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钟鼓楼》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钟鼓楼》有感
读《钟鼓楼》有感
钟鼓楼其实是两个楼,钟楼瘦、鼓楼胖,鼓楼在前,红墙黄瓦。
钟楼在后,灰墙绿瓦。
他们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北部。
钟鼓楼见证了他们脚下北京市民的历史变迁。
想知道八十年代初期北京人的生活吗?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刘心武以钟鼓楼为背景,以薛大娘的儿子薛纪跃结婚为线索,逐步引出住在这所四合院里邻居的生活状态。
里面出现的人作者差不多都写出了他们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是八十年代北京居民的普通生活故事,那个年代是属于他们的历史。
作者用一年写出了一天却又是他们伴生的平淡故事。
故事虽简单,却多了一份真实,恰如你和我的。
农历十一月初八,公历12月22日。
无论从那一历看这天都似乎不是什么倒霉的日子。
不错这是薛大娘为他儿子挑的大喜日子,她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干的,检查了洗净切好的白菜、油菜和胡萝卜,裹上鸡蛋面粉炸过一道的小黄花鱼,发了一夜的木耳、黄花和笋干,为的是图个心安。
可见那时结婚宴酒是不错的,跟我们现今也差不了多少。
薛大娘首先遇到的是住在院右首的荀磊,荀磊是专门送喜字来的,这也为他后来花500元买瑞士表埋下了伏笔。
这个从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现刚从国外回来在重要部门做翻译,父亲是修鞋匠。
作者不是以一个人为主角展开,而是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方式描述他们的故事。
薛纪跃和他即将过门的媳妇潘秀娅此时正商量着如何用一千五百元置办他们的婚礼。
首先刨去三百元摆席、散糖的钱,用五百元跑遍全城买了一张双人弹簧床、三开大立柜、葛丝沙发、两头沉的写字台、靠背镜的五斗橱、方圆通吃的折叠桌、带高挑毛巾架和双皂框的脸盆架、四喇叭的录音机。
女人总需要为自己考虑点,于是让纪跃承诺买一块三百元的瑞士表作为结婚礼物。
当然结婚的时候,新娘不能走过来吧?还得要一辆出租轿车来接。
与纪跃的哥哥和嫂嫂
纪徽和孟昭英相比昭英只坐过轿子和一对掺了三成锡的银镯子,潘秀娅真是高档幸福多了。
他们的邻居詹丽颖是个口无遮拦做坏事又好事做绝的人,是个让人恨又让人爱的人物。
北面的邻居张奇林一家是高级干部并且即将搬离这座四合院。
邻居谵台智珠是京剧里的角,不巧这天正遇上剧院里两位乐手叛变的事,并经常和丈夫李恺闹矛盾但他们彼此又深爱着。
四合院里还住着一对贫苦节俭的工人家庭和一位离过几次婚单身女性以及善良、心的海老太太。
为这场婚宴掌厨的是父母出身不好但渴求上进的有为青年路喜纯。
瞧叻,正说着婚宴上第三轮热菜已经端上桌了,一盘桃仁鸡丁、一盘香酥鸭、一盘松鼠鱼、一盘栗子白菜,第一轮冷盘有一盘肠子、一盘德州脱骨扒鸡、一盘炸带鱼、炸素虾,酒是必不可少的有白、红、啤三种。
第四轮热菜是下饭菜肴:米粉肉、红炖牛肉、蒜苗肉丝、拔丝苹果。
瞧着这里面好多菜肴我都没吃过呢!这生活水平可真不比现在低啊!可在这当儿,一个陌生人姚向东摸向了他们喜宴的婚房并拿走了本属于秀娅的瑞士金表,而他的目的是为了买一套登山服,这以后他也一直为这件事懊恼着。
钟鼓楼下老人们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着,或在大树下下棋顺带围观着一群看下棋的人,或三两一群唠嗑着家常,或背倚城墙享受温暖的日光浴,即使你曾经是大权在握的局长,在这里你就是老人中普通的一员。
这是否是成千上万薛大妈、纪跃、秀娅、、荀磊、昭英或是你我未来的生活写照呢?
当纪跃发现抽屉里的小金表不见了时,全家人顿时都急疯了闹得最凶的当然是秀娅。
荀磊父亲听到后就让荀磊到商店买了一只相同的金表,算是薛大娘一家借的。
至此,全文结束,至于余下的结果以及文中提到的每一个主角的结果如何,谁也不得而知,只有时间才能确定,只有钟鼓楼才能见证他们个人的命运。
普通人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生活便是历史的见证。
当我们回头看看他们的生活时,这些故事犹如发生在我们身边,进而对比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汲取哪些生活经验,品味那段曾经的百姓生活里的酸甜苦辣。
尽管时间抛弃了我们,但历史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