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口市大石桥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七下·兰陵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 .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C .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D .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2. (2分)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担心”“希望”“高兴”“想念”都是动词。

B . “辛勤耕耘”“不断发生”“禁止吸烟”“销售计划”四个短语中“销售计划”与其它三个结构不相同。

C . “杨二嫂是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中的“一个高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作定语。

D .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步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


二、默写 (共1题;共6分)
3. (6分) (2019八上·吉林期末)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 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抒发归隐田园的怡然自乐、天人合一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古代仁人志士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是一种常态。

杜牧在《赤壁》中抒发自己这一人生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三、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田字格内。

泰州宛如一杯幽幽的梅子酒,让人沉醉。

穿梭在精巧典雅的园林之中,轻踩着复道回廊,怪石假山,抚摸着lòu________空雕窗,绿瓦灰墙,jiàn________赏着亭台阁xiè________,雕梁画栋,dì________听着风声呢喃,雨打芭蕉,感受着文墨书香,诗情画意,真是惬意万分!
四、其他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7八下·山西期中) 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6. (12分) (2018八上·汽开区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挪揄②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日:“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选自《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榆: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 . 杂然相许陷人尺许
C . 以君之力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D . 惧其不已也已夹入老人腹中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3)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7.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传不习乎 ________
②曲肱而枕之 ________
③夫君子之行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应包括哪几点?
(4)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人都非常重视什么?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8.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树的灵魂
前年春节,我从承德叔叔家带回一株小柏树。

小柏树长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坐在托盘里,托盘里水幽幽存焉,透着殷实之气。

可是,它能在北京落户吗?我心里没有底。

直到有一天,小柏树的枝条上冒出鲜绿的新芽时,我才放下心来。

小柏树的存活,使我感到养些木本植物该是不难吧。

我便来到花市上,选购了三株盆景——小榆树、小榕树和小枫树,并与小柏树一起摆在窗台上。

一时间,窗台上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好看极了。

其中,尤以榕树最美。

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

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

因为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

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了。

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柏树枝干。

仿佛穷山沟里走来的孩子,有些相形见细。

好在它“要求于人的甚少”,只要托盘里有点水就行了,什么心也不用操。

另外三株就不同,施肥浇水,喜阴喜阳,很有讲究。

就是浇水也不能大意,弄不好还会烂根。

为此,我还真请教了不少的花匠。

谁知,越是竭尽呵护之能事,越是容易出问题。

还不到秋天,小枫树的叶子忽然打卷了,有的还变黑,一副病恹跃的样子。

我赶紧四处求医,忙着打药治疗,盼着它“春风又绿”。

然而,可叹它一日不似一日,眼见着一片片叶子都卷了起来。

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

我也好生伤感。

原本我还期待着坐在屋里独赏红叶呢!
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起来。

小榆树和小榕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一场雪后,它们的叶子几乎全干了。

便想:大概是冬眠吧。

而我依然按时浇水,尽职尽责,以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让它们再吐绿。

然而,它们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小榆树,小榕树,小枫树的“遗骨”陈列在阳台上,好像三块墓碑,让人神伤。

这时,我却不得不惊异于小柏树的生命力了。

只见它所有的叶端纷纷吐出了新绿,鲜活鲜活的,耀眼极了,竟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

我禁不住把小柏树搬到写字台上,仔细端详起来。

我发现它竟然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

那石头的下半截分明有一道裂缝,裂缝里布满了小柏树的根须。

根须之密,仿佛老寿星的胡子,又仿佛网一样的脉络。

它们裸露着,有如丰富的神经系着一颗美丽的灵魂。

我的心被这个灵魂深深触动着……
是的,树是有灵魂的。

人类从“树神崇拜” 时就这样认为着。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植物是有灵魂的”。

不过,灵魂与灵魂却有所不同,正如人世间有着形形色色的灵魂。

然而,一个美丽的灵魂却是需要历练的。

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否则它不会有这样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

其实,它的树品本来就有着悠远的脉系。

《山海经》记载:“白於之山,其上多柏。

”《国语》日:“松柏之地,其上不肥。

”至于“柏经冬不凋,蒙霜不变,可谓得其
真也”的说法就更多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古代画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我想:人品如此,树品亦然。

只可惜我与小柏树相伴一年有余,竟如此赏悟不敏,实在是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村之有神。

失敬了,小柏树!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

①相形见绌:________ ②历练:________
(2)找出本文中与小榕树“枝叶舒展文静”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两句。

(3)作者为什么对小榆树等三盆植株呵护备至,而对小柏树的培育不够尽心?
(4)作者为什么认定“小柏树”一定是历练过的?
(5)文章结尾作者说“实在是徒知人之有7神,而不知树之有神”,联系全文谈谈“树之神”指什么?
9. (12分)(2019·大庆)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小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B .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C . 作者坚定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D . 作者号召我们要秉承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2)如何理解第④小节画线处“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3)书写和键盘打字各有优势。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九上·天津月考) 题目:成长中的寂寞。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八、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4·长沙) 名著阅读
(1)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绰号或自号常常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齐天大圣”,表现了他性格中________的特点,有如《水浒》中宋江绰号“呼保义”,又号________。

体现了他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的性格特点。

(2)《水浒》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骚时迁,________的是小李广花容,山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3)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________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小说的童话色彩,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________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默写 (共1题;共6分)
3-1、
3-2、
3-3、
3-4、
三、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四、其他 (共1题;共5分)
5-1、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八、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11-1、
11-2、
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