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

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

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

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

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

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

风俗之美,教化之成,未尝不由于是。

此谱牒之设所为深有功于世道,而君子详慎之不敢忽也。

”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

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
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都在这里。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风通常可以理解为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并形成的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

B.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谱家训,虽然形式各具自己的家族特色,但宣扬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

C.在家谱家训中,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等教导的建立基础都是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

D.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君子文化融合,是因为家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君子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密切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家风中的无形部分对家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三段基于“家国同构”理念,阐明了家与国之间、优良家风与君子文化之间密切关系。

D.文章第四段通过引用文献资料进一步阐释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说服力较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文化可以浸透家谱家训,使传统伦理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B.对于如何立身处世,君子文化和家族文化所给的答案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

C.世家望族的家谱家训以君子文化为主调而凸显家族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D.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君子文化,未来还将潜移默化地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药芬芳
林文钦
①阳春的正午,我走进一间叫作“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

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

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

“春泽”——春天的光泽。

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

这样想着,我等候抓中药的心情悠然而自得。

②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

轻轻用手抚在凳面上,光滑平整。

毫无疑问,坐在这样一条凳子上,无论你是百无聊赖轻轻晃动身子,还是架着二郎腿自得其乐东张西望,或是呼天抢地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都不用担心这条凳子会突然之间散了架子折了腿脚,让你措手不及摔倒在地。

毫无疑问,在中药店,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说起“中药”这个我眼中飘逸草木气息的意象,形成于我七岁那年。

那个早春的清晨,我跟随祖父的脚步,与中药结缘。

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

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的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点儿发霉的味道。

这些方子,如今在我看来,如同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

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④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

而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

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

陈旧的木屋,却深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

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仿佛让我遁入明清的旧宅里。

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

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

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上,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春柴苗、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金银花、木芙蓉、水蔓菁、火麻仁、土茯苓……
⑤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

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看,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

⑥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里度过的。

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

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

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

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⑦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

几无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

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

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

那次,我没有跨过那高高的木门槛,只闻到那些熟悉而浓郁的中药味,像亲切的虫子钻进我的鼻孔。

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

几年之后,硬朗的邱老伯却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而时间把中药铺的废墟都掩埋在新鲜的建筑群里。

⑧时光渐逝,病中的我也垂青中药的疗效。

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道:“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

”我看到这句话不禁叹道: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辛夷、曲莲、槐实、陆英、荭草、紫藤……回想起这些中药,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于是我鼻息间的香气就更浓重了。

连我自己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就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感觉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沉睡,苏醒;再沉睡,再苏醒!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⑨有时喝多了中药,身上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

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还常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
草木的香气。

可是,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那些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4.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叙写在“春泽堂”抓药的情景,表现了中药铺安静的环境,也体现了作者悠然踏实的心情状态,颇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B. “春泽堂”那红漆斑驳的长条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结实,坐在上面倍感安心,这表现了作者对中药铺的特殊好感。

C. “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喻指祖父用娟秀书法写就的药方,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 不少中药药名蕴含着诗情画意,加之中药独特的草木香气,让作者着迷不已,甚至一度萌生了将来做一名中医郎中的梦想。

5. 第④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邱氏中药铺”,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6. 题目中“芬芳”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

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

经济增长需要以民为本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接,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

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

例如,若看病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摘编自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
材料二:
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

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的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

传统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针对个人健康情况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会逐渐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更有效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

例如,可以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研制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

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能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从而降低误诊率。

(摘编自吴静、刘晓莹《毛宗福:“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高质量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材料三:
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长期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

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的威胁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

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付出。

同时,只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夯实健康中国之基。

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医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有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

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

在中国医师节当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上。

(摘编自《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南方日报》2018年8月18日)材料四: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

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健康险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18年6月7日发布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摘编自《健康中国进行时:重疾来袭时由谁来“兜底”?》)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医药产业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B. 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中有许多优秀的医生,他们品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是人民健康的“守
护神”。

C. 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劳动强度太大,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

D. 作为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商业健康险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力点。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肯定,而且对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B. 为了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误诊,医疗行业出现了类似AlphaGo的“智能医生”,以降低误诊率。

C. “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对个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如线上专家会诊等新方式,将更好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D. 国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建设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

9. 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绪,字思曼,吴郡吴人也。

父寅,太子中舍人。

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

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

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

”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

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

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初不知也。

迁为祠部尚书,迁太常,加散骑常侍。

升明二年,迁太祖太傅长史,加征虏将军。

建元元年,转中书令,常侍如故。

绪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异。

仆射王俭谓人曰:“北士中觅张绪,过江未有人,不知陈仲弓、黄叔度能过之不耳?”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南士由来少居此职。

”褚渊在座,启上曰:“俭年少,或不尽忆。

江左用陆玩、顾和,皆南人也。

”俭曰:“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上乃止。

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

绪既迁官,上以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时人以此选为得人,比晋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

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

绪每朝见,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长沙王晃属选用吴兴闻人邕为州议曹,绪以资籍不当,执不许。

晃遣书佐固请之,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七年,竞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
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

绪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之。

清言端坐,或竟日无食。

门生见绪饥,为之办餐,然未尝求也。

卒时年六十八。

遺命作芦葭糯车,灵上置杯水香火,不设祭。

从弟融敬重绪,事之如亲兄,赍酒于绪灵前酌饮,恸哭曰:“阿兄风流顿尽!”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

谥简子。

(节选自《南齐书·张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B.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C.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D. 车驾幸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座远不闻/绪言上难移/绪乃迁僧达以近之/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魏晋时期玄风渐兴,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张绪就继承了这种清简寡欲的风度。

B. 仆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时期尚书省的官职,官仅置一人,职位仅次于尚书令,其中“仆”是“主管”的意思。

C. 北士、南人,是因当时正处在我国南北朝分治时期而产生的称谓,南北双方把长江当作边界,张绪本人正是南朝人。

D.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是最高学府的掌管人员,晋武帝咸宁四年设置,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绪年少知名,性情清简淡然。

面对都令史询向郡县大米一事,他不慌不忙,表情平静且淡然,皇帝也佩服他的自然秉性。

B. 张绪忘情荣禄,朝野一致推重。

他与人闲聊,说自己一生不喜欢应承顺从他人,被人转告给当时的权臣而擢升为吴郡太守。

C. 张绪正直不阿,不屈服于权责。

长沙王晃示意张绪选用吴兴闻人邕担任州议曹职,张绪认为他资历不合适,坚持不同意。

D. 张绪家无余财,风度高绝于世。

他一有钱财就散给他人,以致后来食不果腹,遗言死后简办丧事,朝廷议谥他为“简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祖目送之,谓王俭曰:“绪以位尊我,我以德贵绪也。


(2)绪正色谓晃信曰:“此是身家州乡,殿下何得见逼!”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舍二首(其二)
许浑
尚平①多累自休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山径有云收猎网,水门无月挂鱼竿。

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

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

【注】①指东汉尚长。

尚长字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

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

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反用典故,说明诗人先前为俗务所累,难得清闲。

B.首联对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暂得清闲时恬静自适的心情。

C.颔联,写诗人白天捕猎、月夜钓鱼,表现了他村居生活的充实愉快。

D.颈联,写诗人在花间饮酒,在竹林下棋,诗人的洒脱不羁充分展现。

15.说说尾联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漫步经典,我们可以领略古人笔下秀美的自然风光:《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欣赏到了蜀道“山高难越、峡谷曲折、江水湍急”的奇险:《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长江赤壁“雾锁大江,水天一色”的壮美。

(2)品读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心灵的律动:《离骚》“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那是屈原傲视一切、毫不妥协的宣言;《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杜甫潦倒困苦、借酒浇愁的无尽感慨;《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表达了白居易对和自己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琵琶女深切同情的千年一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成功的商品广告语往往针对消费者的需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采用“提出问题(预设隐藏) ——解决问题(声言意义)”模式,以引导消费者关注该商品。

以舒肤佳香皂的广告语为例。

广告语:能有效地去除和抑制皮肤接触的一些常见细菌。

预设隐藏:皮肤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细菌,对身体有害。

声言意义:舒肤位能有效去除这些细茵,使我们干净卫生。

毕业季来临,学生会精心制作了毕业光盘,并为此写了广告语。

请你参照上述模式,指出其预设隐藏和声言意义。

广告语:珍藏你高中三年的回忆
预设隐藏:
声言意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民所系,吾土所宗。

文化就是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五色土。

正如月饼的馅料不局限于五仁、百果、火腿、双黄一样,我国地域辽阔,风俗多样,各地的中秋文化① ,在同一轮明月照耀下熠熠生辉。

我们应该深入发掘不同地域的中秋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树立起爱国爱乡的意识。

正如月饼花样不断翻新一样,文化也在不断演进,② ,就像大家互发的中秋主题微信表情包,每一款都在烘托团圆这一主线。

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趣味的形式与内容,滋养文化的根系,这样的节日文化自然会持久而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进步,单纯地把经典美食与传统节日挂钩,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胃口”。

而用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节日大餐,让文化这一最大公约数来涵育国人的家国情怀,必会培育更为深厚、坚定的文化自信。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
B.比喻、排比
C.借代、对偶
D.借代、夸张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让文化丰富群众的节日生活,以培养家国情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写作(60分)
21.请以“队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个人信息;(2)注意文体规范和书写规范;(3)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