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术状况评定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技术状况评定
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科学评定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查和评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1 总则
1.1本办法适用于××省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

1.2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工作,应遵循客观、科学和高效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保证检测与评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1.3高速公路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应经常保持在 90 以上,各分项指标(PQI、SCI、 BCI、TCI)均应保持在 85 以上。

1.4养护工区应加强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管理工作,建立与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相适应的季度踏查
制度,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水平。

1.5 公路技术状况的检测和评定除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2007)执行外,还应遵守国家和行业其它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1 路面定期检测是指由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委托有资
质的路面检测单位对路面数据(包含路面损坏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进行检测,检测数据用于季度技术状况评定的基础数据,检测频率每年一次。

2.2 桥梁定期检测是指由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委托有资
质的桥梁检测单位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评定,评定结果用于季度技术状况评定的基础数据,检测频率每年一次。

2.3 季度踏查是指在每季度末由养护工区组织技术人
员以步行踏查形式对路面损坏状况(PCI)、路基技术状况(S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TCI)数据进行一次集中人工采集,采集数据用于季度技术状况评定,采集频次每季度一次。

2.4 季度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是指以路面定期检测数据、桥梁评定结果为基础,结合养护工区踏查数据由养护科(工程部)
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用于指导下季度养护施工,评定频次每季度一次。

3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指标与数据采集
3.1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MQI)评定指标包括路面使用性能指(PQI)、路基公路技术状况指数(SCI)、桥涵构造物公路技术状况指数(PCI)和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四部分组成。

其中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包含路面损坏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五项指标。

3.2 养护科(工程部)负责路面、桥梁定期外委检测的组织实施和数据审核工作,养护工区负责季度踏查数据采集工作。

3.3 桥梁技术状况(BCI)由桥梁检测单位评定的桥梁技术等级确定。

工区经常性检查中发现桥梁受损严重时,应立即上报管理处或运营公司,由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委托桥梁检测单位进行特殊检查,重新核定桥梁技术等级。

桥梁技术等级发生变化时,养护工区应注意及时更新评定系统数据。

4 路面定期检测要求
4.1 路面定期检测由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委托有资质路
面检测单位实施,施工单位的确定按管理处或运营公司计划科《采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执行,检测过程按合同要求管理。

4.2 路面定期检测期间,养护科派遣路面工程师全程监督外委单位开展检测工作。

4.3 路面定期检测技术要求
4.3.1 路面定期检测设备采用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检测设备经过标定,并在有效期内,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相应有关技术标准,数据记入检测报告长期保存。

检测过程中,有关的里程桩号、测定时间、天气情况、路表温度、路面外观等都应有文字性描述记录。

4.3.2 路面损坏指数(PCI)检测设备应能够分辨 1mm
以上的路面裂缝,检测结果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 90%以上。

可识别纵、横向路面病害,纵向病害连续检测,横向病害检测宽度不得小于车道宽度的 70%,全路段(上、下行)行车道检测每 10 米记录一组数据。

检测指标包括路面破损率、损坏面积、损坏类型、损坏程度,按规范计算求得路面损坏指数(PCI)。

4.3.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检测设备标定的相关系数大于 0.95,全路段(上、下行)行车道连续检测,每 20 米记录一组检测数据。

检测指标包括平整度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按规范计算求得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4.3.4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检测采用横向力系数检测车,能在正常车流速度下连续检测,全路段(上、下行)行车道每 20 米记录一组检测数据。

检测指标包括各测点路面摩擦系数值、行程距离、行驶速度,汇总统计路面摩擦系数统计个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按规范求计算求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

4.3.5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检测采用路面车辙自动测定仪,全路段(上、下行)行车道每10米记录一组检测数据。

检测指标为车辙深度(RD),按规范求计算求得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4.3.6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检测设备采用连续式路面自动弯沉仪,能够直接测定回弹弯沉值或能够通过相关关系式(相关系数≥0.95)计算得到回弹弯沉值,全路段(上、下行)行车道抽检 20%,检测时每 20 米记录一组检测数据。

检测指标为路面弯沉,以每公里、百米为计算评测
区间,计算评测区间的弯沉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代表弯沉值以及测试时的路面温度及温度修正值,按规范求计算求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4.4 数据复核与应用
4.4.1 外委检测单位提供初步检测数据后,由养护科(工程部)路面工程师针对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复查和评价,对数据异常路段进行补测确定检测数据是否有效。

4.4.2 检测数据核实无误后由养护科(工程部)路面工程师将检测串口数据提供给养护科技术状况评价工程师,养护科(工程部)技术状况评价工程师负责将串口数据输入至××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录入数据作为今后一年日常公路状况评定基础数据。

4.5 定期检测数据分析及路面养护管理对策
4.5.1 检测数据核实无误后,由外委检测单位按合同要求向管理处或运营公司提交定期检测数据分析及路面养护
管理对策。

4.5.2 定期检测数据分析及路面养护管理对策包含的
内容:
1)针对检测结果,分析技术状况较低路段形成原因。

2)参照养护规范,提出路面养护维修建议,列出路面养护需求段落统计表。

3)根据路面检测结果评价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数,结合路段路面现状、历年养护情况、交通量、路段气候特点,针对主要的、典型的、常见的、多发的路面、桥梁病害情况,通过专项检测重点分析病害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并进行必要的路面养护设计,详细制定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和养护管理方法。

4)综合、平衡考虑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水平,以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高速公路的特点,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按养护管理措施进行指标分级,提出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结构强度等路面技术状况病害指标达到某一水平点时须采取的相应养护措施。

养护标准措施确定后,在此措施下制定适用于管理处或运营公司的路面养护对策和养护规划,并结合本条段高速公路的养护情况、地域特点,制定出路面养护工作标准,方便今后规划管理。

5 季度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要求
5.1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每季度评定一次,养护工区每季度末月10日前将集中踏查计划报管理处养护科;
5.2 本季度末月5日至20日养护工区组织集中踏查,养护科(工程部)每工区派遣1名项目工程师参加踏查采集数据工作;
5.3 本季度末月20日至25日养护工区负责将人工采集数据录入河北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每季度末月养护科技术状况评定项目工程师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进行评定;
5.4 下季度初月1日至5日养护工区以正式文件向管理处上报工区技术状况分析报告;
5.5 下季度月初6日至10日养护科(工程部)分管项目工程师对踏查报告提出审查意见,技术状况评定项目工程师负责收集审核意见,编制技术状况分析报告并将报告反馈养护工区。

6 季度技术状况分析报告的编制要求
6.1 技术状况分析报告的编制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能够做到科学决策,指导养护施工;
6.2 技术状况分析报告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为:
①分专业(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总结本季度的养护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上季度养护计划是否与本季度养护完成情况相符,为今后养护计划编制提供指导意见;
②分专业列出本季度日常踏查(标明修复或未修复)及集中踏查病害明细及汇总数据,对本季度生成的病害进行评价;
③根据公路技术状况明细表,分析公里公路技术状况(MQI)及公里各分项指标(PQI、SCI、BCI、TCI)的数据与去年同期及上季度数据差异,重点分析公里公路技术状况(MQI)小于92,公里分项指标(PQI、SCI、BCI、TCI)小于 88 路段数据,找出数据过低原因,提出病害处置意见;
④将本期汇总公路技术状况(MQI)及汇总分项指标(PQI、SCI、BCI、TCI)与同期及上期数据进行对比,找出病害发展趋势;
⑤分专业给出下季度养护对策,以管理处审批年度计划及《日常养护标准化工作时间安排指导意见》为指导,依据病害处置意见、病害发展趋势,提出下一季度养护计划。

7 公路技术状况数据的应用
7.1 养护科(工程部)、养护工区应科学利用技术状况评定数据,用于指导专项及日常养护工程施工;
7.2 养护科(工程部)路面工程师负责分析年度路面定期检测数据中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情况,用于指导路面养护专项工程施工段落;
7.3 养护科(工程部)桥梁工程师负责分析年度桥梁定期检测数据,根据桥梁等级及桥梁病害类型、数量划分专项工程、日常养护工程实施项目,并据此调整年度桥梁日常养护计划;
7.4 季度集中踏查数据中公里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指标低于88分时,各养护工区应自行组织维修,以提高公路路基、沿线设施养护质量;当遇到重大险情不能自行处理时,应立即上报管理处或运营公司,由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安排维修;
7.5 季度集中踏查数据中季度公里路面使用性能指数
小于92时,养护工区应对公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指数小于92原因,若因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过低造成,养护工区应加强路面灌缝及路面病害处置工作;若因路面行驶质
量指数(P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C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过低造成,应立即上报管理处由管理处安排维修;
7.6 养护工区在桥梁经常性检查中发现3类及3类以上桥梁时,应立即向管理处报告,由管理处安排维修。

8 考核
本办法执行情况列入管理处或运营公司季度考核,养护科(工程部)视制度执行情况修改季度考核重点,对养护工区进行考核。

9 附则
本办法在实施中的问题,由养护科(工程部)负责解释。

10 附件:
10.1 相关记录《技术状况分析报告格式范本》
10.2 工作流程《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