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一中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安市一中2024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四种情况中,可将高铁视为质点的是()
A.测量高铁的长度B.分析高铁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
C.研究高铁车轮的转动D.计算高铁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
2、一个篮球从高处落下,以速度v1=10m/s竖直落到水平地面上,碰撞后以速度v2=5m/s反弹,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2s,则碰撞过程篮球的加速度为
A.a=25m/s2,方向竖直向下
B.a=25m/s2,方向竖直向上
C.a=75m/s2,方向竖直向下
D.a=75m/s2,方向竖直向上
3、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初速度比B的初速度大
B.在前10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C.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
D.10s末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
4、下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
A.B.
C.D.
5、对于被运动员踢出的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足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受到踢力作用B.足球受到沿运动方向的动力
C.足球受到地面给它的阻力D.足球没有受到任何力
6、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则()
A.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
B.物体在最初5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1-x2=15 m
C.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D.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
7、如图所示,有两个穿着溜冰鞋的人站在冰面上,当其中一个人A从背后轻轻推另一个人B时,两个人都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A推B时()
A.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B.A对B的作用在先,B对A的作用在后
C.B对A的作用力大小等于A对B的作用力大小
D.A对B的作用力和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先减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减速,则()
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
C.c种方式先到达D.b种方式所需时间最长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
A.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Mg
B.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B对A的支持力可能小于mg
D.A与B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10、两个力1F和2F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1F和2F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1F和2F中的任何一个都大
C.如果夹角θ不变,1F大小不变,只要2F增大,合力F必然增大
D.合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1F和2F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二、实验题
11、(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弹簧秤。

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在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甲)。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O拉至某一位置。

然后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用一个弹簧秤和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必须将结点O拉至同一位置
(2)图乙中的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

(选填“变”或“不变”)
(3)若在实验中,把木板竖直放置,同时用细绳OA跨过钉在木板上的光滑的钉子C,下端挂重力已知的钩码,细绳OB用一个弹簧秤钩住,如图丙所示,可以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秤的拉力来调整橡皮筋与两细绳的结点O的位置。

图中OC与橡皮筋延长线的夹角为α,细绳OB与橡皮筋延长线的夹角为β,且α+β>90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A.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β,同时减小弹簧秤的拉力
B.增加钩码个数后,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C.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C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增大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D.保持钩码个数不变,将钉子C向左移动一些,为使结点位置不变,应减小β,同时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12、(10分)某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设计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铁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铁球自由下落。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A处,使计时器上的孔位于铁球的正下方,当铁球从孔中穿过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铁球穿过孔所用的时间为t,测出小球释放点到A的高度差h和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h),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_____。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9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10 kg的木箱,地面与木箱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一人用与水平方向夹45°角、大小为20 N的力推木箱,木箱向右运动,求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g=10 m/s2)
14、(14分)把用金属丝做成的直角三角形框架ABC 竖直地放在水平面上,AB 边与BC 边夹角为α,直角边AC 上套一小环Q ,斜边AB 上套另一小环P ,P 、Q 的质量分别为m 1=m 、m 2=2m ,中间用细线连接,如图所示.设环与框架都是光滑的,且细线的质量可忽略,当环在框架上平衡时,求细线与斜边的夹角β的余弦及细线中的张力大小.
15、(13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令t=0时,其初速度为4m/s ,加速度大小为3m/s 2,求: (1)汽车3s 末速度的大小?
(2)计时开始汽车第6s 内的位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D
【解题分析】
A .在测量高铁的长度时,当然不能把列出看成质点,否则高铁就没有长度了,故A 错误;
B .分析高铁形状对所受阻力的影响时,高铁不能看成质点,此时看的就是高铁的形状如何,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B 错误;
C .研究高铁车轮的转动情况时,高铁不能看成质点,此时研究的是高铁的一部分,看成质点的话就没有车轮的运动的情况了,故C 错误;
D .计算高铁在两城市间运行的平均速度时,高铁的长度是可以忽略的,此时能看成质点,故D 正确。

2、D
【解题分析】
设篮球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 1=10m/s ,末速度v 2=-5m/s ,时间t =0.2s 。

由加速度公式,有:
2221510m/s 75m/s 0.2
v v a t ---===- 所以篮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75m/s 2,方向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A. a=25m/s2,方向竖直向下,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a=25m/s2,方向竖直向上,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a=75m/s2,方向竖直向下,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a=75m/s2,方向竖直向上,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3、D
【解题分析】
A.由图可知A的初速度为0,B的初速度大于0,故A错误。

B.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B物体在10s内通过的位移大于A物体通过的位移,故B错误。

C.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故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10s时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同,故瞬时速率相同,故D正确。

4、A
【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四条纸带所取点迹的总长相差不多,其中纸带A上点迹最稀疏,即所用时间最短,故其平均速度最大,故选A。

5、C
【解题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足球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支持力,并没受到踢力,是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滚动,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6、BC
【解题分析】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物体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初5s内的
位移x1=1
2
at2−
1
2
a(t−5)2=
5
2
a(2t−5);最后5s内位移为:x2=
1
2
at2=
25
2
a;另有:1
2
11
5
x
x
=,联立解得:t=8s,另据
速度公式得初速度v0=at=8m/s,故AD错误,C正确;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位移x1=5
2
a(2t−5)=
55
2
m,最后5s内
通过的位移x2=25
2
a=
25
2
m,故x1-x2=15m,故B正确;
7、AC
【解题分析】
A推B时,A与B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大小相等,选项AC
正确,BD 错误。

【题目点拨】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8、CD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位移相等,通过平均速度大小的比较,得出运动时间的长短.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等于40m/s ,先加速后减速,可知速度一直大于等于40m/s ,平均速度大于40m/s ,先减速后加速,速度不大于40m/s ,则平均速度小于40m/s .根据x vt =知,先加速后减速这种方式运动时间最短.先减速后加速时间最长,故CD 正确.
9、CD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先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再对物体A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 对A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受到重力()M m g +、支持力N 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对于整体,由于两个推力刚好平衡,故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 M m g =+,AB 错误;
再对物体A 受力分析,受重力mg 、已知的推力F 、斜面体B 对A 的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当推力F 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1)
当推力F 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图(2);
当推力F 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如图(3);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得到'cos sin N mg F θθ=+,可能大于mg ,可能小于mg ,CD 正确. 10、AD
【解题分析】
A .若1F 和2F 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 越大,A 正确;
B .由力的合成方法可知,两力合力的范围
1212F F F F F -≤≤+合
所以合力有可能大于任一分力,也可能小于任一分力,还可能与两个分力都相等,B 错误;
C .如果夹角不变,1F 大小不变,只要2F 增大,合力F 可以减小(角度为大钝角时),也可以增加,C 错误;
D .合力F 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1F 和2F 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故D 正确。

故选AD 。

二、实验题
11、CD F ’ F 不变 BD
【解题分析】
(1)[1]A .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 错误;
B .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 错误;
C .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 正确;
D .为了保证作用效果相同,用一个弹簧秤和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必须将结点拉至同一位置,故D 正确。

(2)[2][3]'F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 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 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为测量出的合力
[4]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分力的效果不变,所以实验结果也不变
(3)[5]AB .当两力的夹角大于90︒,且两力的合力不变,控制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增大力的大小时,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增大,β也增大,如图所示,故A 错误、B 正确;
CD .当两力的夹角大于90︒,且两力的合力不变,控制一个力的大小不变增大α时,则另一个力的大小增大,β减小,如图所示,故C 错误,D 正确。

12、d
t
2
2
2
d
ht
【解题分析】
[1]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得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则有
d
v
t
=
[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22
v gh
=
解得
2
2
2
d g
ht =
三、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1.4N
【解题分析】
对木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恒力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到:推力的竖直分量为:
F y=20sin45°N=14N,地面受到压力为:F N=G+F y=114N,又因为:f=μF N,则有:f=0.1×114=11.4N.
14、;
【解题分析】
设AB对P的弹力为T,显然T垂直AB边。

设绳子弹力F.
把P和Q看成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T竖直向上的分力T cosα,保持平衡
T cosα=(m1+m2)g
对P进行沿斜面正交分解,得到
m1g cosα+F sinβ=T
m1g sinα=F cosβ
三式联立可以到的
15、(1)13m/s(2)1.5m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代入数据得:3s末的速度v=13m/s
(2)由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前6s内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可得x5=78m
前5s内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可得x4=2.5m
第6s内的位移为x=x5-x4=1.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