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脓疱诊断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传染性脓疱诊断调查研究
作者:格功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1期
格功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果洛 814499)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病是养殖业中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
称羊口疮,发病位置主要集中在口腔等处,在口腔黏膜表面会形成丘疹和溃疡病变,能造成羊
只死亡,但死亡率较低。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走访调查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羊传染性脓疱
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研究为其他养殖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种疾病。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病;调查;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
3637.2019.11.069
0 引言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致病原为羊口疮病毒。

临床上会在患病羊的唇部、口腔舌头黏膜表面、鼻腔等部位出现丘疹、脓疱、溃疡、溃疡干燥后形成疣状厚痂。

1 发病经过
2017年4月13日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果江牧委会三社仁增家养殖的93日龄的羔羊突然出现
发病情况,发病3 d后数量不断增多,在发病10 d左右个别羔羊出现死亡现象。

发病初期养殖户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但效果较差。

看到药物治疗无效,
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部门。

兽医到达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未发病羊
的口腔黏膜存在划痕,伤口粘膜潮红。

通过对该养殖户的整体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初步判
定为羊传染性脓疱病,随即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原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抗病毒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 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脓疱病常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主要危害3~6月龄的羔羊,常呈现群体发病。

成年羊感染该种疾病后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发病较少,成为隐性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


毒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自然感染主要是因为养殖户引种不当,引入带毒羊,或通过
将健康羊放置在曾经患病的羊舍中,或者接触被患病羊污染的牧场引起。

临床上羊传染性脓疱
病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没有性别和品种差异。

3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7 d,主要表现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有时会3种类
型一起发生。

唇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先是在患病羊的口腔周围出现零星的小红点,
随后小红点逐渐变大,形成红色的丘疹,一段时间后转变成脓疱或水疱,水疱破裂后从中流出
淡黄色或棕色的颗粒状结晶体,并在皮肤感染部位出现硬的结节。

对于感染强度较轻的羊或者
羊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病程1~2周,痂皮会自动脱落,恢复健康,但恢复健康的患病羊也会
持续向外排毒。

患病较为严重羊患病区域的面积会不断扩展,脓疱和水泡严重发生,逐步扩展
到眼睛和耳廓周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会出现出血症状,形成大面积的凝血痂块。

嘴唇肿大向
外翻[1],不能正常采食,疼痛难忍,有的引发死亡。

蹄型常发生在绵羊身上,常为一侧蹄部发病,主要集中在羊蹄缝隙的软皮肤处,出现水疱和脓疱,患病严重的4个蹄都会感染。

发病后
期由于蹄部出现严重的溃疡,患病羊跪地爬行,难以采食。

外阴型相对较为少见,在患病羊的
外阴和乳房部位出现水疱和结痂。

种公羊的阴茎开口周边也能看到类似的病变症状,严重影响
种公羊的配种和繁殖母羊的生产。

4 病理学变化
大多数成年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肉样病变,羔羊主要表现为水泡脓疱外,在四肢、腋下等
处也会出现红色的丘疹状突起。

部分羔羊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并伴随有肺部感染。

将病死羔羊解剖后可以发现肺部和咽喉处存在严重水肿。

5 实验室诊断
根据患病羊口角处出现桑葚状的结痂[2],即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判定是羊传染性脓疱病。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集患病羊的脓疱液,带回实验室后先进行细菌学检查,并没有发现
被阴性或阳性染色的致病菌。

进行常规接种试验,并没有发现致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

将采集
到的病料用10倍生理盐水稀释后放置在离心机离心处理15 min,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检溶液,选择使用羊口疮病毒抗原、羊口蹄疫病毒抗原、羊痘病毒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并设置上述
3种病毒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对照组正常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待检溶液和羊传染
性脓疱病病毒抗原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沉淀线,其他2种病毒并没有出现上述变化。

可以判定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传染性脓疱病。

6 鉴别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病和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和口蹄疫症状较为相似。

因此在做好实
验室诊断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羊痘表现为全身症状,患病羊
体温升高到42 ℃,全身临床症状反应严重;疱疹呈圆形向内凹陷,呈现肚脐状,患病部位和
界限部位十分明显。

并且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每年春季流行,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
溃疡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并且多发生于1周岁以上的羊。

实验室镜检能发
现大量绿脓杆菌存在;坏死杆菌病的特征是组织严重坏死,不会出现水疱脓疱过程,也不会出
现增生的疣状物。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结合细菌检查和动物接种确定病原[3]。

口蹄疫病毒具有流行范围、大面积发病的特点,可以危害羊以外的其他偶蹄类动物。

7 防治
目前,羊传染性脓疱病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结合患病部位的不同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唇型和外阴型的患病羊,可选择使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洗,然后涂抹5%的碘酊甘油,每天涂抹2~3次。

如果是患病羊的蹄部患病,可将患病一侧的蹄部浸泡在5%的福尔
马林溶液中,每次浸泡1 min,每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3次。

患病羊一侧肌肉注射盐酸吗啉
胍注射液,剂量为2 mL/kg体重,另一侧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剂量为2 mg/kg体重,2
次/d,3 d为1个疗程。

采用局部和全身对症治疗5 d后,患病羊症状好转,患病部位结痂组
织脱落,嘴唇肿大症状消退,能采食少量的饲草饲料。

在今后养殖中,应该做好羊舍的卫生消
毒工作,可以选择使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羊群、圈舍、放牧草地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
传播给羊群。

引种一定要科学合理,禁止从疫区引种,从外地引进的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隔离
观察,通常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过多次检疫、消毒、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抗体水平达标,确
认无病后才能混养殖。

另外,还应防止羊口腔创伤,去除致病诱因。

不在带刺的草地或者坚硬
的山地放牧。

日常投喂的粗饲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粉碎处理,有条件的对秸秆饲料进行青贮微
贮处理,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避免秸秆坚硬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8 结束语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危害严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

当养殖场出
现羊传染性脓疱病后,要求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关措施,做好封锁隔离工作,避免引起大范围
的流行传播。

另外,还应该完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适口性较强。

参考文献
[1] 星全鹄,冶福忠,张立成.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
兽医, 2008, 35(8):111-112.
[2] 李松柏,徐刚毅,汪代华.山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的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5, 32(10):51.
[3] 赵薇,吴冰.羊传染性脓疱病临床诊断及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8, 359(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