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中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位置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握好“主导”和“主体”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者之
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课堂上,主导者是指教师,主体则是指学生。
下面将分别就主导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进行详细的阐述。
我们来看看“主导”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和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
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们。
在教学中,教
师应该起到组织和管理课堂的作用,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使是教师作为主导者,也不应该一味地垄断课堂的控制权,而是应该与学生保持良
好的互动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
学习的主动者和参与者。
这就引出了“主体”的概念。
“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学生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学生还
应该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集体中形成合作和友爱的精神。
通过交流
和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在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如果教师过于强调主导作用,不给学生足
够的自由和空间,就会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
相反,如果
学生过于强调主体作用,自主性过强,缺乏对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就容易迷失方向,无法
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主导”和“主体”的位置,实现二者的协调和平衡。
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威望和权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与此学生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只有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