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汉江中学2008-2009学年度秋季学期高三第二阶段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度秋季学期高三第二阶段测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哪组均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
A.大肠杆菌、噬菌体 B.蓝藻、质粒 C.动植物病毒、噬菌体 D.线粒体、质粒
2.人体的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
胞治疗一些顽疾,用骨髓移植法能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细胞核中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B.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细胞质中RNA种类相同,数量也相同
C.若编码血红蛋白基因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改变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癌细胞因失去了接触抑制,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B.五碳糖和六碳糖都是单糖
C.马铃薯植株缺Ca时,幼嫩的叶片将首先表现出缺乏症状 D.细胞生物均以DNA作遗传物质
4.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5.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
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
变化的曲线图为
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8.2004年10月17日日本《读图新闻》报道,今年4月和7月曰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
了名I型糖尿病女性患者。
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 )
A.糖和胰岛素 B.血糖和免疫抑制剂 C.胰岛素和脱过敏药 D.血糖和胰岛血糖素
9.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
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1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关于人体淋巴T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加强各种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桃体等淋巴器官产生
C.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T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只有一部分受抗原刺激时增生分化成效应T 细胞
D.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将抗原直接消灭
13.将长势、质量相等的玉米和小麦幼苗分别种植在质量相等的两个小容器的完全培养
液中,如右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用一个大型玻璃罩罩住此实验装置(密闭,。
置于适宜温度、光照条件下,48h后将玻璃罩移走,最可能:的结果是( )
A.天平向玉米一侧倾斜 B.天平向小麦一侧倾斜
C.天平保持平衡状态 D.天平读数减小
14.一般用禽畜粪便作肥料时,必须先经过发酵除臭(主要是氨)后再施用·,才能提高其肥效,在发酵过程中起
除臭作用的细菌和过程分别是 ( )
15.植物学家在培育抗虫棉时,对目的基因作了适当的修饰,使得目的基周在棉花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能表达,
以防止害虫的侵害。
这种对目的基因所作的修饰发生在 ( )
A.编码区 B.内含子 C外显子 D.非编码区
16.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17.右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
下列对图示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诱发突变的时机最好是AB段
B.要想得到多倍体个体,使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细胞时最好的作用时期存在于BC段中
C.DE段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D.该图示只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必需的物质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必需的物质
C.次级代谢产物可在细胞内酶的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二、简答题
19.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能够分泌胆汁,肝细胞中与此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和 。
(2)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其
吞噬过程如右图所示),这种免疫方式叫做 免疫,图中 吞入和外排过程发生的结构基础 。
(3)乙肝病毒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的。
机体在
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常常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这一反应属
于免疫失调所引起的 病,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
20、一个研究人员将三种不同的植物放到10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从0到全日照射)下培养几天。
培养
条件为正常大气空气,温度为32℃,所有植物都不缺水。
这三种植物是: 、 一种适应在强光下生长的C 3植物(阳生植物) 一种适应在弱光下生长的C 3植物(阴生植物) 一种适应在强光下生长的C 4植物
研究人员测定了每种叶片的光含速率,结果如图
(1)从曲线B 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为
;图中cd 段主要受光合作用 (光、暗)反应的限制。
(2)上述二种植物中,一种植物的部分细胞内叶绿体不具有基粒,该植物应为 ;
另一种植物叶片最薄,该植物应为 。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60%全日照光强照射下,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 (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叶片的光合
速率。
(4)除光照强度和CO 2等因素外,光合速率还受多种矿质元素的影响。
例如氮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 及 和 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中氮素的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
21.(15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
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
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 ,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由表可见,温度;为‘76’℃时甘薯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 ②
备选材料与用具:
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 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 、B 两支试管,在A 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 管中加人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 后,在A 、B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 后,在A 、B 两支试管中再各加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1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① ②
答 题 卡
19、(1) (2)
(3)
20、(1)
(2) (3)
(4) 21.(1) (2)
(3)①
②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4)
① ②
枯否氏细胞吞噬作用示意
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A 4、C 5、D 6、A 7、D 8、B 9、D 10、C 11、A 12、C 13、
A 14、A 15、D 16、A 17、D 18、D
一、简答题
19、(1)高尔基体(2)非特异性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自身免疫效应T细胞
20、1)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大暗
(2)A C
(3)A
(4)ATP NADP+生物固氮含氮肥料的施用(或工业固氮
21、(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不含淀粉酶
(3)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分钟
实验结果:A试管砖红色,B试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①氧化分解为CO2、O2及释放能量②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③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