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
小学开展的《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他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必然产物。
我们要向学生传递和交流生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经验联系起来。
小学综合实践课课的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学校就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现在”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尽量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面向生活和社会实践,帮助孩子们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它们对自我、社会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认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才会使它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
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呢?
首先,内容一定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生活中的丰富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实践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选取课题,建立内容与生活目的的联系,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情趣,这才是维系学习的动力。
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建一座桥梁,让它们得以沟通。
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校园、小河边,山上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一定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在教《垃圾》时,让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知道目前我国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约占贡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批的垃圾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还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垃圾的危害存在各个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不仅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还传播各种传染疾病。
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它们随着空气飘尘到处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水质和农作物。
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更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学生观察
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在情感目标里,让学生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的意识。
其次,要注重生活的多元,注重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就不能将学生困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主要目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社会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研究生活。
如,我在教《早餐的学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是,由于早上的时间少,家长无暇或懒于做早餐,再加上缺乏对早餐的科学认识。
所以,在小学生中不吃早餐或凑合吃早餐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在人体一整天的生理机能活动中,早餐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孩子上午的学习认知活动。
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发育,甚至会诱发肥胖症、胆结石、胃炎、贫血等疾病。
“早餐的学问”与每个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我们还殷切期望,学生在了解“早餐学问”的同时,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因地制宜。
要通过各种社会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经验。
最后,要充分发挥时间上的效应,实施学校生活中的教学。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学生生活教学。
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本生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就应该在各种生活中进行,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活中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必定使教育向生活回归。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这门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信息
的时代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仅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它立足于课内外经验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
它还是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教学思路。
我认为这种教学思路应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