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8七下·衢州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臆测穿带深宵饥肠辘辘
B . 暇疵装潢魄势悬崖绝壁
C . 坦荡景致翘首浊流宛转
D . 恫吓字贴蚱蜢警报迭起
2. (2分)(2014·孝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细细_______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

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

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 . 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B . 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
C . 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
D . 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3. (2分) (2017七上·江海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之所以”和“的原因”去掉其中之一。


B .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依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将“依赖”改为“依靠”。


C . 望着白云缭绕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去掉“使”,并将“游览者”,移到“无不”之前。


D .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删除“不足”与“不当”)
4. (2分)(2020·滨州)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①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文化传承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之一。

②铜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品质的凝聚、精神的载体。

③我站在博物馆的铜鼎前,无尽的遐想油然而生。

④“鼎”字文化内涵丰富,除了本义,它还被赋予“王位、帝业”“大”“正当、正在”等意义,如“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

⑤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之后,“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精神信仰依然对人们的心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A . 第①句里的“之一”与“唯一”语意矛盾,应删除“之一”。

B . 第②句使用了排比修辞,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鼎文化的礼赞之情。

C . 第④句中,“鼎力相助”“问鼎中原”“春秋鼎盛”中的“鼎”分别是“王位、帝业”“大”“正当、正
在”的意思。

D . 第⑤句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5. (2分)下面名人诗句中,不是谈论美的一项是()
A . 对于我们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B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C . 鸟类美的是羽毛,人类美的是心灵。

——谚语
D . 泥土把美丽丰富的色彩给了花朵,而保持着自己的质朴。

——佚名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0分)
6. (35分) (2019八下·阜阳月考) 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小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遮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凤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后者”指代什么?
(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4)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5)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候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6)选文第三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7) 3月24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7.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

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

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

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

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
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第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19分) (2019九上·宽城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 .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 .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 . 未尝及文章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 .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 . 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根据甲乙语段,说一说欧阳修的为官之道有哪些。

9. (6分)(2019·容县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射者中,弈者胜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B .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C . 晓雾将歇歇:消散
D . 五色交辉辉:光彩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

B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

C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D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

B .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

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

C . 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

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

D . 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

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

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7九上·江海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

《观刈麦》(白居易)
(2) 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4)《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11. (2分) (2017八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
(1)依照前三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一句。

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六、中国名著 (共2题;共16分)
12. (12分) (2019七下·长春开学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选文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情节。

(3)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唐僧的性格特点。

13. (4分)(2018·衡阳) 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9八下·长春期末) 命题作文
许多人的心里,都有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这朵花,或是蕴含深厚哲理的格言警句,或是沉淀文化精髓的唐诗宋词;或是苦痛时父母的一声关爱,或是跌倒时同学的一把搀扶;或是直面困难的勇气,或是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朵是一种情愫,一种力量,一种姿态。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以“开在我心中的一朵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内容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0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7-1、
7-2、
7-3、
7-4、
7-5、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0-1、
10-2、
10-3、
10-4、
10-5、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11-1、
11-2、
六、中国名著 (共2题;共16分)
12-1、
12-2、
12-3、
13-1、
13-2、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