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169d04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9.png)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科学家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5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一开始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喷了出来,每只猴子都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尝试过了,结果都是这样。
于是,猴子们再也没有去拿香蕉的企图,因为害怕水柱会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
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去拿,结果其他4只旧猴子马上拦阻了它,因为它们认为新猴子会害得自己全身淋湿,新猴子尝试了几次,结果被那几只猴子打得全身是伤。
后来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抓出来,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
和前一只猴子一样,它也想去拿那香蕉,结果其他4只猴子围上来把它揍了一顿,上次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有力。
新猴子试了几次,结果总是被惨揍一顿,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被陆续抓出来,换成了新猴子,但是没有哪一只猴子敢动那香蕉,因为只要拿香蕉就会被揍,至于为什么它们都不知道。
传统和习惯有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认真反省,我门只能陷入混乱和迷惑中。
在奉行一些礼仪和规矩时,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其中的意义和目的,才不至于人云亦云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要被人为的习俗所约束。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管理哲理)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管理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01db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d.png)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
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
猴子与香蕉
![猴子与香蕉](https://img.taocdn.com/s3/m/3084f2daa58da0116c1749ae.png)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笼子里养着五只猴子,然后在笼子中间挂一个香蕉。
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所以就争着去够,但是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喷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
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大家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
不能试图去碰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了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兴趣地去够香蕉的举动被所有的猴子惩罚了,它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群体,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当它有够香蕉的举动时就被暴打惩罚。
饲养员逐一换掉了原来所有的猴子,但是新的猴群中每个猴子都因为试图够香蕉而被暴打过,从此,不能试图去够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潜规则。
故事分析:第一批的猴子自由而活泼,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办事,但是制度让他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本性,并且不成文地形成了内部生存规则:不许任何成员去碰香蕉。
当新的一员加入这个组织中,大家对它肆意破坏这个维持秩序的规则感到异常愤怒,所以这只新猴子挨的打必然要比老的群体要重;当来了第二只新猴子时,第一只新猴子下手要比其他的猴子还要狠,它一方面是盲目地维持秩序,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被打之恨。
当笼子里全是新猴子的时候,大家依然墨守这不成文的规则,当有人试图去改变的时候必然遭到报复和惩罚。
可是后来的猴子群体都没有被淋湿过,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去碰香蕉,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维持这个规则,如果没有力量强大、富有说服力的猴群新领导出现并改变规则,那么这个潜规则将永远保持下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说第一群猴子打第一只新猴子时,诸多猴子是从众心理的缘故,那第一只新猴子殴打第二只新猴子时就是报复和发泄心理了,这和现在工作环境中老员工明知新员工的行为会触犯制度或者规则,但却不愿意提前明示,许多工作技巧和方法要新员工自己去试错才能获得,这和猴子试验中老猴子的心理是一样地,他们曾因为工作失误被惩罚过,也在失误中积累了经验和技巧,但出于报复和发泄的心理,并不情愿把这些经验和技巧顺利地传授给新来者。
第二篇管理哲理
![第二篇管理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6055a34693daef5ff73d1f.png)
拿出笼子的猴 子都进了天堂
拿出笼子的猴 子都进了天堂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拿出笼子的猴 子都进了天堂
拿出笼子的猴 子都进了天堂
2020/6/4
19
启示
谁是管理者? 谁是被管理者? 规则是怎么产生的? 规则产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除了规则,还有什么? 像人类历史的缩影吗?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第二篇 管理哲理
故事与启示;管理的哲学基础;管理者的素养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1
2
一、故事与启示
故事1:猴子与香蕉 故事2:猎狗捉兔子 故事3:白鹭的复仇 故事4:牧羊人的昏招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3
以下故事,请思考: 这样做有效吗? 这样做对吗? 这样做合理吗?
2020/6/4
故事2:猎狗捉兔子 20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很多猎狗,他对这些狗很好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故事2:猎狗捉兔子 21
后来,他突然发现猎狗们生活舒适,身体健康, 却跑不过野兔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故事2:猎狗捉兔子 22
后来,有个山野之人告诉他说:
这还用问吗,你的狗仅 仅是为了一顿美味在跑,
2020/6/4
故事1:猴子与香蕉 13
人类发现这样不行,于是放进一只新猴子,换出了H, 而且改了规则,谁动香蕉就淋谁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故事1:猴子与香蕉 14
猴子F孔武有力,他打败了其他的猴子,拿到了香蕉, 一边吃香蕉,一边享受着冲凉
管理方法与哲理_李倩倩
2020/6/4
故事1:猴子与香蕉 15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5472094a7302768e9939a2.png)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将六只猴子关进一间小屋,天花板上挂了一串又大又黄的香蕉,同时香蕉周围设置了一张无形的电网,这群猴子看着香蕉发搀,于是其中一只猴子踩在另一只猴子的身上跳上去抓香蕉,被电网电得龇牙咧嘴,掉了下来,接着又一只猴子又重复,同样被打了下来,当所有的猴子都尝试一遍后,这群猴子泄气了,知道这串香蕉不能吃,吃不到。
第二天,从这群猴子中拉出两只,换了两只新猴子进去,并且把电网撤掉了,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后,准备跳起来抓香蕉,不料,其他四只猴子赶紧把它抓起来打了一顿,它莫名其妙的看着他们,准备再去抓香蕉,又被这些猴子抓过来打了一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它们再也不敢去抓顶上的香蕉了。
第三天,又换了两只猴子进来,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当它们准备去抓香蕉的时候,同样被暴打了一顿,第二天进来那两只猴子也跟着一起打。
到第四天,又换了最后两只猴子,这时候,它们要吃香蕉,也被暴打了。
分析:之前的猴子打抓香蕉的猴子是因为自己的经验知道香蕉吃不得,担心它受伤,后来的这些猴子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去抓香蕉的猴子吗?这就像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会一味的模仿前人的教育方法,也不知道对错,更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在自己的无知中扼杀了孩子很多机会。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3807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c.png)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它住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
这只猴子非常喜欢吃香蕉,每天都会找到香蕉树,摘下一根香蕉来享用。
它觉得香蕉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无论是熟透的香蕉还是青涩的香蕉,都能满足它的味蕾。
有一天,猴子发现了一个香蕉园,园子里的香蕉又大又甜,比森林里的香蕉要好吃许多。
猴子非常高兴,它每天都会去香蕉园里偷吃香蕉。
它觉得这样偷吃香蕉很快乐,因为它可以吃到更多更好吃的香蕉。
然而,猴子的偷吃行为并没有逃过园主的眼睛。
园主是一位老奶奶,她每天都会到香蕉园里检查香蕉的长势。
她发现了猴子偷吃香蕉的事情后,非常生气。
她决定惩罚猴子,让它知道偷吃是不对的。
于是,老奶奶想出了一个办法。
她在香蕉园的入口处放了一个捕兽笼,等待猴子上当。
果然,猴子在第二天又来偷吃香蕉,结果被捕兽笼抓住了。
猴子在笼子里挣扎了很久,但是无法逃脱。
老奶奶走了过来,对猴子说,“你偷吃香蕉是不对的,你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猴子听了老奶奶的话,感到非常后悔。
它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应该接受惩罚。
老奶奶看到猴子认识到了错误,便放它出来了。
猴子出来后,对老奶奶表示了歉意,并答应再也不偷吃香蕉了。
老奶奶看到猴子有了改变,便给了它一些香蕉作为奖励,并告诉它可以每天来园子里吃香蕉,只要不偷不抢就可以了。
从此以后,猴子再也不偷吃香蕉了。
它每天都会到香蕉园里,老老实实地摘取香蕉,享用美味的香蕉。
它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珍惜老奶奶的善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偷吃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只有用心去珍惜,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愿我们都能像猴子一样,学会诚实守信,珍惜他人的付出。
管理故事:猴子够香蕉
![管理故事:猴子够香蕉](https://img.taocdn.com/s3/m/0fc71620ee06eff9aef8071d.png)
管理故事:猴子够香蕉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笼子里养着五只猴子,然后在笼子中间挂一个香蕉。
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所以就争着去够,但是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喷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
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大家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
不能试图去碰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了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兴趣地去够香蕉的举动被所有的猴子惩罚了,它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群体,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当它有够香蕉的举动时就被暴打惩罚。
饲养员逐一换掉了原来所有的猴子,但是新的猴群中每个猴子都因为试图够香蕉而被暴打过,从此,不能试图去够香蕉成为这个群体中的潜规则。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培训课件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597c916f1aff00bed51e90.png)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 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之后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B一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地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地很惨。
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
所有地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
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地猴子海扁。
这个就是道德地起源。
”“实验人员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地猴子。
而不是全体。
然后他们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地是猴子C特别地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
也马上想要去拿。
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扁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地实力。
所以反被C海扁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
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
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
毕竟没有被淋到。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地那个才会被淋到。
他就要最弱小地A替他去拿。
A不想被扁。
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地快乐了起来。
这就叫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就产生了。
猴子吃香蕉的故事
![猴子吃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63836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2.png)
猴子吃香蕉的故事
猴子吃香蕉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寓言。
故事中,有一只聪明的猴子住在一个小岛上,他喜欢吃香蕉。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小商贩正在卖香蕉,他想要买一些香蕉,但是商贩却告诉他,如果他想买香蕉,就必须用钱来买。
于是,猴子决定去寻找工作,赚取一些钱来买香蕉。
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帮商贩看守货物,每天可以赚取一些工资。
猴子工作很努力,赚到了足够的钱,就去商贩那里买了他喜欢的香蕉。
然而,猴子发现,他赚到的钱只能买很少的香蕉,因为商贩提高了香蕉的价格。
猴子很不满,他决定去寻找更好的方式来获得香蕉。
过了一段时间,猴子发现了一个小农场,农场里有很多香蕉树,他决定去偷一些香蕉。
但是,农场主发现了他的行为,于是他被农场主抓住了。
农场主告诉他,如果他想得到香蕉,就必须去购买。
猴子意识到,他需要学会理财,才能获得更多的香蕉。
他开始思考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并且学会了如何管理和规划他的财务。
他开始通过多种方式赚取收入,并且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投资,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猴子变得越来越富有,他可以轻松购买香蕉,而不必担心价格的问题。
他也开始向其他猴子传授他的理财知识,帮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也可以从猴子的行为中学到一些重
要的经济学原理,例如供求关系、价值和货币等。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e10fd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0.png)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调皮的猴子,它生活在一个茂密的热带雨林里。
这只猴子非常喜欢吃香蕉,每天都会去寻找香蕉果实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雨林里有一片香蕉树林,那里长满了香蕉,香气扑鼻,引得猴子垂涎三尺。
猴子每天都会跳跃着来到香蕉树下,摘下一根又一根的香蕉,然后一边吃一边嬉戏。
它觉得这里的香蕉是属于自己的,没有人可以和它分享。
然而,猴子并不知道,这片香蕉树林实际上是属于所有动物们的,它们都可以自由地取用香蕉。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老虎经过了香蕉树林,它看到了那些诱人的香蕉,便走了过去。
老虎问猴子可不可以分给它一根香蕉吃,猴子却拒绝了老虎的请求,说,“这些香蕉是我的,我不会给你的!”老虎只好饿着肚子离开了香蕉树林。
接着,一只饥饿的小狐狸也来到了香蕉树林,它看到了那些诱人的香蕉,便走了过去。
小狐狸请求猴子给它一根香蕉吃,但猴子还是不肯分享,说,“这些香蕉是我的,我不会给你的!”小狐狸只好饿着肚子离开了香蕉树林。
就这样,猴子每天都独自享用着香蕉,不肯与其他动物分享。
然而,时间久了,香蕉树林里的香蕉越来越少,猴子也渐渐感到了孤独和空虚。
它开始意识到,自私自利并不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
有一天,猴子看到了一只小猴子,它也饥饿地望着香蕉树。
猴子看到了小猴子的眼神,心生怜悯之情。
于是,它主动地把手中的香蕉分给了小猴子一根。
小猴子高兴地接过香蕉,猴子也因此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从那天起,猴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它开始与其他动物分享香蕉,与它们一起欢笑、嬉戏。
香蕉树林里的香蕉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动物都可以自由地取用香蕉,它们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自私自利只会让人变得孤独和空虚,而与他人分享和帮助,才能真正获得快乐和满足。
就像猴子最终明白了分享的重要性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分享美好。
湿猴理论
![湿猴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744d14866fb84ae45c8d00.png)
“湿猴理论”:被科学的寓言为了增加说服力,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常常被“借用”,管理学上被人津津乐道的“猴子与香蕉”实验就是一例。
这个实验最初是从“一个朋友”处听来的,随后被写入了管理学的书籍,称它是“寓言”。
不过在随后的传播中,它被描述得越来越像是真实的科学实验。
流言: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中有个梯子,梯子上有串香蕉。
每当猴子尝试拿香蕉的时候,会触发一个机关,向所有的猴子泼冷水。
一段时间后猴子们老实了。
此时若用一只新猴换出笼内的一只,新猴刚准备拿香蕉,就被另外四只猴一顿好揍。
于是,大家都安静了。
如此重复用新猴置换出经过水淋的猴,最后把所有五只老猴全部取走。
这时奇迹发生了,五只新猴都没有淋过水,但是它们都不去碰那个香蕉。
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会被别的猴子打。
但至于为什么会被打,它们谁也不知道。
真相:慢慢成为科学实验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中有被淋湿的猴子,有恶作剧的科学家,还有对特定社会关系的隐喻。
后来由这个故事还总结出一个名词:“湿猴理论(Wet Monkey Theory)”。
不过,这个“理论”实在是有几分都市传奇的味道。
它究竟是从哪来的,又是如何传播开的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故事的出处还是比较清楚的。
大多数网站都提到,它出自一本名叫《为未来竞争(Competing for the Future)》的商业书籍(谷歌图书已经有电子版[1])。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另一位是普哈拉(C. K. Prahalad),密西根商学院的企业管理教授。
他们在书里说,是从“一个朋友”处听来的实验。
这个所谓的“实验”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下文讨论。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将这个真实性存疑的“实验”写成通俗读本,引入大众文化圈的,正是这本商业管理领域的书籍。
而最早将这个书本上的故事转载到互联网上是一家商业网站,他们则对这个故事有明确的定性,称它是一个“寓言”(fable)[2]。
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0420d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d.png)
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在一个茂密的丛林里,生活着一只聪明机灵的小猴子和一棵高大茂盛的香蕉树。
小猴子时常来到香蕉树下,大快朵颐地享用着香蕉。
每天,它会摘下一根香蕉,满足自己的食欲。
而香蕉树则从不阻止它,默默地生长着,并为小猴子提供美味的果实。
小猴子对香蕉树心存感激,但也有点儿贪心。
他想尽办法,不仅摘下了上部分的成熟香蕉,还爬上树干去寻找更多的香蕉。
然而,小猴子发现这些香蕉太高,无法触及到。
它快速向下跳跃,希望从树梢上的香蕉中吃到一些口福。
马上,小猴子找来了一根长而坚硬的竹竿,打算用它够到顶端的香蕉。
但是,由于香蕉太高,竹竿够不到目标。
小猴子越发着急了,而且还气急败坏起来,不断使用力气去折断竹竿。
正当小猴子一筹莫展时,有位智慧的老猴子路过。
他看到了小猴子的窘境,忍不住笑了笑。
老猴子径直走到小猴子的身边说:“小朋友,你为什么那么急着去摘那些香蕉呢?你看看你自己,只要稍微配合一下,一块石头就可以将香蕉砸下来了。
”小猴子听了老猴子的话,突然恍然大悟。
它寻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石头,用力地朝香蕉砸去。
果然,香蕉应声落地,小猴子高兴地将它们一一摘下,尽情享用起来。
渐渐地,小猴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困境之中,常常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要我们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猴子和香蕉之间的关系。
香蕉树毫无保留地给予,而小猴子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
他们之间的互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很多时候,人们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也和小猴子有些相似。
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滥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最后,让我们从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中获取启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同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获取更多的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个人欲望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dc8e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7.png)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调皮的猴子,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中。
猴子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寻找美味的水果。
有一天,它发现了一棵长满香甜香蕉的大树。
猴子高兴极了,它决定要尽情享用这些美味的香蕉。
猴子跳上树,开始摘香蕉。
它吃了一个,又一个,非常开心。
可是,就在这时,一只老虎出现了。
老虎大声吼叫,“这些香蕉是我的,你不能随便吃!”猴子吓得立刻停下来,不敢再吃。
老虎看到猴子停下来了,它笑了笑,说,“我可以把这些香蕉给你,但是你必须帮我做一件事。
”猴子听了,心想,“这可真是一个难题。
”但是它还是问老虎,“你要我做什么呢?”。
老虎说,“我想要你帮我找到一些新鲜的肉食,我已经吃腻了这些香蕉,我想要尝尝别的味道。
”猴子听了,心里一惊,但是它又想到了自己的香蕉,于是它答应了。
猴子开始四处寻找新鲜的肉食,它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只美味的大鱼。
它高兴地拿着鱼回到老虎的洞穴,把鱼放在老虎面前。
老虎闻到鱼的香味,非常高兴,它说,“好样的,你真是个聪明的猴子。
现在,这些香蕉就归你了。
”猴子高兴得不得了,它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香蕉。
从此以后,猴子和老虎成了好朋友。
老虎常常帮助猴子找到更多的水果,而猴子也经常帮助老虎找到更多的肉食。
它们一起生活得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像猴子和老虎一样,他们通过互相帮助,得到了更多的美味食物,也找到了真正的友谊。
希望我们也能像它们一样,懂得互相帮助,珍惜友谊,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湿猴实验的管理学原理
![湿猴实验的管理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ff67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4.png)
湿猴实验的管理学原理
“湿猴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涉及到社会压力和群体行为的研究。
虽然这个实验与管理学有一定的关联,但它并不是一个直接的管理学原理。
在实验中,将五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子顶部悬挂了一串香蕉。
当猴子试图去拿香蕉时,研究人员会用冷水喷射它们,使它们感到不舒服。
经过一段时间后,猴子们学会了不去拿香蕉,因为它们知道会受到惩罚。
接下来,研究人员替换了其中一只猴子,新的猴子试图去拿香蕉,但其他猴子会阻止它,甚至攻击它,因为它们已经学会了不拿香蕉是正确的行为。
最终,新的猴子也学会了不拿香蕉。
这个实验展示了社会压力和群体行为对个体的影响。
在管理学中,可以将这个原理应用于以下方面:
1. 团队规范:类似于实验中的猴子,团队成员会受到团队规范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建立积极的团队规范和价值观,有助于塑造团队成员的行为。
2. 领导力:领导者在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和激励,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和态度。
3. 组织文化: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合作和创新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湿猴实验”提供了一些启示,但它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所有的管理情境。
人类行为比猴子复杂得多,管理实践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动机、沟通和情境等。
因此,在应用任何管理原理时,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灵活运用。
TONY的故事1
![TONY的故事1](https://img.taocdn.com/s3/m/e5db756e1ed9ad51f01df2f3.png)
• 又过了几天,又来了一只新猴子,而一只第一批 入笼的猴子被带走了。当然,这只新来的猴子也 很想去取香蕉,但其它的猴子,包括那只从来没 有上去取过香蕉的猴子都来告诉这只新猴子,不 能去取香蕉。 企业文化逐渐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约束。
• 经过几次轮换,笼子里的猴子越来越多,而第一 批被高压水枪喷过的猴子全部都离开了笼子,但 笼子里所有的猴子都知道不能取香蕉。然而,事 实上当第二批猴子进入笼子的时候,管理员已经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无论在战略推进、组织变革或是
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企 业需要基于自身的经营理念和战略目标,选择自身需要的 文化氛围,并提炼出以引导每个企业人正向积极的核心价 值观,通过日常工作和服务中对文化的引导,来固化成为
属于企业自身的行为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但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不管哪 一只猴子,每当它快要取到香蕉的时候,都会有 一只高压水枪向它喷水,稍不留神,猴子就会摔 落到地上,摔得很疼。由于这种情况从无例外, 于是,四只猴子都不敢去取香蕉了。 企业的成员之间形成了共识。
• 过了些日子,笼子里又来了一只猴子。它看到香 蕉时,非常想去取。但其它猴子一起来告诉它, 香蕉不能取,并且告诉它以前的痛苦经历。于是, 这只新来的猴子就此打消了取香蕉的念头。 企业成员共同的意识、行为、习惯等,可以在企 业成员之间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方式延续下去, 这个时候,企业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
把喷枪取走了,只是香蕉还是每天挂在那里,但
没有一只猴子敢去尝试。 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延续,不 仅是通过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在非 正式场合的沟通,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
生作用。
•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个性,是使员工理解的、占主流地位 的信仰和价值观的集合。它的核心是完全精神层面的、内 化灵魂的,而外在则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企业人的行为做 事准则、产品服务研发规划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
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猴子与香蕉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fdf2e29915f804d2b16c11a.png)
然后,再放一只新猴子进笼子内 新猴子进到笼子后,见到香蕉,本能去拿 其它猴子马上把新猴子按住,一通爆打 几次反复下来,新猴子尽管不明究理,但很快也明白了香 蕉不能动,一动就会触犯众怒 这样,猴子们“不能动香蕉”的默契建立起来了 ---------
“不能动香蕉”的文化形成了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惩罚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子的行为遭罪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 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 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 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 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 湿 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 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 惩罚 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 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 子的行为遭罪
管理故事:不敢吃香蕉的猴子
![管理故事:不敢吃香蕉的猴子](https://img.taocdn.com/s3/m/d0cb19e2f61fb7360b4c6526.png)
管理故事:不敢吃香蕉的猴子--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4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猴子们都饿得吱吱乱叫。
几天后,从房间上面的小洞里垂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猴子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可是当它还没有拿到香蕉的时候,就被笼子外头的一个水龙头喷出的热水烫得浑身是伤。
后面的三只猴子一次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
于是,众猴只能望“蕉”兴叹。
几天后,其中一只猴“解放”了,换了另外一只猴进入房子内。
当新猴子肚子饿得想试着爬上去吃香蕉时,其他三只“老”猴子马上制止它,告诉它那里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
于是新猴子也老老实实地不敢去碰香蕉。
过了几天,又一只猴出去了,另外一只新猴子进来。
同样,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的时候,不仅剩下的两只受过伤的“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伤过的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当原来四只猴子都被换走后,房间里没有一只猴被烫伤过,笼子外的热水笼头已被撤走,香蕉唾手可得,可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尝试取香蕉吃。
启示:一个组织的习惯势力何等可怕,错误的习惯会使你习惯错误;过去的成功经验,也会使你固步不前,以至于妨碍组织的发展。
猴子不敢吃香蕉,表明了打破“组织惯性”的必要性。
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之所以成为明日黄花,并非是它们面对环境无能为力,而是它们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迅速地做出调整,总是困囿在昨日的失败阴影中。
一味恪守前人的经验,不能敏锐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不敢突破、不敢创新,以至像故事中的那些猴子一样,被组织惯性束缚着,在昨日的教训上平白失掉了明天的机会,也丧失了自我成长的空间。
突破组织惯性,摆脱束缚,管理者必须改变心智模式,以一种权变、开放、积极的心态和系统全面的方式去思考,以创新手段革新员工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员工的智力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企业的未来。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01f6af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9.png)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试验:猴子和香蕉。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顶上挂一串香蕉,在笼子顶上同时安装了一个喷头,只要有猴子试图摘香蕉,喷头就会喷出水来。
因为猴子都喜欢吃香蕉,因此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试图去摘香蕉,但是无一例外都会被喷头喷出的水淋得浑身湿透,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似乎所有的猴子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试图摘香蕉就会被水淋,于是没有任何一只猴子去摘挂在笼子顶上的香蕉,尽管它们都非常喜欢吃。
后来,试验人员用一只新猴子(简称A猴子)换出原来的一只猴子,这只A猴子看到笼子顶上的香蕉,也和原来的猴子刚开始一样试图去摘,这时,所有原来的猴子都不约而同地冲上去把这只A猴子暴打一顿,以后只要这只A猴子想去摘,就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A 猴子也和原来的猴子一样放弃了摘香蕉的企图。
试验人员又用另一只新猴子(简称B猴子)换出另一只原来的猴子,发生的情况与A猴子刚进来时一样,只要B猴子试图摘香蕉就会遭到暴打,而且A猴子打的最重。
就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原来的猴子都被换出去了,笼子里的猴子已经更换了几个轮回,顶上的喷头也已经早就取消了,但只要有新进来的猴子试图去摘香蕉都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至于为什么会遭到暴打,没有一个猴子知道原因,但每个猴子都很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个经典的实验应用到组织管理上至少可以引伸出三层意思:首先,组织实施的任何变革,开始时都是少数人试图改变多数人,阻力一般很大,当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变革后,就变成了多数人去改变少数人,阻力要小很多。
因此,推行任何变革,都需要管理者的坚持。
其次,众所周知,猴子喜欢香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而上述实验中的实验者试图改变猴子吃香蕉的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实验者很聪明,他开始只改变五只猴子,当这五只猴子被改变后,又让这五只猴子去改变越来越多的猴子,那么这最初的五只猴子就像是五粒种子。
现实中的组织如果仅靠一个人去推动变革就像仅凭一人之力去改变天下所有猴子吃香蕉的习惯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参与和推动,难度就会小很多,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bb99c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7.png)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猴子与香蕉
一、猴子的饥饿
•猴子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中。
•今天,猴子饥肠辘辘,肚子咕咕叫。
•香蕉是猴子最喜欢的食物,但它们正好长在高高的树上。
二、猴子找到香蕉
•猴子四处寻找香蕉,但它们都在自己够不到的地方。
•猴子不愿意放弃,它们开始寻找解决办法。
三、猴子的智慧
•一只猴子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堆积木。
•猴子找来了一堆木块,开始一层一层地堆积。
•它们用木块搭建了一个坚固的台子,以便接近那些令人垂涎的香蕉。
四、猴子的成功
•当台子搭建好后,猴子们迅速爬上去,垂手可得香蕉。
•猴子们享用了美味的香蕉,心满意足地吃个不停。
五、猴子的快乐
•得到了想要的食物,猴子们在树上尽情地嬉戏和跳跃。
•他们充满了快乐,对找到香蕉的智慧感到骄傲。
六、猴子的教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永不放弃,勇往直前,总会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猴子们用聪明才智成功获取了美味的香蕉,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猴子和香蕉
![猴子和香蕉](https://img.taocdn.com/s3/m/0535e814fad6195f312ba6c9.png)
小故事:猴子和香蕉四只猴子被关到了一个笼子里,由于每只猴子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原先互相不认识,所以总是会发生冲突。
前两天,四只猴子总是接连不断地打架。
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用学术一点的名词来说的话,可以叫“文化冲突”。
两天以后,在笼子的顶上挂了一串香蕉。
但是,一只猴子是无法单独拿到这个香蕉的。
于是,四只猴子开始相互协作,取下香蕉来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四只猴子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形成了一个团队,也可以延伸看作是形成了组织或者是企业。
但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管哪一只猴子,每当它快要取到香蕉的时候,都会有一只高压水枪向它喷水,稍不留神,猴子就会摔落到地上。
由于这种情况从无例外,于是,四只猴子都不敢去取香蕉了。
企业的成员之间形成了共识。
过了些日子,笼子里又来了一只猴子。
它看到香蕉的时候,非常想去取。
但其它的猴子一起来告诉它,香蕉不能取,并且告诉它以前的那些痛苦经历。
于是,这只新来的猴子从此就打消了去取香蕉的念头。
企业成员的共识或者共同的意识、行为习惯等可以在企业成员之间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方式延续下去,这个时候,企业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
又过了几天,又来了一只新猴子,而一只第一批入笼的猴子被带走了。
当然,这只新来的猴子也很想去取香蕉,但其它的猴子,包括那只从来没有上去取过香蕉的猴子都来告诉这只新猴子,不能去取香蕉。
企业文化逐渐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约束。
经过几次轮换,笼子里的猴子越来越多,而第一批被高压水枪喷过的猴子全部都离开了笼子,但笼子里所有的猴子都知道不能去取香蕉。
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延续,不仅是通过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在非正式场合的沟通,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作用。
然而,事实上当第二批进入笼子的猴子不再去取香蕉的时候,管理员已经把喷枪取走了,只是香蕉还是每天挂在那里。
但没有一只猴子敢去尝试。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影响未必都是正面的。
思考和评论:其实,任何组织都是有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之后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B一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地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地很惨。
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
所有地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
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地猴子海扁。
这个就是道德地起源。
”
“实验人员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地猴子。
而不是全体。
然后他们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地是猴子C特别地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
也马上想要去拿。
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扁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地实力。
所以反被C海扁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
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
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
毕竟没有被淋到。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地那个才会被淋到。
他就要最弱小地A 替他去拿。
A不想被扁。
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地快乐了起来。
这就叫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就产生了。
”
后来,五只猴子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地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蕉阶级、拿香蕉阶级和看热闹阶级,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地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
当然F还是对屋顶的香蕉也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为首的群猴再次海扁。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于是他们激烈的争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蕉阶级。
猴子F很好奇,什么叫拿香蕉阶级呢?
猴子B、D、E就给他解释,所谓拿香蕉阶级就是猴子界的勇敢者,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蕉阶级。
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蕉阶级,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猴子F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
来了新猴子F,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岗,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阶级。
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
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而C也年老了,失去了体力上的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
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同时也是C谋臣的向其他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拿香蕉的猴子才能被神(实验人员)送到天堂。
事实上,拿香蕉的猴子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这个真相,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
“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
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
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
(信仰和迷信其实只是一线之差,或者人们自身都不知道它是为了什么?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一批又一批的猴子一样,为了帮别人摘香蕉而前仆后继,这都是值得的吗?)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唯有利益才是决定一起的法则。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只存在追求利益的不同方式,而不存在毫无利益的追求。
搞清楚这一点之后,就不会觉得有些人太高尚,有些人太卑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