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观念是在的,却制约着人的外在言行。
人们对事情看法不同,所采取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在观念不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理论意义所在。
观念就是人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发展观,使得人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方法,发展评价、发展模式的取舍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相应的采取对应发展道路。
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时候,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我们有科学发展的条件,另一个就是我们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此后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把它明确作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以与对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现代化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
实现了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这是个历史性跨越。
小平:三步走战略:1987年,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l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康水平的16项标准:(1)GDP人均800美元,(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3)农民纯收入1200元,(4)住房城镇人均12平方,(5)住房农村砖木结构人均15平方,(6)日摄入蛋白质75克,(7)农村通公路比重达85%,(8)恩格尔系数达到50%,(9)成人识字率85%,(10)人寿均70岁,(11)新生婴儿死亡率3.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1%,(13)电视机普与率100%,(14)森林覆盖率15%,(15)城市人均铺路面积8平方,(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100%。
2000年只有三项未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准(①人均GDP3000美元,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万,③农民纯收入8000元,④恩格尔系数低于40%,⑤城镇居民住房人均30平方,⑥城镇化率50%,⑦计算机普与率20%,⑧大学入学20%,⑨千人医生数2.8人,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95%)。
2)2003年,GDP人均3000美元。
(11.67万亿元),表明我国在国际上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这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跨越。
世行资料:
低中等高收入国家中国
88年 545 546-2200 2001-5999 6000 330
99年755 756-2995 2996-9265 9266 780
GDP(05年:1703美元06年:2042美元07年:2410美元08年:3266美元总量第三,人均100位之前)
GDP人均在1000-3000美元之间,将是发展的关键时期。
黄金时期: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有可能较长时期经济快速增长。
矛盾现期: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石油、森林),社会结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完全统计26个),收入差距拉长,利益摩擦加剧。
收入差距:全面性(城乡、地区、行业-烟草业平均工资20万2004年)
基尼系数:03年0.458 07年0.477
利益摩擦:一是利益差距明显扩大,二是矛盾的群体性增强,三是干群关系紧(战争时期:鱼水,建国时期:油水,如今:水火)。
3)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后进入完善阶段,也是攻坚阶段。
4)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标志我国对外开放、参与经
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入世,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提高。
有限领域——全方位政策性——法律框架下,单方自我开放——成员国相互单方引进来——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
(法律——最惠国,海关——关税,企业——竞争国民——商品)
对外依存度:79年13% ,现如今达60%以上。
根据以上四点,我们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新的历史阶段,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带来新的问题,存在新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矛盾,就要求我们具有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方法。
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观念、新举措、新思维、新方法的具体体现。
2、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要求我们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
A、地区不平衡
B、城乡不平衡:三农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九届人大代表说是一个欧洲、一个非洲)。
收入比(84年1.7:1,94年2.61:1,06年 3.28:1,07年3.33:1,实际可能高达6:1)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1953-1978,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减
倒差,获取总额8千亿,而1978年我国固定工业总资产不足9千亿,因此,可以说中国工业的原始积累基本上都来自农业。
农民是中国工业最大的股东。
财政支出90%投向城市。
朱镕基卖——贱买——贵给——欠要——现
C、经济结构不平衡:
动力:第一是出口40% 第二是投资40% 第三是需不足30%(应该是:需、投资、出口)
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依存度达60%(其中对美依存度40%即24%)
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成绩。
然而社会发展却存在不足,二者失衡,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虽可以走路,单不稳、不快,跌跟头)
表现在: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
经济快速增长——分配
经济快速增长——就业
经济快速增长——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
应该说,改革三十年来,我国科、教、文、体、卫等事业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和经济增长速度相比相对失衡,这里用教育,卫生二个
方面举列说明此问题。
教育:重要。
但:教育普与程度低,劳动力知识结构重心低,地区和农村差距较大。
原因有多方面,但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经费不足:(02,3.41%;03,3.28%;04,2.79%;05,2.82%;06,3%;07,3.32%;08?世平4.9%,发达:5.1%,欠发达:4.1%)十四届六中全会:高于财政收入,未达到:93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争取在较短时间达到4%,时至今日未达到。
还处于理论上,口头上重现。
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公益性,义务主体,政府借口向市场,社会放权,把本应自己独自承担的义务,应尽的义务而交给了社会,还弄出了口号“人民教育人民办”,先有教育附加,后有教育集资,后来由弄出个“希望工程”,政府职能未转变,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义务教育不义务,有一些人说,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都收费,我们必须和国际接轨,是的,人家是收费,但问题收费接轨了,收入接轨了吗?据新华社报道,94——04,十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的几百元飙升到每年的5000——8000元,增加20倍,而十年,国民收入增长不到4倍,《现代快报》,如果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学费、生活费、书费、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需要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名农民35年的纯收入(800元)。
而如果国家对教育投资增加一个百分点,那么大学学费则可减半。
竞争需要人才,人才来自于教育,但教育的侏儒是产生不了人才
的。
没钱办教育,就必须准备钱建监狱,教育是事业,不能办成产业。
培根:教育,可以使贫穷不会变成世袭。
这次我们林业剥离企业职能,把教育移交给政府,对于林业的教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今后。
我们的领导无论是到自治区争取,还是和属地政府的接洽,肯定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对领导的感,对政府的感。
但按照上述理论,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请求的,而应该是理直气壮,然而,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事情有自己的复杂性,有许多有理的事情,却不能合理解决,逼着我们的态度只能如此,因为人家拖得起,我们拖不起。
卫生,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始终没有停止,但始终没有成功。
2003年的非典,表明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不堪一击。
卫生投入占财政收入的5.7% 解放前人寿35现在72,婴儿死亡率解放前是200%%,现在是31%%,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些成绩主要是在改开前取得。
65-80年(60-68岁),15年增长了8岁,80-2001年20年增长了3岁。
上个世纪90年代,肺结核患者世界第二,乙肝患者世界第一,性病-艾滋病:1984第一例,2010年有可能达到2000万。
改革开放前,我们穷,但卫生医疗工作成绩巨大,改开后,我们富了,卫生事业成绩却让人失望,政府预算支出占卫生费用,上世纪80年代36%,到2000年是14.9%,相反居民卫生费用支出确由80年的23%上升到了2000年的66%,经济上的不平等转移到卫生领域,以致中
国的卫生保健严重不公平。
改革开放到今天都30年了,今年才向全社会征集医改方案,反才来,不就证明,以前的改革思路错了吗?中央党校教授刚说:某些涉与百姓利益的改革,其实就是借改革之名向百姓要钱。
第二、经济快速增长,与分配相对失衡
分配的公平不等于平均,且不可借口分配不合理,再搞平均主义,效率要优先,是以差距的存在为前提的,然而差距不能过大,过大会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带来社会不稳定,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差距过大,这种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区(东西)
城乡(84,1.7:1;94,2.61:1;06,3.28:1;07,3.32:1.实际6:1,合理1.5:1.)
行业(烟草、石油、电业、银行、邮电)
由于收入差距的过大,中国贫富差距开始出现,部分群众心态失衡,社会公平问题突现,基尼系数,合理在0.3——0.4,我国:03年0.458,07年0.477.
第三、经济快速增长与扩大就业相对失衡
充分就业是政府经济职能之一,但我国压力太大。
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温,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就业1000万)
1000多万下岗,失业。
(今年,保障部,失业率4.6%。
社科院:公布失业率9.4%,)
农村:4.9——1——1.4——1=1.5亿
金融危机,就业压力控制加大,大学生就业,民工问题。
第四、经济快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对失衡
表现之一:对人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人本思想没标准,把发展看成目的。
表现之二:忽视精文建设,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不良现象,行为失规、失现象和社会秩序紊乱现象时有发生,像: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拐卖人口、蓄养情妇、情夫等现象死灰复燃。
第五、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相对失衡
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
这四个方面之中社会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也正是由于它的不到位,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公共安全事故,有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2万人因自然灾害而死亡。
(去年不算震)。
近年来,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公共安全事故也正比例的速度增加。
就拿矿难来说,矿难频发,使毅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出镜率远远高于许多同级别的官员。
中国的矿难,每三天发生两起。
百万吨煤死亡人数是美国的64倍,中国人难道真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漠视生命的程度了吗?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以致西部贫困地区的某些女子,以嫁小煤窑工人摆脱贫困捷径,起了个名叫嫁死,找个矿工嫁了,不发生矿难就过日子,发生矿难就发财。
(最低赔偿20万,实际上高于此数)。
总之,正因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上述问题,才需要树
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只有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而我们只要了解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就能够理解,这次在全国围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涵
科学发展观的涵极为丰富,涉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个重论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观察落实。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重大影响。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总结了国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新的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来的。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要统筹城乡、区域、人和自然、经济和社会、国发展和对外开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
6.25讲话: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之一。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种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必须解决回答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评价等问题,而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为什么发展?
有成绩,不自满,我们还有差距,还很大,780——38350元成绩来自纵向比。
超过德国2008年总量,但德国人口,面积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且人均呢。
(温总理曾说:中国的事情,无论多么大,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无论多么小,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
因此,才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事业的前进都得益于发展。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必须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问题。
其次,为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回答了这个问题。
人本思想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只是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为人民服务才是目标。
过去:抽象看人:
现在;群众利益无小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强调执政为民,要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再者,如何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回答了这个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
党的十七大:统筹中央地方,统筹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统筹国国外两个大局。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
统筹国发展和对外开放。
综上所述,进入了新的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然要面对新的情况,新的困难,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矛盾,需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我国近年来也正因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才使得经济建设上了新台阶,三农问题有所缓解,各项事业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我们林管局(森团公司)和班子组建以来,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出: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
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林区的改革发展实现了历史上的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
得到了属地政府和林区广大干部职
工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企业剥离社会取得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辅业改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明显改善
职工生活水平,工资收入快速提高,劳动保障,社会保障,棚户区改造等改善民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相信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就一定实现;我们林区和其他地区行业的差距就会迅速缩小,并超越。
林区的明天肯定会更好。
各位领导,我的讲课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