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物理实验光栅衍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数据处理
计算绿光、黄1和黄2三种波长成分的衍射角 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结果。 (分光计测量角度时,B类不确定度取1分) 以绿光的衍射角计算光栅常数d及其不确定度, 正确表示结果(绿光波长为546.1nm) 。
cos d 2 sin
使用上一步计算出的光栅常数和两条黄线的 衍射角计算黄光的波长,并与已知值(p369) 比较,计算定值误差。
光栅衍射
衍射光栅是利用多缝衍射原理使光发生色散的 光学元件,由大量相互平行、等宽、等间距的 狭缝或刻痕所组成。由于光栅具有较大的色散 率和较高的分辨本领,它已被广泛地装配在各 种光谱仪器中。
光栅按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透射型和反射型光 栅或振幅型和位相型光栅,本实验使用的是透 射型振幅光栅。
一、实验原理
注意,测量之前务必把望远镜与外刻度盘固 定在一起。
测量衍射角 以绿光为例,转动望远镜,使-1级与分划板 垂线重合,读角位置θ1和θ′1,再测+1级角位 置θ2和θ′2,则1级绿光的衍射角θ为:
1 1 2 1 2 4
测量时,从最右端的黄2光开始,依次测黄2、 黄1,绿光,· · · · · · 直到最左端的黄2光,重复 测量三次。
1、光栅分光原理 光栅透光部分宽为a, 不透光部分宽为b, d=a+b称为光栅常数。
a
d
b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光栅时,出射角 θ满足如下光栅方程时,得到衍射主极大。
d sin k
(k 0,1,2)
光栅常数d,波长λ以及衍射角θ三个量,已知其 中两个,则第三个可由光栅方程求得。
Leabharlann 黄123 1
黄2
2 3
本实验用分光计的准直管获得平行光,垂直照 射光栅后的衍射图样通过望远镜的物镜聚焦到 分划板上,进行观察和读数。
使用复色光源时,由光栅方程,各衍射级次 中不同波长成分的衍射角θ不同,从而获得 分光。 本实验使用汞灯作为光源,光源中包含紫色、 蓝色、绿色和黄色等多种波长成分。
-2
-1
0
+1
+2
2
调节光栅
B1
望远镜及平行光管 均与光栅平面垂直 (三线合一)。
B3
望远镜对准平行光 管,光栅放置于载 物台上,转动内盘和望远 镜,使零级主极大、反射 绿叉丝像均与分划板垂线 重合,然后锁紧内盘。
B2
光栅刻线与仪器主轴平行。 转动望远镜,观察± 1级、 ±2级各级衍射 主极大,看它们是否等高。若不等高,调节 B3螺钉使它们等高。
黄2 黄1 绿 -1 -1 -1 级 级 级 绿 黄1 黄2 +1 +1 +1 级 级 级
本实验通过测量绿光(波长已知)的衍射角可计 算出光栅常数d,再通过测量双黄线的衍射角, 可计算出两种黄光的波长。
2、光栅的基本特性 衍射光栅的基本特性可用分辨本领和角色散率 来表征。角色散率D是两条谱线偏向角之差 与两者波长差 之比:
k d D d d cos
**(不作)光栅的分辨本领R表征光栅分辨光 谱细节的能力。定义为两条刚可被分开的谱线 的波长(平均)与他们波长差之比。
二、实验内容
调节分光计 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平行光管的狭缝位于其 物镜焦平面上),且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 望远镜能接受平行光(分划板位于物镜焦平面 上),且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 载物台平面与仪器主轴垂直。
以黄色双线的夹角计算光栅的角色散率 D 并与理论值 D k 比较,计算定值误差。 d cos
(注意单位)
谱 线
次 数
衍射角位置读数 游标 位置 左 右 左 +1级 -1级
2
d
sin
1 绿 光 2 3
右 左 右
谱 线
测量 次数 1
+1级读数 游标1 游标2
-1级读数 游标1 游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