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寒风吹彻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寒风吹彻试题 2019.09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险峻疏浚逡巡俊俏怙恶不悛
B.亵渎案牍黩武牛犊买椟还珠
C.骁勇妖娆饶恕缭绕百折不挠
D.枢纽讴歌老妪抠门呕心沥血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焕散神采掉以轻心短小精悍
B.决窍安详延伸耳濡目染恰如其分
C.耽搁推诿倾轧改斜归正振聋发聩
D.气概赡养谄媚枉费心机巧夺天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在2008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当局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
A.计划基础上导致
B.规划前提下引导
C.规划前提下导致
D.计划基础上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孔子一生积极求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句格言的真实写照。
B.在北京一些中央媒体工作的外籍人士注意到,媒体上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车次?但我一定会去接他,他和我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
B.松下公司研制的“睡眠屋”将于明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定在300万日元(约合27272美元)左右。
C.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向市场投放了纪念车型--特锐•激情--同时还展开
了“推荐用户可获赠车模”和“装饰件优惠”等活动。
D.“大桥要通车了,我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要完成。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
7,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对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B.第二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文慨叹青春易逝、青春怨旷作铺垫的。
C.由于诗人写出了“闺怨”的具体内容,所以全诗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闺怨”的具体内容不是“陌头杨柳色”,而是“悔教夫婿觅封侯”。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
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3、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面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裴度《溪居》)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
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
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
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
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
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1、下列唐人诗句中,不含“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是“尚武”的必然结果,它们共同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面貌。
3、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概括,最全面的一句是()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使它能够向我们展示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
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4、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9,阅读下面这首诗,默写相关名篇名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首句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地上发白,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相近。
10,在诗词创作中袭用前人成句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是陈毅元帅的
一首诗:
淮河晚眺(一九四三年春)
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诗中就分别化用了初唐诗人王勃的《_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盛唐诗人__________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
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
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
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
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
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
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
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
于抗争”的一组是
A .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顺昌民以刚为命 B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刚喻从盗都使反业 C .⎩⎨⎧是欲置我何地耶散去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 D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以粮种,复以租赋百姓愿耕,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奏事
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
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图,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13,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14,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15,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李白《蜀道难》)
16,爱其子,;于其身也,,惑矣。
(韩愈《师说》)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
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董滩,那里即是阳关的遗址。
古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
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
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
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
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
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
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象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
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
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
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
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
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
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
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
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
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
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
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
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
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
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
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
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答: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答: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用?
答: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
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但我们能够选择。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潼关撞击僮仆憧憬未来一幢高楼
B.诡谲倔强矍铄群雄角逐绝处逢生
C.炽盛整饬褫夺叱咤风云展翅高飞
D.宇宙呼吁圩田滥竽充数纡尊降贵
试题答案
1, B A项:逡qūn ,悛quān,峻.浚.俊均读jùn ;B项:均读dú;C项:骁xiāo,娆ráo,饶ráo,绕rào,挠náo;D项:枢shū,讴ōu,妪y ù,抠kōu,呕ǒu
2, D A项:焕-涣;B项:决-诀;C项:斜-邪
3, C 计划: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规划:一般更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而且相对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的工作计划。
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
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
“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是以“一个中国”作为“先决条件”。
引导: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
导致:引起。
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有“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故用“导致”。
4, A 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
有条不紊: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
侧重于“条理性”,与“爱干净”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应为“事半功倍”。
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
已含有“让人”之意,与前面的“让人”重复。
5, B A项: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句格言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
实写照”。
C项: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与”。
D项:缺主语。
6, B A不是问句,将两个问号都改为逗号;C将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D“说”后应为逗号。
7, C C C
8, C D B C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10,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盛唐诗人李白;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 1、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借助语境、语法和成语知识,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必要时,借助代入法和比较排除法。
根据词性推断,A项中“部使者檄刚抚定”中“檄”应为动词,是“用檄文征召”的意思,再根据上下文词义联想、推断可知B、C、D词义正确,故选择A)
2、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文言文阅读中,该考点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目类型,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最有力的体现。
在人物传记文中,命题者往往选取某一个标准(如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力才干、思想品质)为依据,将若干个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或不符合某种标准的一项。
选项A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一项符合“敢于抗争”也不能选;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指廖刚父子有信义,“是欲置我何地耶”是秦桧的言行,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也不能选;D项中“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符合“安抚百姓”,但“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廖刚劝谏皇上不符合“对不公事敢于抗争”, 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面斥亿年的话,符合“敢于抗争”,故选B。
)
3、D(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该类试题在命题时一般从以下角度设题:一、无中生有二、张冠李戴三、曲解词义四、时空错位五、强加关系六、夸大其辞。
作答该类题目在理解词句含义的基础上整体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活动范围,事件发生的事件、地点及前因后果,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区分等,尤其要注意对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就本题而言,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是求的意思,即求告皇上起用有德望的旧相,这里说成“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无中生有,因此该项不正确。
12, 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答“明”“阔”,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题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含义)(2)如果用到了特殊表现手法,则要指出。
(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诗句意)(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或情感)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卒章显志,由“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较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向往归隐,但要注意结合全诗去分析。
13, 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舳舻千里酾酒临江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