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摘要:留置导尿是为了抢救患者,排尿困难者的排尿方式和术前准备也是尿路
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分析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医务
人员需要总结的问题。

本文总结近十年来的文献,从护理方面总结留置导尿术患
者尿路感染的一般情况,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并提出了减少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预防;护理
留置导尿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技术。

但是,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尿路感染。

在导致不完全尿路感染的无数因素中,留置导管技术约占其组成部分的45%。

在留置尿道导管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水平和无菌性意识都使得这些细菌有机
会进入尿道和膀胱并最终导致尿路感染。

本文分析了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
原因,并针对相应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生概率,提高医疗水平。

一、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途径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从导管侵入尿管引起的,主要侵入方式包括:无菌导管治
疗不到位,细菌通过尿道粘膜鞘进入膀胱,病毒从导尿管和尿液收集袋处汇合,
膀胱被侵入,并且尿液收集袋被放置在尿液贮存器中。

由于治疗不足,细菌滋生。

细菌进入膀胱并冲洗膀胱引起外源性感染。

通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已经发现尿路
感染的主要原因是与导尿管相关的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
(1)性别因素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总的来说,女性的发病
率远远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

女性尿道口更靠近阴道
口和肛门。

由于缺乏清洁和括约肌松弛而导致细菌侵入。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
的发病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

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指标和
免疫力逐渐下降,然后在导尿管手术中病毒侵入人体时用导管,造成尿路感染。

(2)导尿管留置时间因素
导管插入会对人体泌尿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会随着导管
保留时间而增加。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导尿管是泌尿系统的外来物质。

它们的插
入会导致防御功能下降,这将提高细菌生长的可能性。

细菌会在导管周围生长繁殖,导致尿路感染。

(3)膀胱冲洗
膀胱冲洗会对膀胱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降低其防御功能。

同时,它也
会导致未消除的尿液进入膀胱并引起感染。

据统计,膀胱冲洗不但不能有效降低
留置导尿管产生病毒的概率,反而会增加新的细菌感染,破坏原有的生理平衡,
如用于膀胱清洗的冲洗液温度差等控制会引起膀胱痉挛尿路感染,也可能会因工
作人员的非无菌意识或重复开启闭合系统等因素而增加。

(4)置管操作因素
导尿操作者的护理水平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例如,医务
人员在导尿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技术水平不够,尿路清洁不到位,置换管失败
后未及时更换都会对尿道造成损伤,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5)导尿管选择因素
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导管对人体泌尿系统有不同的刺激。

选择适合患者身体功
能的导管对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已经发现,导管材料中
的添加剂会刺激尿道引起炎症反应并引起感染。

同时,如果导管直径过大,导致
导管放置困难,则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造成损害,降低防御能力,导致尿路感染。

(6)引流系统污染
导致引流系统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如果医护人员在护理过
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处理要求,在更换导管和引流袋期间,引流密封装置反复打开,导致细菌进入;其次,当患者家属或医务人员未对其重新消毒时,导管与引
流管连接处发生脱离,直接安装,从而导致细菌侵入。

同样,由于引流袋没有及
时清理,长时间的储存导致尿道反流,导致尿道粘膜坏死和感染。

三、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操作技术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该配备技术,以提供广泛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管理。

对导
管插入术的要求必须严格无菌,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严格保
持会阴清洁,在手术过程中还要按照男女生理结构彻底清洁消毒,防止操作过程
污染。

清洗会阴部应从外部到内部,从上到下擦洗。

每个卫生棉条只使用一次。

当导管完全暴露尿道口时,尽量不要触碰导管。

进入阴道时,应取出导管,并在
更换导管后插入尿道。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外阴和尿道,以保
持会阴清洁。

导管逆行外感染是细菌侵入尿道的主要方法。

在尿道口周围保持无
菌环境并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性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措施。

(2)避免尿道粘膜损伤的预防措施
护士应在导尿前耐心解释,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在必要时在插管前肌内
注射地西泮和阿托品,使患者安静,然后插管。

操作者应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
和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厚度和柔软度的导管。

气管
插管时应温和动作,不宜强迫插管,对于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如遇导管阻塞应迅速
从导管末端注入石蜡油5?10 ml,迅速插入导管防止尿道损伤。

如果抽气囊泄漏
不能使用,则应在上尿道前取出气囊。

确认导尿管进入膀胱以固定导尿管。

如果
导尿管太长,应及时更换导尿管。

不要拉动导尿管,以防止由尿道粘膜损伤引起
的尿路感染。

(3)根据病情缩短导尿时间
严格控制导尿的适应症,注意自主排尿的训练,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理能力,说明导尿的方法,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

在拔管前,定期夹闭尿道导管,使
膀胱充盈,促进自发排尿,缩短留置时间。

拔管的最佳时机是提高患者自行排尿
的成功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抗生
素类型和适应症等合理选择,以免引起菌群失衡,细菌耐药。

(5)高危人群采取不同措施减少尿路感染
高危人群由于自身因素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应鼓励更多
的食物摄入和加强营养摄入;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力低的患者应该提高免疫力并治
疗基础疾病。

促进疾病的结果;对于长期卧床的女性,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尿道
周围的肠道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2/3的患者有菌尿,良好的基础
护理,定期清洗会阴、尿道口和尿道附近。

尿道部分用0.5%碘伏棉球灭菌2次/天,去除分泌物,杀灭局部细菌,防止尿路感染。

四、结束语
总之,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
的经济负担。

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有义务防止导尿导致的尿路感染。

为减少导尿术
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必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积极有效地护理各种相关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导尿指征,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不插入导管或缩短留
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提高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

同时,还要努力开发一种新型导尿材料,防止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发生,充分
运用物理因子防菌杀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家兰.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进展[J].安徽医学,2010,31(7):852-853.
[2]王雅妹,王莉,叶海燕.重症监护室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87-188.
[3]汤莉伟,吴佳敏.留置导尿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相关途径及护理现状[J ].全科
护理,2015,13(8):691-6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