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铜价格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铜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阻碍价格波动的全然因素。
依照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显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那么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阻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显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阻碍。
就铜而言,供求对价格的阻碍也是专门明显的。
从近10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每当市场开始从过剩转向短缺,价格就会上涨,而一旦市场从短缺过渡到过剩,那么价格就会下滑。
另一方面,价格也会阻碍到供求。
1994--1995年铜价飞涨,使得铜生产的利润专门之高,这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铜矿开采行业,其结果是1998—1999年铜产量的大幅增加。
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需求的急剧下降,铜价也节节下滑。
铜价的低迷迫使许多高成本的生产企业在1999年年中停产或减产。
1.供应精铜按生产原料能够分为原生精铜和再生精铜。
原生精铜是由铜精矿冶炼而得的精铜,而再生精铜那么是由废杂铜冶炼而成。
从全球范畴内看,目前再生精铜占精铜总量的13%左右,而且由于废杂铜的供应增长有限,因此这一比例专门难提高。
因此,在分析和推测精铜的产量时,最为关键的是铜精矿的生产情形。
按ICSG〔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从2000年以来,全球每年的铜精矿产量大致1350万吨左右(2003年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363.5万吨),其中南美的产量为550万吨左右,几乎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这要紧是智利的产量庞大。
此外,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独联体国家、澳大利亚、亚洲的印尼和中国差不多上生产铜精矿的要紧国家。
从今后的进展趋势看,南美依旧是以后铜矿增长的要紧地区。
阻碍生产的要紧因素有:铜矿产能、铜矿开工率、冶炼能力、冶炼厂开工率、冶炼产量、精炼产量、废铜回收量、湿法冶炼产量、精铜总产量等。
2.需求以消费地区来分,按CRU统计2003年美国的消费量占全球精铜产量的15%,西欧为23%,而亚洲为46%,这其中包括日本的7%和中国的19%。
20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和90年代中国的崛起是亚洲铜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动力。
从2002年始,中国总消费量超
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位。
以消费领域来分,大约52%的精铜被用于制造各种电线电缆,20%用于制造铜合金,13%用于铜管的制造,8%用于制造各种铜板和铜条,2%用于制造铜棒和铜杆,余下的5%为其他用途。
从消费趋势来看,家庭和汽车行业的用铜量一直处于上升时期;自1980年以来,这两个领域的铜使用量翻了一番,而且连续呈增长势头。
90年代运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无线通讯的推广也大大提高了电子行业对铜的需求量。
阻碍消费的要紧因素有:GDP增长率,工业生产〔IP〕,行业进展趋势等。
3.库存表达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确实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
X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这三家目前世界上较有阻碍的进行铜期货买卖的交易所均定期公布它们指定仓库的库存。
正是因为定期公布库存信息,因此这三个交易所的铜库存是专门透亮的,也十分容易把握,因此通常被称为〝显形库存〞。
另外,全球范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可能也持有一些库存,由于这些库存往往没有注册成上述交易所的仓单,更可不能定期对外公布,因此这些库存被称为非报告库存,又可称为〝隐性库存〞。
正是由于非报告库存难以统计,因此一样都用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但由于信息科技的应用,库存治理越来越科学和精确,加之运输业的进展,消费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纳〝即用即买〞〔hand-to-mouth〕的库存治理方法。
因此,近年来,在社会总库存中,消费商的库存比例下降,而交易所的库存比例上升。
因此在分析库存水平常,一定要考虑到这种趋势。
关于隐性库存,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会在它们的报告中公布,但要说明的是这些数据也是估算出来的,因此机构不同,估算出的数据相差专门大,不可能是专门精确的,但能够判定一种趋势。
英国的行业分析和咨询机构,如Brook Hunt公司、CRU国际公司和BME以及国际性的组织,如国际铜研究集团(ICSG)和国际金属统计局(WB MS)都定期地公布社会总库存。
在衡量库存水平常,我们一样用全球库存与全球一周的消费量之比来运算,如此得出的是周数,也确实是说目前的库存还够全球多少周的消费。
当库存低于某一水平(周数)时,市场就会显现供应紧张,这时我们称之为到了临界水平。
但由于各研究机构对全球精铜市场的统计数据不一样,因此关于多少周为临界水平的标准也不一样,有的机构认为是4周,有的那么是3.5周。
但库存变化不是推测价格的良好指标,仅是作为价格推测的一个因素,从体会来看,库存的变化趋势比库存绝对数量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二〕经济形势
期货价格不仅反映当前的供求状况,而且还反映对以后的预期,因此仅仅分析目前的供求是不够的,还要对阻碍以后供求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以判定以后的供求趋势。
由于铜矿(精铜的原材料)的投资周期较长,一样是3到5年,因此铜的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差,而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
在分析铜的中短期供求趋势时,最为重要的是把握它的需求趋势。
精铜的需求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要把握和推测好铜价的以后走势,把握宏观经济的演变是相当重要的。
而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专门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
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全球经济增长率是衡量全球经济进展的最重要指标,其对铜价的阻碍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铜是基础原材料,它的消费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专门紧密,因此工业生产的增长情形能够恰当反映当前的铜消费状况。
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进入新一轮经济疲软期,铜价由1989年的2969美元/吨回落至1993年的1995美元/吨;1994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对铜的需求有所增加,铜价又开始攀升;199 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整个亚洲地区(中国除外)用铜量急剧下跌,导致铜价连续下跌至20年来最低点;相反,1999年下半年亚洲地区经济显现好转,铜价又逐步回升。
2001年至20 02年左右铜市的要紧是世界经济走势,美国经济显现滑坡,要紧西方国家的经济亦受到专门大阻碍,对铜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使铜价创出20年的新低。
2003年至2004年初,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高速进展对铜需求大增,由此引发铜价大涨至300 0美元。
另外,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国家,它的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公布一些经济指标,其对铜市阻碍较大。
例如,2003年美国第三季GDP修正后增长高达8.2%,其股市三大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纳斯达克综合和标普500〕从3月份始回升,最大涨幅24.2%、44.8%、24. 5%;美国7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至55.9;ISM制造业指数上升至51.8;7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升至90.9;7月失业率下降至6.2%;7月工业定单成长1.7%;这些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而现在LME铜价正在1700—1800区间徘徊,其后在此经济数据
牵引下,一冲而上,2004年初涨至3000美元。
以下介绍5个对铜市阻碍较大的经济指标:⑴制造业指数〔ISM〕
它由美国供应治理协会公布,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进展状况的晴雨表,制造业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处于50%时以上时,被说明为制造业扩张的讯号。
一样来说当指数低于50%,专门是长时期低于42.7%时,那么有经济连续萧条的担忧。
制造业指数的走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对差不多金属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将对铜市带来利多的阻碍。
⑵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其定义是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针。
公布时刻一样每月第三个星期;目前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
它是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
消费者物价指数温顺上升,对铜市利多,假设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中央银行可能藉由调高利率来加以操纵,对铜市来说是利空阻碍。
⑶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
一样新屋兴建分为两种:个别住屋与群体住屋。
个别住屋开始兴建时,一户的基数是1,一栋百户的公寓开始兴建时,其基数为100,依此运算出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 专家们一样较重视个别住家的兴建,因为群体住屋内的单位能够随时修改,资料通常无法把握。
公布时刻为每月的16号至19号间。
新屋开工率与建照准许率的增加,意味着建筑业的景气,相应关于铜市来说偏向利多,铜消费可能增加,只是仍须合并其它经济数据一同作考量。
⑷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畴的状况。
公布时刻是当月的第一个星期;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非官方的采购经理人协会(NAPM),针对上述八大制造业的成本项目设计一份问卷,再将50州21种产业的300多家公司的采购经理的回答进行统计而得出的。
每一个产业的比重
是依该产业在国民生产毛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运算。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 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现当指数高于50%时,被说明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对铜市有利。
愈接近100%,例如十分接近60%时,那么通膨的威逼将逐步升高。
当指数低于50%,专门是专门接近40%时,那么有经济萧条的担忧,相应对铜市不利,一样预期联邦预备局可能会调降利率以刺激景气。
⑸就业数据
它包括失业率(Unemployment )及非农业就业人口(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
公布时刻于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五公布前一个月的统计结果。
由于公布时刻是月初,一样用来当作当月经济指针的基调。
其中非农业就业人口是推估工业生产与个人所得的重要数据。
失业率降低或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表示景气转好,对铜市有利,反之那么对铜市不利。
〔三〕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
生产成本高,一样价格也高;反之亦然。
当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往往会引起高成本企业的减产,从而促使价格回升。
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和精炼成本,有的矿山在产铜时相伴许多副产品,有的那么没有,因此不同矿山测算的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
矿山成本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纳〝现金流量保本成本〞。
在运算与利润相关的税收、利息及资本费用之前的现金流量保本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
现金流量保本成本指示了当铜价跌到该价位时,假设企业仍旧简单地坚持生产,那么将开始显现亏损(假设生产成本及副产品价格不变)。
在任何一段时期内,关于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企业来说,其现金流量保本成本有—个变化范畴。
以1998年为参照,在过去的30年中,铜的平均成本显著降低。
1969年中间水平的成本是96美分/磅〔2116美元/吨〕,1975年达到一高点123美分/磅〔2711美元/吨〕,随后逐步下降,到1998年成本为57美分/磅〔1257美元/吨〕。
最不具竞争力的25%的矿山企业1969年的成木均超过110美分/磅〔2425美元/吨〕,1975年超过137美分/磅〔3020
美元/吨〕,1986年才降到79美分/磅〔1742美元/吨〕,1991年又上升到95美分/磅〔20 94美元/吨〕。
阻碍铜生产成本变动趋势的因素有多种,包括铜工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60年代晚期及70年代早期快速增长的铜消费及较高的铜价促使高成本的企业也纷纷扩大产能,庞大的利润空间使这些企业失去降低成本的动力。
到了70年代晚期,铜供应过剩及低迷的价格使世界平均生产成本降低:高成本企业关闭或减产,其他企业采取措施操纵成本。
一国货币的贬值对该国铜生产企业有利,使其成本更具竞争力,80年代的智利和赞比亚就表达了这一点。
技术的革新对降低成本起了关键作用。
美国许多高成本的铜生产企业引进氧化物废料浸出技术后,降低了生产成本;湿法冶炼技术的采纳,也大大降低了铜的生产成本。
另外,裁员、降低工资、选择高品位矿山等措施也都能相应地降低成本。
90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到1998年,边际成本下降了28%,中间成本下降了32%,真正意义的铜成本下降了48%。
1990年美国的现金成本与智利相近;而到了1998年,智利的成本下降了22美分/磅〔485美元/吨〕,下降幅度是美国的两倍多。
大型、低成本、露天矿、规模经济是这时期铜企业的进展趋势。
丰富的资源储备、具竞争性的低成本及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了该时期智利铜工业的进展。
在现在期智利新建了6大铜矿企业,每年提供200万吨低成本的铜。
目前,国际上火法冶炼的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62美分/磅〔1367美元/吨〕,最低的可达45美分/磅〔992美元/吨〕;湿法冶炼的平均成本约40美分/磅〔882美元/吨〕,最低可达30美分/磅〔661美元/吨〕。
国内的生产成本运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矿山成本约11000—1 5000元/吨;冶炼费1600—2000元/吨。
〔四〕、进出口政策
商品的关税及其他进出口政策直截了当阻碍该商品的国内价格。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我国铜资源的缺乏,在铜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因而当国内铜价高于国际铜
价时,贸易商的进口将缩小两个市场的价差;反之那么不然。
近年随着国家逐步取消出口关税,铜差不多能够自由进出口,国内国际铜价的互为阻碍更加明显,铜价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铜的进口关税为2%,出口那么没有征收。
〔五〕、用铜行业进展趋势的变化
消费量是阻碍铜价的直截了当因素,而用铜行业的进展那么是阻碍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中国也不例外。
而进入90年代后,国外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庞大,成为国外铜消费最大的行业,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就成了阻碍铜价的因素之一。
1994、1995年铜价的上涨,缘故之一来自于建筑业的进展。
而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最近,IBM公司已采纳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六〕、基金的交易方向
基金业的历史尽管专门长,但直到90年代才得到蓬勃的进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从最近10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1994--1995年、1996年上半年--1997年上半年铜价的飙升和1998--1999年铜价的暴跌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金有大有小,操作手法也相差专门大。
一样而言,基金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Macro fund),如对冲基金,它们的规模较大,少那么几十亿美元,多那么上百亿美元,要紧进行战略性长线投资。
另一类是短线基金,这是由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 sors)所治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一样在几千万美元左右,要紧依靠技术分析进行短线操作,因此又称技术性基金。
尽管由于基金的参与,铜价的涨跌可能显现过度,但价格的总体趋势是可不能背离差不多面的,从COMEX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专门好的相关性。
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差不多面的明白得更为深刻并〝先知先觉〞,因此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CFTC持仓报告来源于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大户头寸报告制度,分为商业头寸〔commercial〕和非商业头寸(non commercial),以上两者合计称为可报告头寸〔reportable positons〕,加上未报告头寸(nonreportable positions)共同构成COMEX铜的总持仓。
一样认为未报告头寸代表散户头寸,可报告头寸代表机构头寸,其中商业方面包括铜及铜上、下游产品生产商和贸易商,非商业方面指与铜的生产使用无关的机构投资者,也可明白得为基金。
COMEX并不是铜最要紧的交易所,然而由于LME的公布信息披露无法获得有关投机和保值力量的实时具体数据,鉴于COMEX与LME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因此通过分析CFTC 持仓报告来判定阻碍价格的持仓结构,追踪基金的造市过程,关于把握铜期价走势有不可忽视作用。
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COMEX总持仓和可报告头寸的统计分析,发觉一样情形下非商业方面整体头寸的规模超过5万手的时候〔净空或净多的规模要超过1/3〕,价格显现单边行情的机率相对较高,与此相反,价格出现振荡格局的可能性就增加〔净多或净空的规模小于1/3〕。
其特点:1,非商业方面在较长时刻内持有净多或净空头寸,对应铜价会有较长的上升或下跌周期。
2,当非商业净头寸达到较高程度时,其净头寸的减少过程会使铜价显现牛市中的回调或熊市中的反弹。
3,商业方面整体表现有不计较价位,追涨杀跌的特点,但也存在动态变化。
CFTC持仓报告每周五COMEX收市以后公布,统计到当周周二,因此要注意其有一定的滞后性。
〔七〕、汇率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样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要紧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
随着199 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国际外汇市场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回忆整个90年代,在欧元启动前,美元与日元的比价是外汇市场的焦点,而自欧元产生后,美元与欧元的汇率成为外汇市场的中心。
由于这三种要紧货币之间的比价经常发生较大变动,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阻碍,这一点能够从1994--1995年美元兑日元的暴跌和1999--2000年欧元的连续疲软中能够反映出来。
从历史数据看,美元升降与国际铜价出现一定负相关关系,自1971年以来,美元显现了四次幅度超过20%的贬值,在每次贬值的过程中,LME铜价都走出了一波大规模牛市行情。
但从长期来看,决定铜价走势的全然因素是铜的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铜市场的差不多格局,而只是可能在涨跌幅度上产生阻碍。
〔八〕、周边金融市场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而且它们的阻碍力又比较大,因此商品期货市场得以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中。
专门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商品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作为全球证券市场的代表的美国道?琼斯指数〔代表传统经济〕和纳斯达克指数〔代表新经济〕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它们的涨跌不仅阻碍到全球其他股市,还波及到其他资本市场,包括铜在内的商品期货市场。
确实,股市市场的兴衰与经济进展的快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股市的涨跌应该与铜价的起伏一致呢?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2年年中的情形看,看起来是如此的。
但假如从更长的时刻框架看,情形又并非如此。
从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差不多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之中,直到2000年初才止住上扬的步伐,与之相比,铜价在整个90年代可谓跌荡起伏,因此从中长期上看专门难说股市与铜价有什么相关性。
因此,由于目前基金在这些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而基金在铜市场上的买进或抛出更多地是依据对以后宏观经济的推测,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自然成为基金关注的焦点之一。
另外,由于基金一样在几个市场上同时操作,有时为了补偿其他市场上的亏损而在铜市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有的就会显现铜价跟着股市涨跌的现象。
因此,从历史上看,股票市场与铜价没有严格的相关性,关键是看铜市场在运行到一定时期,市场主力或市场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假如是全球的股市(继而是全球经济),那么股价的涨跌会对铜市场有明显的作用。
但长期看铜市场与股票市场没有太大的联系。
另外,还要看目前铜市场上参与者的构成。
假如基金是目前市场的主力,由于其对铜本身的差不多面的了解可能不及生产商、消费商或贸易商,它们更多地是关注宏观经济,因此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可能成为铜市场交易中的焦点。
总之,股票市场的涨跌对铜价的阻碍更多是表
现在心理上面,即国外报道中经常提到的〝市场气氛(market sentiment)〞。
从长期看,铜价的涨跌要紧依旧看其本身的供求关系,也确实是说大趋势跟供求紧密相连,而周边市场只能引起铜价短期的调整或反弹,并可不能改变其大的趋势。
〔九〕、相关商品的价格波动
原油和铜差不多上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因此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进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
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因此就显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
但这只是中长期趋势上的一致,短期看,原油价格与铜价的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假如说油价从不到10美元上涨到20美元左右是价格的合理回来,更是经济复苏的表现的话,那么油价的回升应该与铜价的上扬是一致的,因为差不多上经济见底回升所带动的。
但假如油价上涨到一定的水平后,大伙儿关怀的不是经济复苏,而是担忧油价的飙升对以后经济进展的负面阻碍,甚至导致经济衰退,从而导致需求的总体下降(不可幸免地阻碍到对铜的需求),这时油价的上扬反而成了铜市场的利空因素。
总的来说,长期看,铜价与油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专门是经济刚刚启动或刚刚见顶回落时可能最为明显。
要着重指出的是,这种相关性是中长期意义上的,应该从经济周期的角度上去明白得。
短期看,原油价格的涨跌与铜价的起落没有严格的关联性。
宏观经济的好坏才是阻碍到铜以后需求的最全然因素,而油价只是阻碍以后经济的众多因素之一。
从黄金来看,铜、黄金属于重要的国际大商品,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黄金在专门大程度上代表了两个信号:一是美元价值的信号:美元下跌,黄金上涨。
如2003年美元的下挫导致金价上涨。
二是通货膨胀的信号:物价上涨,黄金上涨。
理论上,黄金价格的峰位应该发生在通货膨胀高点的数个月之前。
黄金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它是商品长期趋势的先行者。
铜的价格受宏观经济阻碍专门大,而黄金价格是最能反映世界对宏观经济走势看法的商品,因此黄金的价格趋势专门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大商品的长期走势。
最典型的是黄金自1996年2月开始下跌,至2001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