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ppt文档(5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cf8169fab069dc51220131.png)
若干代以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P基因型频率 配子的比率 F基因型频率 F 基因频率
AA___0_.3__
Aa__0_.6_____
aa_0_._1___
A___0_.3___ A _0_._3_ a _0_._3_ a__0_._1___
AA_0_._3_6__ Aa__0_._4_8____ aa_0_._1_6__
直径增加
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说明抗生素对细菌产生了什么作用? 抗药性增强
1:不含抗生素纸片2.3.4: 含抗生素纸片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分析:
骡没有生殖能力,所以马跟驴是一个物种吗?
A __0__.6_____
a ___0_._4___
结论:如果一个种群保证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 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 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不能遗传的变异
变 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实验: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原理: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 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选细菌
抑菌圈
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中重复培养,记录每一代 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取平均值。
果蝇1组染色体上1.3 ×104 个基因,假定每个基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生物的进化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生物的进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05f0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b.png)
第2~10年间,该种群经过自然选择后,自由交配产生后代的每年基因型频 率各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1. 计算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型频率 2. 计算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频率 3. 利用哈代—温伯格公式计算自由交配后的子代基因型频率 4. 计算子代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请总结后代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通项公式 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
3.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请完成下表:
亲代基因型的比值 SS(10%)
Ss(20%)
ss(70%)
配子的比值
S(10%) S(10%) s(10%) s(70%)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SS(4%)
Ss(32%)
ss(64%)
子一代基因频率
S(20%)
s(80%)
第2~10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SS 基因型频率 Ss
ss
S 基因频率
s
第1年 10% 20% 70% 20% 80%
第2年 11.5% 22.9% 65.6% 23% 77%
第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4年 14.7% 29.2% 56.1% 29.3% 70.7%
基因的频率为20%。
(1)在亲本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2)该桦尺娥种群自由交配产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S和s的基
因频率各是多少?
(3)该桦尺娥种群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上述计算结果?现实是否
能满足这些条件? 该种群不满足“不同表型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
第1年
第2年
1. 计算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型频率 2. 计算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频率 3. 利用哈代—温伯格公式计算自由交配后的子代基因型频率 4. 计算子代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请总结后代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通项公式 自然选择后的亲本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
3.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请完成下表:
亲代基因型的比值 SS(10%)
Ss(20%)
ss(70%)
配子的比值
S(10%) S(10%) s(10%) s(70%)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SS(4%)
Ss(32%)
ss(64%)
子一代基因频率
S(20%)
s(80%)
第2~10年间,该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SS 基因型频率 Ss
ss
S 基因频率
s
第1年 10% 20% 70% 20% 80%
第2年 11.5% 22.9% 65.6% 23% 77%
第3年 13.1% 26% 60.9% 26.1% 73.9%
第4年 14.7% 29.2% 56.1% 29.3% 70.7%
基因的频率为20%。
(1)在亲本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2)该桦尺娥种群自由交配产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S和s的基
因频率各是多少?
(3)该桦尺娥种群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上述计算结果?现实是否
能满足这些条件? 该种群不满足“不同表型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是均等的”
第1年
第2年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PPT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PPT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2](https://img.taocdn.com/s3/m/42a14fbef12d2af90342e615.png)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自主11学3页习思一考、讨论生涉物及进的种化群有无进化?为什么?
(阅读课本112-113页)
1.基本单位: 种群
2.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112页)
3.谁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直选 接择 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 4.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进化的结果:
①仍为同一物种 ②产生新物种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
突变 新的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Xb的基因频率=15 ÷ (135+15)=10%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某基因的数目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某昆虫决定翅色的基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
自主11学3页习思一考、讨论生涉物及进的种化群有无进化?为什么?
(阅读课本112-113页)
1.基本单位: 种群
2.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112页)
3.谁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直选 接择 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 ) 4.进化的实质: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进化的结果:
①仍为同一物种 ②产生新物种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
突变 新的等位基因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Xb的基因频率=15 ÷ (135+15)=10%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PPT教 学课件 人教版 高中生 物2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某基因的数目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某昆虫决定翅色的基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率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1321e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d.png)
不能,生物通过繁殖才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来 。
4)以上说明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还是种群?
种群,种群即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 问题探讨
1.超猴使其所在的群体强大起来,但
它却没有合适伴侣孤独一生,其死后
猕猴群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能
不能说猕猴群体进化了?
不能
2.假如超猴降低一点择偶标准,与普
通雌性交配生小猴子。当超猴死去,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5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翅
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
这也从反面说明,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 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基因型为A2a或A2A2),也就是产生新
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究·实践---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S<5%
S>95%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浅色
19世纪中叶
工业污染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色
20世纪中叶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S(黑色)基因频率95%以上
s(浅色)基因频率95%以上
× 100%
➢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占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比值。
某基因型个体总数
基因型频率=
种群全部个体数
× 100%
基因频率的计算
1.某种群中基因型BB有10个,基因型Bb有40个,计算下列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0%
80%
0%
4)以上说明进化的单位是个体还是种群?
种群,种群即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 问题探讨
1.超猴使其所在的群体强大起来,但
它却没有合适伴侣孤独一生,其死后
猕猴群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能
不能说猕猴群体进化了?
不能
2.假如超猴降低一点择偶标准,与普
通雌性交配生小猴子。当超猴死去,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5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例如,翅
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
这也从反面说明,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 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3.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基因型为A2a或A2A2),也就是产生新
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究·实践---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S<5%
S>95%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浅色
19世纪中叶
工业污染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黑色
20世纪中叶
S(黑色)基因频率5%以下
S(黑色)基因频率95%以上
s(浅色)基因频率95%以上
× 100%
➢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占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比值。
某基因型个体总数
基因型频率=
种群全部个体数
× 100%
基因频率的计算
1.某种群中基因型BB有10个,基因型Bb有40个,计算下列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0%
80%
0%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14508f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7.png)
2. 取少量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涂布器涂布平板。
3. 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中央;抗生素纸片分别放在平板的 ②~④中央。 4. 将培养皿倒置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 5. 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是否有抑菌圈?如果有测量记录每个实验 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求平均值。
6.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重复步骤2~5。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2.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有利的。在本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耐药性细菌的存活率高,故为有利变异。
3.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人生病时觉得去医院很麻烦,就直接吃抗生素; 有的禽畜养殖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你认为这些做法会有什么后果?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 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增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 ,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实验步骤 1. 培养皿分区、标号①~④。
实验结果
组别
1 2 3 平均值
第一代 2.26 2.41 2.42 2.36
抑菌圈直径/cm 第二代 1.89 1.91 1.87 1.89
第三代 1.62 1.67 1.69 1.66
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越来越弱。
思考和讨论 1. 为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一片树林里的全部猕猴、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种群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
3. 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中央;抗生素纸片分别放在平板的 ②~④中央。 4. 将培养皿倒置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12~16h。 5. 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是否有抑菌圈?如果有测量记录每个实验 组中抑菌圈的直径,并求平均值。
6.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 培养。重复步骤2~5。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在抑菌圈边缘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
2.在本实验的培养条件下,耐药菌所产生的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的 ?有利的。在本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耐药性细菌的存活率高,故为有利变异。
3.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人生病时觉得去医院很麻烦,就直接吃抗生素; 有的禽畜养殖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你认为这些做法会有什么后果?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 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增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 ,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实验步骤 1. 培养皿分区、标号①~④。
实验结果
组别
1 2 3 平均值
第一代 2.26 2.41 2.42 2.36
抑菌圈直径/cm 第二代 1.89 1.91 1.87 1.89
第三代 1.62 1.67 1.69 1.66
抗生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越来越弱。
思考和讨论 1. 为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一片树林里的全部猕猴、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种群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繁殖的单位。
新教材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PPT优秀课件人教版2
![新教材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PPT优秀课件人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6f01cd4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b.png)
因为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例如,果蝇1组染色体上约有1.3×104个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为10-5,对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来说,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将是:2× 1.3×104 × 10-5 ×108=2.6×107(个)
A.18%、82% B.36%、64% C.57%、43% D.92%、8%4.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制订并实施研究方案1.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 2.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如下表所示)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型频率
SS
10%
11.5%
12.9%
14.3%
Ss
20%
22.9%
25.8%
29.7%
ss
70%
65.6%
61.3%
56.0%
基因频率
S
20%
23%
26%
29%
s
80%
77%
会。因为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导致其个体数减少,影响出生率。
是表型(体色)而不是基因型,基因型并不能在自然选择中起直接作用,因为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例如,果蝇1组染色体上约有1.3×104个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为10-5,对一个中等大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来说,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将是:2× 1.3×104 × 10-5 ×108=2.6×107(个)
A.18%、82% B.36%、64% C.57%、43% D.92%、8%4.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制订并实施研究方案1.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 2.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如下表所示)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型频率
SS
10%
11.5%
12.9%
14.3%
Ss
20%
22.9%
25.8%
29.7%
ss
70%
65.6%
61.3%
56.0%
基因频率
S
20%
23%
26%
29%
s
80%
77%
会。因为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容易被发现,被捕食的概率增加,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导致其个体数减少,影响出生率。
是表型(体色)而不是基因型,基因型并不能在自然选择中起直接作用,因为天敌在捕食桦尺蛾时,看到的是桦尺蛾的体色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美课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83abd8cc1755270622085c.png)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1)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做出假设吗?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1.3× 104 × 10-5 × 108 =2.6 ×107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突变产生的变异有利或有害是绝对的吗?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 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有利与有害是 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 生存环境。
基因 突变
有性生殖 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 重组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说明种群是生物繁殖、进化的 基本单位。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 、水草
(B )
B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幼蚜、有翅、无翅的成蚜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二)种群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 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三)基因频率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 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卵子
精子
A 60%
a 40%
遗 传
A 60% AA 36% Aa 24%
平 衡
定
a 40%
Aa 24% aa 16%
律
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 则p+q=1,(p+q)2=p2+2pq+q2=1 并得出p2代表AA的频率, q2代表aa的频率,2pq代表 杂合子Aa的频率。
亲代 子一代
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可遗传的变异来 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 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思考1: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 ` 为什么?
1.不遗传的变异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是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不一定影响基因频率; 4.基因重组只影响基因型频率,不影响基 因频率; 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导致下代基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2d84179ec3d5bbfd0a74fc.png)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结合教材117页“思考·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13种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与什么因素有直接关系? 提示不同岛屿的环境不同, 地雀的食物不同。 (2)它们的共同祖先刚迁徙到13个岛屿上的时候所需食物是否相同?什么原因使得后来 发生很大差异? 提示所需食物相同。外因: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内因:种群基因频 率发生改变。 (3)仙人掌地雀和树栖的地雀是同一物种吗?是什么阻碍它们的基因交流? 提示不是。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4) 总 结 物 种 形 成 的 三 个 环 节 : _隔__离___ 、 _突__变__和__基__因__重__组___ 、自__然__选__择___ 。 请 归 纳 结 论生:殖__隔__离_____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4.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突__变_
和基因重组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进而通
过隔离
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
形成新的生物物种多; 样生性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
协同
进化的过程;
是协同进化中的性结的果。
第6章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第2课时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举例说明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3.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形成进化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分析归纳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内容索引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课件-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6a330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5.png)
22.9%
第3年
13.1%
26%
70%
65.6%
60.9%
56.1%
S
20%
23%
26.1%
29.3%
升高
s
80%
77%
73.9%
70.7%
降低
29.2%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SS
第1年
10%
第2年
11.5%
Ss
20%
ss
……
第4年
14.7%
22.9%
第3年
13.1%
26%
得去医院很麻烦,就直接吃抗生素;有的禽畜养殖
者将抗生素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你认为这些做法会
有什么后果?
滥用抗生素会使病菌的抗药基因不断积累,
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抗生素药物失效。
小试牛刀
利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素
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下列错误的是( ABC )
害的,它为何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呢?
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
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
变数是多少呢?
7
2 × 104 × 10-5 × 108 = 2 × 10
个体
种群
由此可见,虽然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但放到
种群中每一代都会有可观的变异量,虽然大多数
A (60%)
aa(10%)
a ( 10%)
a (40%)
Aa ( 48%)
aa ( 16%)
a (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在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00只受伤的麻雀并饲养,结果活下来64只。 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项错 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项正确;当种群数 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减少,某种基因可能因该基因型的个体偶然死亡 而丢失,所以这种改变的偶然性会增大,D项错误。 答案:C
生物学·必修2
提示:(1)突变 (2)定向改变 (3)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生物学·必修2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原理分析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生物学·必修2
(2)实例分析(桦尺蠖体色进化)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由以上可以看出,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即在生物进化 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增大,反映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 力较强。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3点提醒 (1)基因频率不论上升还是下降,生物都发生进化。 (2)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主频性,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吗?
提示:虽然突变的频率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每一个个体
的每一个细胞内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突
变。 2.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吗? 提示:生物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微小有利的变异不断积
基因
基因频率 19世纪中叶以前 20世纪中叶
S
5%
95%
s
95%
5%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比例很高,黑色桦尺蠖比例很低,这表明稀有的 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________产生的。 (2)从1850年到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这表明黑色基因 (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发生________。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桦尺 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一事实表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使种群的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 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预习区 ·自主读教材 探究区 ·互动破疑难 总结区 ·夯实关键点 固双基 ·当堂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 同种 生物 全部 个体的集合。 (2)特点: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基因库范 对围 象: :一 所个 含种 有群 的全中部全基部因个体
(2)可遗传变异的特点① ②
随机的 不定向的
(3)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 。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原因:不断淘汰发生 不利变异 的个体,选择积累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 2.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 3.选择的对象 (1)个体水平:生物的 变异性状 。 (2)实质:控制性状的 基因 。 4.选择的结果 (1)生物性状上:朝着 有利 变异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上:种群 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任务驱动] 1.能够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现象,传播科学的自然观。 2.能够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适应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分析现实生活 中诸如耐药菌的产生等相关问题。 3.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相关概念,学会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范围:一个种群 基因库 (2)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全部某等基位因基因×100%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基重因组突变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 突变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可遗传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传1变可异遗① ②基 通因 过突变有产性生生新殖的过程等中位的基基因因重组,可以形 的形成 成多种多样的 基因型
累也能导致生物进化。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吗?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 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种群 中S基因的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提高 了很多,如表。
生物学·必修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预习诊断] 1.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 ) 2.一个种群中某个个体的所有的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 ) 3.某个种群中某等位基因如A和a的频率之和等于1( √ ) 4.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 5.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 ) 6.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是定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