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2节 语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第三页,共43页。
• 2.(1)某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2)简要分 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
• 3.(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015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题: • 1.炼字型鉴赏是考查的重点; • 2.从整体上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应引起注意
等); •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第二页,共43页。
•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 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 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 重(zhuózhòng)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 一定程度的评析。
怎么考
•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1.(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第七页,共43页。
• [诗歌助读] • 《钓船归》一词是贺铸退隐到苏州以后所写。
词人的归隐虽然有对仕途的失望(shīwàng), 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愿选择,所以他能够非常 宁静地享受山光水色,并流露出一种安闲自 得之情。
第八页,共43页。
• 这首词首先化用了杜牧的《汉江(hàn jiānɡ)》诗“溶溶漾漾白鸥飞, 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徒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然后再填 写音节生字而成为了这首长短句。在写作手法上,全词主要运用借 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归隐后恬然自得的喜悦之情。 上片“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简洁地描绘出田园的绿意之美, 让人顿生爱意。“溶溶漾漾白鸥飞”的写景水到渠成,自然引出 “两忘机”之情。下片“南去北来徒自老”由眼前到过去,由景而 情,不由感叹出“故人稀”。最后再回到眼前的“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以景语作结,余味无穷,带给人无尽的回味。
第六页,共43页。
•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kǎochá)诗歌语言中的 炼字能力。解答炼字的题目,首先要结合词句 分析此字在句中的意思、技巧与作用,然后分 析其表现的情感或主旨等即可。
• [尝试解答]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 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 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shén me)意思?它表达了 作者什么(shén me)样的情感?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页,共43页。
• [解题分析] 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一定要对整个作品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具体可以从一些 能体现情感的词语入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 句,应重点抓住“独”这一个字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孤独而又悲 愤的情感。
第十九页,共43页。
• 4.形象拟声的词。 •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
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nínɡ jué),凝绝(nínɡ jué)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 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使人顿 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第十五页,共43页。
• (2)形容词。诗词中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修饰语, 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对象。如: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 容易(róngyì)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句中 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 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 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 考点三 解答(jiědá)“语言风格类”题解题方法突破 • 1.设问方式 •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思路点拨 •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 •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 知识点三 鉴赏语言风格 •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个性,是诗人的个 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níngjié),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 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技法(jìfǎ)探究例破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 考点一 解答炼字题和叠字题方法突破 • 1.解答炼字题 • (1)设问方式 • ①诗中最传神(chuánshén)的字是哪个字?请作
分析。
•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 个字更好?为什么?
• ④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 考点二 解答“诗眼”题方法突破 • 1. 设问方式 • ①简析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 ②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 ③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 ④诗歌开篇用某字,内涵丰富,请简要
(jiǎnyào)分析。 • ⑤这首词上片有一个字统摄了下片的内容,这
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第二节 语言 ——性癖耽佳句 一吟双泪流
第一页,共43页。
考什么
• 主要考查炼字、炼词、语言风格、语体色彩等方面。就近几年的高考 情况看,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是:
•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lǐjiě)(含义、色彩、情味
• (2)思路点拨 • ①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shǒufǎ),有就写,
没有不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 人),概括说一下。(必答) •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 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 的题这步可省略) •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必答)
第九页,共43页。
2. [2013·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 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第十页,共43页。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 戏。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 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 ①解释词语含义,生动(shēngdòng)形象地 写出了________景(物)。
• ②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3)答题模式: • 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生动
(shēngdòng)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景(物), 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二十页,共43页。
• 知识点二 鉴赏诗歌的“诗眼”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
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词,如“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一种是全篇最精彩、最关键的句子,如“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眼的作用不一而 足,主要有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强形象性、精确表达诗 意等作用。抓“诗眼”是鉴赏诗歌的关键。鉴赏诗眼要注意 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liánxì),要注意知人论世。 如柳宗元《与浩
第十八页,共43页。
• 3.渲染颜色的词。 •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 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 情色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杜甫《绝句》)一、二句中黄与翠、白 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 间是那么协调,整个(zhěnggè)画面展现出清 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zhùyì); • 3.从一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新型的考
查方式。
第四页,共43页。
真题体验(tǐyàn)延伸
第五页,共43页。
• 1.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tímù)。 • 钓船归 • 贺铸 •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 2. 思路点拨 •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
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 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 考生对全诗的把握(bǎwò)程度。 • 3. 答题模式 •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该词在诗 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三十页,共43页。
•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 (3)答题模式: • 这个字意思是________(或运用了什么(shén me)
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____形象(或景 色),烘托了________意境,表达了________ 情感。 • 2.解答叠字题 • (1)设问方式: • 某某叠音词有什么(shén me)作用? • (2)思路点拨:
第十七页,共43页。
• 2.妙用叠音的词。 •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
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 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 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 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gǎnqíng)的巧妙抒发。
• [尝试解答]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弘的儒 生如己者,却被闲置,做了江边渔父。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孤愤之情 以及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láo sāo),也有一种掉头不 顾的傲岸情怀。
第十二页,共43页。
基础(jīchǔ)整合覆盖
第十三页,共43页。
• 知识点一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 1.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我们通常抓炼字。 所谓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 精炼、传神(chuánshén)。古人写诗,十分讲究 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 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 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 虚词。
第十四页,共43页。
•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日落 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 衣。”(裴迪《华子岗》)“侵”字写夕阳余晖 逐渐(zhújiàn)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 落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 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 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 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而这正折射出诗人 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第十六页,共43页。
• (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chǎnshēng)丰富隽永的诗 情。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 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 扬委婉、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如王勃《滕 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 会大为减色。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jīnɡ huá)亲故》“海畔尖 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末句“望”字是全诗的诗 眼,用得极妙。“望”在诗中是指登高远眺, 翘望故乡。“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 (jīnɡ huá)亲故”来写,饱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但是,望而不能归是痛苦的,而望又毕竟能获 得某种满足;在痛苦与满足的矛盾中,诗人尽 情望去,唯恐望得不够,而要身化千亿去望, 可见其思乡之深。
第三页,共43页。
• 2.(1)某诗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2)简要分 析某句诗的句式特点。
• 3.(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015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题: • 1.炼字型鉴赏是考查的重点; • 2.从整体上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应引起注意
等); •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第二页,共43页。
•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 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 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 重(zhuózhòng)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 一定程度的评析。
怎么考
•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 1.(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第七页,共43页。
• [诗歌助读] • 《钓船归》一词是贺铸退隐到苏州以后所写。
词人的归隐虽然有对仕途的失望(shīwàng), 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愿选择,所以他能够非常 宁静地享受山光水色,并流露出一种安闲自 得之情。
第八页,共43页。
• 这首词首先化用了杜牧的《汉江(hàn jiānɡ)》诗“溶溶漾漾白鸥飞, 绿净春深好染衣。南去北来徒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然后再填 写音节生字而成为了这首长短句。在写作手法上,全词主要运用借 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归隐后恬然自得的喜悦之情。 上片“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简洁地描绘出田园的绿意之美, 让人顿生爱意。“溶溶漾漾白鸥飞”的写景水到渠成,自然引出 “两忘机”之情。下片“南去北来徒自老”由眼前到过去,由景而 情,不由感叹出“故人稀”。最后再回到眼前的“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以景语作结,余味无穷,带给人无尽的回味。
第六页,共43页。
•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kǎochá)诗歌语言中的 炼字能力。解答炼字的题目,首先要结合词句 分析此字在句中的意思、技巧与作用,然后分 析其表现的情感或主旨等即可。
• [尝试解答]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 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 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 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shén me)意思?它表达了 作者什么(shén me)样的情感?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页,共43页。
• [解题分析] 鉴赏诗歌的内容及情感,一定要对整个作品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具体可以从一些 能体现情感的词语入手。“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 句,应重点抓住“独”这一个字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孤独而又悲 愤的情感。
第十九页,共43页。
• 4.形象拟声的词。 •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
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nínɡ jué),凝绝(nínɡ jué)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 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使人顿 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第十五页,共43页。
• (2)形容词。诗词中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修饰语, 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对象。如: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 容易(róngyì)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句中 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 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 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 考点三 解答(jiědá)“语言风格类”题解题方法突破 • 1.设问方式 •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 2.思路点拨 •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 •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 知识点三 鉴赏语言风格 •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个性,是诗人的个 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níngjié),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 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技法(jìfǎ)探究例破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 考点一 解答炼字题和叠字题方法突破 • 1.解答炼字题 • (1)设问方式 • ①诗中最传神(chuánshén)的字是哪个字?请作
分析。
• 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
• 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 个字更好?为什么?
• ④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第二十五页,共43页。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 考点二 解答“诗眼”题方法突破 • 1. 设问方式 • ①简析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 ②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 ③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 ④诗歌开篇用某字,内涵丰富,请简要
(jiǎnyào)分析。 • ⑤这首词上片有一个字统摄了下片的内容,这
个字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第二节 语言 ——性癖耽佳句 一吟双泪流
第一页,共43页。
考什么
• 主要考查炼字、炼词、语言风格、语体色彩等方面。就近几年的高考 情况看,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方向是:
•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lǐjiě)(含义、色彩、情味
• (2)思路点拨 • ①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shǒufǎ),有就写,
没有不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物、 人),概括说一下。(必答) •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具 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少 的题这步可省略) •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必答)
第九页,共43页。
2. [2013·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 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第十页,共43页。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 戏。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 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 ①解释词语含义,生动(shēngdòng)形象地 写出了________景(物)。
• ②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3)答题模式: • 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生动
(shēngdòng)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景(物), 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二十页,共43页。
• 知识点二 鉴赏诗歌的“诗眼”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
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词,如“红杏枝头春意 闹”的“闹”。一种是全篇最精彩、最关键的句子,如“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眼的作用不一而 足,主要有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强形象性、精确表达诗 意等作用。抓“诗眼”是鉴赏诗歌的关键。鉴赏诗眼要注意 与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相联系(liánxì),要注意知人论世。 如柳宗元《与浩
第十八页,共43页。
• 3.渲染颜色的词。 •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 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 情色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杜甫《绝句》)一、二句中黄与翠、白 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 间是那么协调,整个(zhěnggè)画面展现出清 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zhùyì); • 3.从一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新型的考
查方式。
第四页,共43页。
真题体验(tǐyàn)延伸
第五页,共43页。
• 1.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tímù)。 • 钓船归 • 贺铸 •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九页,共43页。
• 2. 思路点拨 •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
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 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 考生对全诗的把握(bǎwò)程度。 • 3. 答题模式 •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该词在诗 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三十页,共43页。
•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 (3)答题模式: • 这个字意思是________(或运用了什么(shén me)
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____形象(或景 色),烘托了________意境,表达了________ 情感。 • 2.解答叠字题 • (1)设问方式: • 某某叠音词有什么(shén me)作用? • (2)思路点拨:
第十七页,共43页。
• 2.妙用叠音的词。 •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
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 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 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 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 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gǎnqíng)的巧妙抒发。
• [尝试解答] 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弘的儒 生如己者,却被闲置,做了江边渔父。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孤愤之情 以及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láo sāo),也有一种掉头不 顾的傲岸情怀。
第十二页,共43页。
基础(jīchǔ)整合覆盖
第十三页,共43页。
• 知识点一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 1.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我们通常抓炼字。 所谓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 精炼、传神(chuánshén)。古人写诗,十分讲究 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 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 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 虚词。
第十四页,共43页。
•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日落 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 衣。”(裴迪《华子岗》)“侵”字写夕阳余晖 逐渐(zhújiàn)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 落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 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 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 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而这正折射出诗人 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第十六页,共43页。
• (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chǎnshēng)丰富隽永的诗 情。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 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 扬委婉、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如王勃《滕 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 会大为减色。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jīnɡ huá)亲故》“海畔尖 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末句“望”字是全诗的诗 眼,用得极妙。“望”在诗中是指登高远眺, 翘望故乡。“望”字紧扣题目中的“寄京华 (jīnɡ huá)亲故”来写,饱含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但是,望而不能归是痛苦的,而望又毕竟能获 得某种满足;在痛苦与满足的矛盾中,诗人尽 情望去,唯恐望得不够,而要身化千亿去望, 可见其思乡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