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精讲班讲义784-1-12-2020-1402072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K411040 城镇道路面层施工
1K411041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一、施工准备
(一)透层、粘层、封层
(1)透层。

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能很好渗入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

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作透层油。

(2)粘层。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

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3)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

封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

(4)透层、粘层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匀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

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二)运输与布料
(1)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运料车车厢板,装料前应喷洒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运输中沥青混合料上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和防污染。

(2)运料车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施工时发现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结团成块、已遭雨淋则不得使用。

(3)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等候的运料车宜在5辆以上。

(4)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外空挡等候,摊铺时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
免撞击摊铺机。

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二、摊铺作业
(一)机械施工
(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

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受料斗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2)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其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

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

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并应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3)摊铺前应提前0.5~L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

铺筑时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应选择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

(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

(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

(6)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例如,铺筑普通沥青混合料,下卧层的表面温度为15~20℃、铺筑层厚度为小于50MM,50~80MM、大于80MM 三种情况下,最低摊铺温度分别是140℃、135℃、130℃。

(7)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

(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

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布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

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

(二)人工施工
(1)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如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

(2)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骨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三、压实成型与接缝
(一)压实成型
(1)压实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

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各层压实度及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3)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4)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

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以增加密实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

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0MM。

(6)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宜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7)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亦可向碾轮喷淋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雾状水。

(8)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二)接缝
(1)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

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

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重叠5 0~LOOM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再跨缝压密挤紧。

纵缝:刨毛槎→刷粘层油→铺新料软化下层后铲走→跨缝碾压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

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横缝:厚度平整度检查并刨除层厚不足部分→清除泥水干燥→刷粘层油→预热→铺料先横向后纵向碾压
四、开放交通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L---2008强制性条文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
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案例1K411041】
1.背景
甲公司中标承包某市主干道道路工程施工,其路面结构为20M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40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60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底面层,300MM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和200MM石灰土底基层。

路面下设有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线,由建设方直接委托专业公司承建。

该工程年初签了承包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当年年底竣工。

受原有管线迁移影响,建设方要求甲公司调整施工部署,主要道路施工安排在9月中旬开始,并保持总工期和竣工日期不变。

为此甲公司下属项目部决定如下:
(1)为满足进度要求,项目部负责人下达了提前开工令,见缝插针,抢先施工能施工部位。

(2)项目部安排9月中旬完成管道回填压实、做挡墙等工程,于10月底进入路面基层结构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温度为-1℃;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3D后进人下一道工序施工。

(3)开始路面面层施工时,日最低气温为-3℃,最高温度为+3℃,但天气晴好;项目部组织突击施工面层,没有采取特殊措施。

(4)为避免对路下管道和周围民宅的损坏,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

工程于12月底如期竣工,开放交通。

次年4月,该道路路面出现成片龟裂,6月中旬沥青面层开始出现车辙。

2.问题
(1)项目部下达提前开工令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指出路面各层结构施工不妥之处。

(3)分析道路面层出现龟裂、车辙的主要原因。

3.参考答案
(1)问题1
项目负责人下达开工令是错误的。

因为,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对开工日期都有约定。

项目部应根据合同安排进度,并且在开工前先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下达开工令,项目部应按监理的指令执行。

(2)问题2
不妥之处主要是:
1)沥青混凝土面层不符合规范关于施工期的日最高气温应在5℃以上的规定;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类基层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停止施工。

2)不符合规范关于基层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养护7D的规定。

(3)问题3
道路路面出现龟裂和车辙主要成因:
1)路面基层采用的是石灰稳定类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其强度增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低时强度增长迟缓。

为使这类基层施工后能尽快增长其强度,以适应开放交通后的承载条件,规范规定这类基层应在5℃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且应在出现第一次冰冻之前1~1.5个月以上完工。

开放交通后,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基层强度不足,使整个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出现成片龟裂的质量事故。

2)沥青路面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并应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快压等措施,以保证沥青面层有足够的碾压温度和密实度。

3)次年6月以后出现车辙,主要原因是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致使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密度不够,在次年气温较高时,经车轮碾压压实,形成车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