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2T09:26:20.5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8期作者:刘益平[导读] 探讨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刘益平(湖南航天医院410205)摘要:目的探讨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果全部患者中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共3例,包括2例远处转移以及1例局部转移,1例患者由于乳腺癌而发生死亡。
A组患者共18例,B组患者共8例,C组患者共50例;C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微小癌率均高于TC2控制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患者的甲状腺被膜侵犯率以及肿瘤大小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首发的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更高,特别是在超重患者中肿瘤侵袭性更为严重。
关键词:乳腺癌;甲状腺癌;病理学特征;体质指数
甲状腺癌(TC)以及乳腺癌(BC)在临床妇科均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两种疾病合并发生时有发生。
乳腺以及甲状腺都属于激素依赖性气管,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乳腺癌以及甲状腺癌均存在着相同的危险因素,比如性别、免疫、激素水平、遗传等[1]。
目前医学界对于乳腺癌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是否会出现更为明显的侵袭性以及如何确定其手术范围仍未有统一定论。
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年龄27~75岁,平均(51.8±6.5)岁,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8.6±2.8)个月。
全部患者中接受过Ⅰ131甲状腺放疗治疗的患者共18例,所占比例为23.68%,乳腺手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共33例,所占比例为43.42%。
接受Ⅰ131甲状腺放疗以及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共5例。
本组患者中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共3例,包括2例远处转移以及1例局部转移,1例患者由于乳腺癌而发生死亡。
1.2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属于研究组,同时期均满足Gates以及Warren所制定的多原发癌诊断标准。
在开展术后病理学检查后,对患者的甲状腺癌以及乳腺癌进行确诊。
将研究组的全部患者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同时性多原发癌组(TC=TB),简写为A组;异时性多原发癌甲状腺癌首发组(TC1→BC2),简写为B组;异时性多原发癌甲状腺癌首发组(BC1→TC2),简写为C组。
A组患者共18例,B组患者共8例,C 组患者共50例。
同时选取本院同时期收治的单发甲状腺癌患者228例作为控制对照组,分别为TC1组,TC2组以及TC=BC组。
TC1组患者共24例,TC2组患者共148例,TC=BC组患者共56例。
1.3观察指标
甲状腺癌的临床特诊:身高、体重、甲状腺癌确诊年龄、绝经年龄、初潮年龄、雌激素暴露时间、BMI指数、家族史、随访时间、复发率。
甲状腺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腺外侵犯、病理类型、多灶性以及淋巴结转移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x±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三组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B组肿瘤直径大于C组,C组雌激素暴露年龄大于其余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其余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2.3 研究组和控制对照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通过开展比较可知,C组微小癌率为76.00%,高于TC2组的6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0.00%,高于TC2组的2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以及甲状腺均属于内分泌器官,其均受到机体下丘脑-垂体抽的激素调节,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雌激素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2]。
也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称,生育会提高甲状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的机率,分析其原由,可能和孕后机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得以提高有关[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初潮年龄以及雌激素暴露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甲状腺癌患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但患者的肿瘤直径则小于单纯甲状腺患者[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组的微小癌率高于TC2控制对照组,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5]。
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乳腺癌患者接受B 超复查的频率更高,从而使得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得以提高。
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C2控制对照组。
提示在对合并乳腺癌的甲状腺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需对可疑淋巴结进行仔细评估,然后再对手术方案进行拟定,若患者的淋巴结可清扫也可不清扫,则需为其开展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仔细探查,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侧颈淋巴结清扫。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患者的甲状腺被膜侵犯率以及肿瘤大小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超重是导致肿瘤侵袭性增加的一种危险因素,若甲状腺癌患者合并有乳腺癌,同时其BMI过高,则需对其肿瘤病灶淋巴结转移加强观察。
综上所述,乳腺癌首发的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更高,特别是在超重患者中肿瘤侵袭性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董文武,张浩,张平,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再手术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6):653-655.
[2]杨进宝,李小毅,商中华.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5,13(01):55-60.
[3]邵堂雷,周伟,詹维伟,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1):114-116.
[4]陶久梅,王艳,朱姝,等.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2):859-861+864.
[5]邓敏,叶顾萍,马建中,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HBME-1和TPO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08):8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