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敷贴疗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贴敷部位(穴位)要按常规消毒。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会产生发红、水疱 和破损,容易发生感染。通常用75%乙醇棉球消毒。 3.合理选择溶剂和贴敷或熬膏,有利于发挥药物之药效。如用醋调贴敷药 起解毒、化.敛疮等作用,虽用猛药,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起行气、通 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当取药性等。
编辑ppt
4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三)药液剂
药液剂是将药物放人锅内,加水浸没药料为度,用文火煎煮后去渣取液而 制成药液剂。该剂一般具有消炎散肿、止痒、保护创面的作用。
(四)药糊剂 药糊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在药粉末里加上调和剂(如水、油、酒、醋、蜜 、茶等)调和均匀,制成糊状,或用鲜药汁与面粉调成糊状而制成糊剂。该 剂一般具有保健皮肤、活络止痛、消肿泻热的功效。
编辑ppt
8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特点
1.途径直接,作用迅速。 2.用药安全,适应证广。 3.使用简便,易于推广。 4.药源广泛,价廉效广。 5.稳定可靠,不良反应小。
编辑ppt
9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治病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贴敷治病,同样要按照中医基本原则 ,辨证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ppt
2
二 操作方法:
一、常用一采具、基质与渗透剂的准备 (一)器具准备 1.粉碎器用于研磨、捣烂、切制、碾压等,使药物被粉碎、溶合,综合发 挥药效。 2.粘贴物如胶布、网状绷带等,使已制成并贴于患处的药物固定,不发生 脱落或移动。 (二)基质准备 基质是已粉碎好并溶合的药物的载体,也可称为调合剂。常用基质有醋、 酒、凡士林、菊花汁、蜂蜜、金银花露、葱、姜、蛋清、油脂纱布等。 (三)渗透剂准备 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可提高药物综合疗效。一般而言 ,基质物本身就有渗透作用,不需另加。如使用水性物质为基质者,使用 时要注意补充基质,以免水性物质燥后失去渗透作用,影响疗效。
编辑ppt
5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五)药膏剂 药膏剂是一种硬糊剂,是将药粉直接和油脂类(如猪油、羊油、 松脂、麻油、黄白蜡、蛋清、饴糖、凡士林等)调和均匀,制成硬糊状,而 成为膏剂。制剂柔软、滑润、穿透性强,涂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临床 使用广泛,多用于治疗干燥肥厚性皮肤病以及少许湿润的创面。 (六)膏药 膏药又称薄贴,是将药粉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成硬 膏,再将药膏摊涂在一定规格的布、皮、桑皮纸等上而成。膏药黏性较好 ,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适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效贴稳妥,根据病情之需要
,选择正确的药物和适当的剂型,再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贴药前,定准 穴位,用温水将选定部位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对于所敷 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的固定。如需换药 ,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 药物,擦干后再敷药。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 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 病人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敷贴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 ,应待所贴部位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 ,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泥状。由于药易变质,一般要现用现制。该剂一般具有消肿、泻热、拔毒
的功效。
(二)鲜药汁剂
鲜药汁剂是将新采集的鲜生药洗净后切碎,放入碓臼中捣烂成药泥状,然
后将药泥倒在纱布上,用纱布将药泥裹紧进行挤压,使药汁从药泥里沥出
,盛于器具内,制成药汁剂。制剂呈液体状,易变质,应现用现制。该剂
一般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等功效。
药物贴敷疗法
---
编辑ppt
1
一 定义:
药物贴敷疗法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某些穴位或特定 部位上,利用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 法。此疗法能发挥腧穴和药物两个方面的作用,是中医常用外治方法之一,也是 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 年来在同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4.穴位贴敷药后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通常选用的为纱布覆
盖,医用胶布固定或不含药物的清膏外敷。若贴在头面部的药物,固定特 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眼内发生意外。
编辑ppt
10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疱
,以免发疱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孕妇的腹部、骶区以及某些 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疱治疗。
7.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8.小儿的皮肤嫩薄,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9.要随时注意观察变化情况,中病即止。如有不适,要立即撤除药物,并 易方贴敷,以愈为度。有皮肤过敏或皮肤破损者,不宜用此法。
编辑ppt
7
三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药物贴敷疗法适应证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
二、禁忌证 1.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发疱法,以免遗留瘢痕,影响 美容或活动功能。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发 疱法治疗。对于孕妇、婴幼儿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3.原则上,患有高血压、衄血、吐血、赤眼、牙痛、耳痛、喉风、口疳等 诸火上越所致之病证,不可用升提法治之患有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血崩症者,以及孕妇,均不可用引降法治之。 4.对于危重的病人,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5.对于患有皮肤过敏、急性和慢性湿疹以及其他皮肤病证者,暂时不宜施 用药物贴敷疗法。
编辑ppt
3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制剂直接贴敷在肌表,使药力发挥作用,常用的有鲜药
泥剂、鲜药汁剂、药液剂、药糊剂、药膏剂和膏药等6种剂型。其制备方法
有捣碓法、压轧法、煎煮法、调和法和熬制法等。
(一)鲜药泥剂
鲜药泥剂是将新采集的鲜生药用水洗净后,切碎放入碓臼中,用碓反复捣
击,将药捣烂成为泥状制剂。制作方法简便,药量增减易于掌握,制剂呈
编辑ppt
4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三)药液剂
药液剂是将药物放人锅内,加水浸没药料为度,用文火煎煮后去渣取液而 制成药液剂。该剂一般具有消炎散肿、止痒、保护创面的作用。
(四)药糊剂 药糊剂是将药物研成细末,在药粉末里加上调和剂(如水、油、酒、醋、蜜 、茶等)调和均匀,制成糊状,或用鲜药汁与面粉调成糊状而制成糊剂。该 剂一般具有保健皮肤、活络止痛、消肿泻热的功效。
编辑ppt
8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特点
1.途径直接,作用迅速。 2.用药安全,适应证广。 3.使用简便,易于推广。 4.药源广泛,价廉效广。 5.稳定可靠,不良反应小。
编辑ppt
9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治病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贴敷治病,同样要按照中医基本原则 ,辨证选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ppt
2
二 操作方法:
一、常用一采具、基质与渗透剂的准备 (一)器具准备 1.粉碎器用于研磨、捣烂、切制、碾压等,使药物被粉碎、溶合,综合发 挥药效。 2.粘贴物如胶布、网状绷带等,使已制成并贴于患处的药物固定,不发生 脱落或移动。 (二)基质准备 基质是已粉碎好并溶合的药物的载体,也可称为调合剂。常用基质有醋、 酒、凡士林、菊花汁、蜂蜜、金银花露、葱、姜、蛋清、油脂纱布等。 (三)渗透剂准备 渗透剂是促进药物向皮下渗透的促进物,可提高药物综合疗效。一般而言 ,基质物本身就有渗透作用,不需另加。如使用水性物质为基质者,使用 时要注意补充基质,以免水性物质燥后失去渗透作用,影响疗效。
编辑ppt
5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五)药膏剂 药膏剂是一种硬糊剂,是将药粉直接和油脂类(如猪油、羊油、 松脂、麻油、黄白蜡、蛋清、饴糖、凡士林等)调和均匀,制成硬糊状,而 成为膏剂。制剂柔软、滑润、穿透性强,涂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临床 使用广泛,多用于治疗干燥肥厚性皮肤病以及少许湿润的创面。 (六)膏药 膏药又称薄贴,是将药粉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成硬 膏,再将药膏摊涂在一定规格的布、皮、桑皮纸等上而成。膏药黏性较好 ,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适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效贴稳妥,根据病情之需要
,选择正确的药物和适当的剂型,再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贴药前,定准 穴位,用温水将选定部位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对于所敷 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的固定。如需换药 ,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 药物,擦干后再敷药。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 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 病人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敷贴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 ,应待所贴部位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 ,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泥状。由于药易变质,一般要现用现制。该剂一般具有消肿、泻热、拔毒
的功效。
(二)鲜药汁剂
鲜药汁剂是将新采集的鲜生药洗净后切碎,放入碓臼中捣烂成药泥状,然
后将药泥倒在纱布上,用纱布将药泥裹紧进行挤压,使药汁从药泥里沥出
,盛于器具内,制成药汁剂。制剂呈液体状,易变质,应现用现制。该剂
一般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等功效。
药物贴敷疗法
---
编辑ppt
1
一 定义:
药物贴敷疗法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贴敷于某些穴位或特定 部位上,利用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 法。此疗法能发挥腧穴和药物两个方面的作用,是中医常用外治方法之一,也是 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 年来在同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4.穴位贴敷药后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通常选用的为纱布覆
盖,医用胶布固定或不含药物的清膏外敷。若贴在头面部的药物,固定特 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眼内发生意外。
编辑ppt
10
四 特点及注意事项:
6.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疱
,以免发疱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孕妇的腹部、骶区以及某些 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疱治疗。
7.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 8.小儿的皮肤嫩薄,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9.要随时注意观察变化情况,中病即止。如有不适,要立即撤除药物,并 易方贴敷,以愈为度。有皮肤过敏或皮肤破损者,不宜用此法。
编辑ppt
7
三 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药物贴敷疗法适应证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疾病。
二、禁忌证 1.头面部、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发疱法,以免遗留瘢痕,影响 美容或活动功能。 2.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发 疱法治疗。对于孕妇、婴幼儿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3.原则上,患有高血压、衄血、吐血、赤眼、牙痛、耳痛、喉风、口疳等 诸火上越所致之病证,不可用升提法治之患有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血崩症者,以及孕妇,均不可用引降法治之。 4.对于危重的病人,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5.对于患有皮肤过敏、急性和慢性湿疹以及其他皮肤病证者,暂时不宜施 用药物贴敷疗法。
编辑ppt
3
二 操作方法:
二、常用剂型与制备
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制剂直接贴敷在肌表,使药力发挥作用,常用的有鲜药
泥剂、鲜药汁剂、药液剂、药糊剂、药膏剂和膏药等6种剂型。其制备方法
有捣碓法、压轧法、煎煮法、调和法和熬制法等。
(一)鲜药泥剂
鲜药泥剂是将新采集的鲜生药用水洗净后,切碎放入碓臼中,用碓反复捣
击,将药捣烂成为泥状制剂。制作方法简便,药量增减易于掌握,制剂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