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认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认为世界是不可 实践基础上对客观外界
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 的能动反映,看作一个
可彻底认识的。
辩证发展的过程,而是
认为人脑如同镜子一般
对外界直观,认识是一
次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这种能动的反映 有三个特点:
一是反映的客观性:揭示事物的内在本 质和规律。
二是反映的目的性:主动性、选择性。 三是反映的创造性:假设、想象、推理 等。
2、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 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 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 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 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 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 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谁能赢?
试试看!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 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 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 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 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总结经验、理论创新)。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中国云南傈僳族把一年分为10个季节月: 花开月(三月)、鸟叫月(四月)、烧火山月(五 月)、饥饿月(六月)、采集月 (七、八月)、收 获月(九、十月)、醉酒月(十一月)、狩猎月 (十二月)、过年月(一月)和盖房月(二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一章是讲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 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的历史贡献就是把 “实践”和“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创 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 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 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决了认 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 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近代资本主义 生产的发展,产生 了对新动力的需要, 适应这种需要出现 了蒸汽机。对蒸汽 机的研究和改造, 又进一步推动了动 力学、热力学和机 械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 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距地球两千八百万光年的宽边帽星系(图片来自《每日邮报》网站)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旧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 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 入了认识论,认为主体 与客体首先是改造与被 改造的关系,然后才是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 反映论,把认识看成一 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 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 认识过程。
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 的基本标志。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1、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
感性 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理性 认识
概念 判断 推理
新的 感性 认识
新的 理性 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认识论上的唯 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彭德怀种小麦的故事: 当时浮夸风盛行,都说 亩产过万斤等等。彭德 怀却找了两分地,精耕 细作,连鸟都不让叼。 到最后得出结论:亩产 也就1千斤,2千斤顶天。 这在当时就是真知,全 国都在浮夸的气氛下, 这样清醒的不多 。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 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同对象发生联系, 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即感性认识,并进而 上升到理性认识。
被命名为蚂蚁星云的Mz3
哈勃发回来的照片向人们表明,宇宙是多么的神秘和美艳!
中 科 院 电 子 对 撞 机
没有现代工业所提供的各种强大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工具,如电子计算机、 高能加速器、太空探测仪等,要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 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 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 读书示子律》)
版社1966年版,第273页)
思考与讨论: 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
反映论?
2、如何理解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3、举例说明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思考与讨论: 1、如何把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
一?
在把握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的基础上,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
3、如何充分估计事物发展中的困难和曲折?
在事物前进过程中充分估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出 现曲折时,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唯心主义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1、唯心主义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
认为人的认识或者是头 映论:由于它离开人的
脑里固有的(与生俱来 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观
的),或者是天上掉下 察认识知主义怀疑 的依赖关系,也不能把
论:也是一种唯心主义 人的认识看作是在社会
本章内容(知识点)结构:
一、实
第 践是认识的
二 基础。
章
认
二、认
识 识是主体对 世 客体的能动 界 反映。
和
改
三、真
造 理与价值。
世 界
四、认 识与实践的
统一。
(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旧唯 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