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娘家——写在园林高中创建30周年之际杨锡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的娘家——写在园林高中创建30周年之际杨锡垒
温馨的娘家
——写在园林高中创建30周年之际
杨锡垒
那是1993年的暑假,那一年我四十一岁。
怀揣着局里的调令,我兴致勃勃地跨入园高校门。
听说园高有一项规定:凡是调进的教师,无论教龄长短,无论资历深浅,一律要试教。
这就意味着,即使有局里的调令,若过不了“试教”这一关,也进不了园高。
我本是重点高中浩口中学的语文组长,竟然也免不了要斩将过关。
那天,校办负责人通知我:“你明天来试教。
”我当即接话:“我是教语文的,请把试教的篇目告诉我,我好回去准备。
”他说:“学校定的是‘临时抽签,当堂开讲。
’”一听这话,我心里立即冒出一句:“看来园高只招熟练工啊!”第二天一早我就匆匆赶到学校,被安排第一个试教。
我虽在高中站了近二十年讲台,但抽签上课还是头一回,临场便有些忐忑不安。
我抽到的课文是《促织》,这是一篇文言文传统篇目。
我没写教案,就拿着课本进了教室。
这篇课文我教过多次,从译句到板书,操作起来很是顺当。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讲得正得意,学生听得正起劲,突然,坐在下边听课的陈运昭校长做了个“叫停”的手势,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知为何。
这时只听陈校长很亲切地来了一句:“杨老师,可以了,您的试教通过。
”当时一同听课的有黄辅忠书记、戴人才主席和张业富等几位语文权威教师,他们都相视而笑,频频点头,对校长的表态表示赞成。
别人的试教是怎样的情景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只上了半节课就通过了,从此我便成了园高的一员。
一上班,学校给我的分工是教一个班语文课、兼做班主任。
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我当然是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总想干出点名堂来。
学校给我的印象是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各个部门生机勃勃,大家你追我赶,奋勇争先。
我这个“新来者”自然也不甘落后。
当时我不住校,但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学校,到寝室去照料学生起床,到操场去监督学生早操。
每天下晚自习后又到寝室去督促学生迅速洗漱、就寝,直到
熄灯铃响过后,我才骑着自行车赶回自己的住处妇保所。
天天早出晚归,工作十分辛苦,但我没有一点累的感觉,反倒觉得生活很充实,心情很愉快。
因为那时从领导到老师,大家都是这样在卯足了劲地工作。
一个学期转眼间过去,第二个学期刚一开学,陈校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从这学期开始,把您的工作调整一下,您教两个重点理科班的语文课,班主任由住校的年轻老师来担任。
”听到这个调整后,我没感到这是学校对我的不信任,相反,我认为这是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因为我不住校,每天早晚跑得实在太累。
接手两个重点理科班的语文后,我接连五个学期的工作真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那几年,园高刚刚走过了建校的艰难期,高考成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若我教的这两个关乎学校命运的理科重点班有了闪失,学校声誉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我深知责任之大,深知肩头的担子之重。
这两个班的班主任分别是周治合、刘万银,他俩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俩当年的那股干劲、那份责任心、那种“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也激励着我。
我作为他们班的任课老师,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虽然是任教多年的老教师,但那两年我真正做到了每节课都有详细教案,每个周都有教学反思。
我没有一次旷课,没有一次迟到,甚至连学生的晚自习也没有一次缺席。
试卷是张张细改,作文是篇篇详批。
我还时不时地分别在两个班耍点“激将”的伎俩,以激起两班的竞争势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功夫不负苦心人,那一届的高考取得了极好的成绩,我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都是全市第一。
当年的局长邹象斌同志曾在全市高考表彰会上说:“园高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生之后才招的学生,语文均分获全市第一,的确不简单,真是可喜可贺!”
那两年我除了两个理科重点班的语文教学外,还要协助学校教科室关喜生主任的工作。
在关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创办了学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份校园刊物《学科辅导》,我为陈校长代笔,撰写了“发刋词”,共出刊三十期。
我们狠抓老师教学教研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研究,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写两篇论文,并争取在各级刋物上发表。
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要接受一个研究课题,并作出阶段性成果结题。
在敦促大家的同时,我也敦促了自己,这两年也成了自己教学教研论文的丰收期。
在听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公开课和学术报告后,我一连撰写了六篇学习心得,这六篇文章都发表在《潜江教育》上,其中《源于传统优于传统——有感于魏书生的商量》一篇,被全国中语会会刋《语文教学通迅》刋出。
此外我还写了《早期白话的文字遗迹》、《〈沁园春·长沙〉中的“浮”与“茂”》等数篇论文,其中有些被外地刋物登载。
在园高工作的那段日子,我的教研水平及文字表述能力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九九六年秋被调入市教研室做高中语文教研员后,我每次到园高视导或召开教研专题会议,都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
那里的领导和老师,那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每间教室、每块黑板,我都是熟悉的,看到这一切,我就有一种亲切感。
这里曾留下我的足迹,留下我讲课的声音,留下我育人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园高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那份热忱以及在工作上的信任和支持。
这些的确令我深深感怀、终生难忘!
园林高中的好校风、好学风、好环境、好氛围和“干,就要争第一”的拼搏精神滋养了我、培育了我、也激励了我。
我在园高温馨的怀抱里,吸取了养料,增长了知识,砥砺了品格,开阔了胸襟,拓展了眼界,收获了成功。
我感激园林高中!我感激那里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我感激那里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我感激园林高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那里是我从教生涯的重要驿站,那里是我永生难忘的温馨的“娘家”。
201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