小剂量→防止血栓形成
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临床常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病等。

4.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②凝血障碍:大剂量或长期服用;
③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某些患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④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5g/d)可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
⑤瑞夷综合征:儿童患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退热时,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瑞夷综合征)。

5.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⑴利尿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⑵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
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
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
⑶钙通道阻滞药(CCB):氨氯地平
⑷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⑸血管扩张药:硝普钠
6.普萘洛尔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可相互取长补短的机理:
普萘洛尔可拮抗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硝酸甘油可缩小普萘洛尔所引起的心室容积扩大和心室射血时间延长,两药对耗氧量的降低有协同作用。

但因两药均可使血压下降,故联合用时剂量不宜过大,以免血压剧烈下降对心肌供血不利。

7.简述药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途径及代表药物:
①增加心肌收缩力:强心苷;
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各种扩血管药和利尿药;
③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功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

8.简述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⑴抗酸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⑵胃酸分泌抑制药:
①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
②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奥美拉唑
⑶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米索前列醇
⑷抗幽门螺杆菌药:阿莫西林、甲硝唑。

9.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四抗五影响”)
①抗炎作用;
②抗免疫作用;
③抗毒作用;
④抗休克作用;
⑤影响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水盐代谢;
⑥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因子增多,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欣快、激动、失眠、诱发精神失常、癫痫;
⑧影响消化系统:诱发或加重溃疡;
⑨影响内分泌系统:雄激素样作用。

10.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a.库欣综合征: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等;
b.诱发或加重感染;
c.诱发或加重溃疡;
d.伤口愈合减慢和骨质疏松。

②停药反应:
a.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b.反跳现象。

11.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防治措施?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症状:皮肤过敏,血清样反应
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措施:①询问过敏史;
②使用前做皮试;
③观察30min;
④肾上腺素抢救;
⑤现用现配,单独配制。

名词解释
1.化学治疗: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2.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3.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

4.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5.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6.抗菌后效应(PAE):是指抗菌药发挥抗菌作用后,当药物已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也称抗生素后效应。

7.耐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恶性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又称抗药性。

8.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体内正常菌群间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致使一些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四、五章小知识点
1.急性中毒导致血压下降至休克水平时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

2.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3.吗啡中毒出现针尖样瞳孔,用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静脉注射,还可用呼吸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

4.美沙酮用于吗啡、海洛因等成瘾的脱毒治疗。

5.洛贝林用于新生儿窒息
6.基础降压药:氢氯噻嗪
7.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①低血压;②刺激性干咳;③高血钾;④低血锌:脱发;⑤血管神经性水肿
8.首剂现象:哌唑嗪的不良反应(首剂现象是首次用药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
9.硝普钠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
10.硝普钠见光易变质
11.静脉滴注出现降压效果最快、最强的降压药是硝普钠
12.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硝酸甘油
13.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用普萘洛尔,变异型心绞痛治疗用硝苯地平
14.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的特点(考选择):①延长舒张期;②降低衰竭心脏耗氧量;③增加心脏排血量。

15.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用苯妥英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