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电荷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5章 静电场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5章 静电场
q ne (n 1,2,3, )
e 1.6021019C 量子性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由美国 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
量子性始终不变
强子理论研究中提出所谓夸克模型,以四味夸克为例
夸克 U quark (上)
带电量 2/3 |e|
D quark(下) S quark(奇) C quark(粲)
-1/3 |e| -1/3 |e|
电量为Q
电量为Q
+
v
X′
X
⑵ 库仑定律
库仑(1736~1806)
库仑扭秤
① 库仑定律的内容主要内容 在真空中处于静止状态的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的大 小,与每个点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两个点电荷间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 当 两个点电荷带同号电荷时,它们之间是排斥力,带异号 电荷时,它们之间是吸引力.
例1 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杆,电荷线密度为 ,求它在空
解 d间q一点dPx产生d的E电场4强1度0 (rd2Px点到杆的垂直dy距Ey离为dEa).
dEx dE cos dEy dE sin
P
dEx
由图上的几何关系
x a tan(θ ) acotθ 2
r
1
a
2
dq O
x
dx a csc2θ dθ
dq
讨论
E
qx
q
4 0 (x2 R2 )3/ 2
R
1)环心处:x=0 E=0 表明环心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o
xP
Ex
2)当 x >> R,则
(x2 R2 )3/2 x3
E
1
4 0
q x2
dq '

5.1电磁感应定律和全电流定律

5.1电磁感应定律和全电流定律

5.4.2
坡印亭矢量
Vector) S E H
定义坡印亭矢量(Poynting
W/m2
表示单位时间内流过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垂直单位面积上的电磁能量,亦称
为功率流密度,S 的方向代表波传播的方向,也是电磁能量流动的方向。
例 5.4.1 用坡印亭矢量分析直流电源沿同轴电缆向负载传送能量的过程。 设电缆为理想导体,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 解: 理想导体内部电磁场为零。电磁场分布如图所示。 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
经过 S 2 面
S1
H dl
l
J dS i

l
H dl J dS 0
S2
H dl
l

S
(J
D ) dS t

S1
J dS i

D dS S2 t

q dS i S2 t t
全电流定律
D t D l H dl s ( J t ) dS ic iD H J
由 B 0
由 E B t
( E
A, 称为动态位。
由 H J D
t

1

A J

D

(
A ) t
A ( ) t t
2 A 经整理后,得 A J ( A ) t 2 t 2 A t 定义A 的散度 洛仑兹条件(规范) A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D 其中, J D ——位移电流密度 (Displacement Current Density) t 全电流定律揭示不仅传导电流激发磁场,变化的电场也可以激发磁场。它

5.1 电磁感应定律 5.2 全电流定律

5.1 电磁感应定律 5.2 全电流定律

Φ=∫
S
r r r r B ⋅ d S = B ⋅ en S
α =ω t
r r = ( e y B0 sin ω t ) ⋅ ( en hw ) = B0 hw sin ω t ⋅ cos α = B0 hw sB hw(cos dt
0
2
ω t − sin 2 ω t )
r r ∂D Jd = 位移电流密度: 位移电流密度: ∂t
位移电流密度等于电位移矢量的时间变化率
单位 A/m2
}
r dq r ∫ Jd ⋅d S = d t S
5.2.3 全电流定律
r r 将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总和称为全电流: 将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的总和称为全电流: J c + J d
r r r r r ∂D r ⋅d S 安培环路定律扩展为: 安培环路定律扩展为: ∫ H ⋅ d l = ∫ J c ⋅ d S + ∫ ∂t l S S
ε
dΦ d r r ε =− = − ∫ B⋅d S dt dt S
楞次定律
直观理解:感应电动势的符号总是与磁通变化率的正负相反 直观理解:感应电动势的符号总是与磁通变化率的正负相反 物理含义: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物理含义: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使得它 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磁通量的变化。 所激发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磁通量的变化。 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动势的分类: 感应电动势的分类: 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时变电磁场
电磁感应定律 全电流定律 电磁场基本方程,分界面衔接条件 电磁场基本方程, 坡印廷定理和坡印廷矢量 正弦电磁场 动态位及其积分解 准静态场
第 5 章

大学物理第05章_静电场习题

大学物理第05章_静电场习题

第5章 静电场习题解答5.1一带电体可作为点电荷处理的条件是( ) (A )电荷必须呈球形分布。

(B )带电体的线度很小。

(C )带电体的线度与其它有关长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D )电量很小。

5.2图中所示为一沿 x 轴放置的“无限长”分段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分别为+λ(x >0)和 -λ(x < 0),则 oxy 坐标平面上点(0,a )处的场强 E 为:( ) ( A ) 0 ( B )02aλπεi ( C )04a λπεi ( D ) ()02aλπε+i j 5.3 两个均匀带电的同心球面,半径分别为R 1、R 2(R 1<R 2),小球带电Q ,大球带电-Q ,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正确表示了电场的分布 ( )(A) (B) (C) (D)5.4 如图所示,任一闭合曲面S 内有一点电荷q ,O 为S 面上任一点,若将q 由闭合曲面内的P 点移到T 点,且OP =OT ,那么 ( )(A) 穿过S 面的电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B) 穿过S 面的电通量改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 (C) 穿过S 面的电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改变;(D) 穿过S 面的电通量不变,O 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5.5如图所示,a 、b 、c 是电场中某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由此可知 ( ) (A) E a >E b >E c ; (B) E a <E b <E c ; (C) U a >U b >U c ; (D) U a <U b <U c 。

5.6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 (B)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C) 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该面的电通量必不为零;(D)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5.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势面上各点场强的大小一定相等; (B)在电势高处,电势能也一定高; (C)场强大处,电势一定高;(D)场强的方向总是从电势高处指向低处.5.8 已知一高斯面所包围的体积内电量代数和0i q =∑ ,则可肯定:[ ] (A )高斯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1电荷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1电荷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泰实验中学2020学年上学期初二物理第5章学案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一、学习目标:1.描述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识别电荷量及其单位,认识原子结构及元电荷。

3.识别验电器及其结构,知道自由电子和电荷的定向移动。

4.通过实验和观察静电现象,得出推理方法,培养研究电现象的浓厚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说出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

三、学习过程:思考:如图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新课:(一) 电荷1.摩擦起电、带电体、两种电荷(1)动手做做: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我们说,这些现象中的橡胶棒、玻璃棒都带上了,或者说带了。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总结: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有且只有种电荷,其中我们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把带的电荷叫做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_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5.1电荷导学案

5.1电荷导学案

5.1 电荷姓名:【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学习重点】: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学法指导】:1、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注意在课堂上解决。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维,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学案自学】:阅读课本P98-P100,思考下列问题:做一做:(1)用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几下,然后让塑料尺靠近你准备的碎纸屑,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 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填一填: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电荷。

3、观察课本P98图5.1-2,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观察课本P98图5.1-3中的仪器,它的名称是,它是用来的仪器,想一想:(1)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答:(2)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答:5、通过验电器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荷的多少叫,简称,单位是,符号是。

6、认识元电荷,e=猜一猜:结合物体的微观结构,猜一猜摩擦起电的根本原因。

7、常见的导体有常见的绝缘体有【小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班级展示】展示一、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展示二、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细小纸屑。

展示三、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接触验电器。

5.1电荷

5.1电荷

8
想一想:这个氧原
子带电吗?
想一想:这个氧离
子带电吗?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不同种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 弱不同 (2)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由原子核对电 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对电子 束缚本领强的物体上。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B A C 负 正
D 正 负
C 正 负
D B D
A 负 正
B 负 负 负 正
10、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
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D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
11、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
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正电)
电 子 (负电)
1)原子核与原子相比,原子核体积更小。 但几乎占据整个原子的质量,电子受到原 子核的束缚,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2)电子的电荷量最小,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 电荷。其电荷量为:e =1.6×10-19 C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8
2
6
氢原子
氧原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 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 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 的性质。
1、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丝绸布擦玻璃,发现 擦过的镜面很容易沾上细小绒毛,是因为镜面 因( 摩擦 )而(带电 )具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 性质 2 、如图用细线吊着,A B C D E F六个小球, B F 分别靠近时的情况, 其中一定带电的是( C) 一定不带电的是( D E )不能确定是否带电的是 ( A)

2013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1《电荷 》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

2013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5.1《电荷 》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

5.1《电荷》精练精析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解析】选D.摩擦起电指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B、C都是这种现象,D是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2.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选B.梳头时,梳子和头发因摩擦而起电,由摩擦起电的实质可以知道梳子和头发上的电荷一定发生了转移,此时头发和梳子带等量异种电荷,而头发上带的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会越梳越蓬松.3.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A.不带电荷B.一定带正电荷C.一定带负电荷D.一定带同种电荷【解析】选D.验电器的原理就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用验电器检验一物体是否带电时,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4.下列几幅图涉及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造它们的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的一组是()【解析】选C.橡胶制成的物品是绝缘体,A错;硬币和钢尺都是金属材料,都是导体,B错;电饭锅的发热体和导线内部是金属导体,电饭锅外部一部分和导线外部是绝缘体,电工钳钳柄的外套是绝缘体,内部是金属导体,C对;滚珠轴承和扳手都是金属导体,D错.5.打扫房间时,丹丹用干绸布擦试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的绒毛,这是因为擦过的镜面因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解析】物体会因摩擦而带电,带电体会吸引轻小物体.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6.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与B吸引,B与C排斥,A与D排斥,而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则四个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A带_____,B带_____,C带_____,D带_____.【解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来判断电荷的种类.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D带负电,A与D排斥,所以A带负电;B 与A吸引,所以B带正电;B与C排斥,所以C也带正电.答案:负电正电正电负电7.(2010·常州中考)将一带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泡沫塑料小球时,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有机玻璃棒带_____电,这是因为_____电荷相互_____.【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与带正电小球排斥的有机玻璃棒带正电.答案:正同种排斥【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009·北京中考)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玻璃棒B.塑料尺C.橡皮D.铁钉【解析】选D. 通常情况下,金属是导体,玻璃、橡皮和塑料都是绝缘体.2.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选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很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3.(2010·蚌埠中考)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和C互相排斥,C和B互相吸引,而B和D也互相排斥,则()A.A、C带正电,B带负电B.A、C带负电,B带正电C.B、C带正电,A带负电D.A所带电性不能确定【解析】选B.解决本题时,可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加以分析判断,由于A、B、C、D 四个全是带电体,且D带正电,根据B和D相互排斥可知B也带正电;而C和B相互吸引可判断C带负电,而A和C互相排斥,判定A带电与C相同带负电.4.用绝缘丝吊着两个小通草球(轻质),静止时如图所示,它们的带电情况是()A.两个球都带正电荷B.两个球都带负电荷C.两个球都不带电荷D.两个球可能带异种电荷【解析】选D.两球都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A、B错;两球都不带电,两球不会吸引,C 错;两个球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一种是一球带电,一球不带电,故D对.5.手拿一根金属棒和毛皮摩擦后,金属棒将()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带正电或负电不能确定【解析】选C.考查对摩擦起电、导体、绝缘体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金属棒不带电是因为金属棒、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电荷被导入大地.故选C.6.与火车相比,汽车车厢外表面更容易堆积灰尘.对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A.火车车厢的外表面比汽车车厢的外表面光滑,更不容易堆积灰尘B.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产生的风更大,更容易把灰尘吹掉C.因为火车比汽车长得多,更不容易堆积灰尘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表面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大地,因而更容易吸附灰尘【解析】选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厢外表面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大地,因而更容易吸附灰尘,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8分)7.(2009·达州中考)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具有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解析】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带电体的基本性质.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8.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用于纺线. 梳棉车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为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解析】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时,易出现摩擦起电现象,梳棉车潮湿,能将产生的电荷及时导走.答案:摩擦起电9.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原子内部有带负电的电子却不显电性,其中一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结构的复杂性,激起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卢瑟福成功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他的核式模型.如图所示,让一束带正电的粒子穿过原子,结果这束粒子并没顺利穿越,而是外层正粒子发生偏转,内层正粒子被反射回去,这表明:原子的正中间是带_____电的____,外层是带_____电的_____,这就是所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析】此题通过介绍卢瑟福的科学实验,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答案:正原子核负电子10.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造成火灾隐患.【解析】汽油是易燃物质,当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不断与桶壁摩擦而使塑料桶带电.又因塑料桶是绝缘物质,桶上的电荷不能传递或转移,从而桶上的电荷越积越多.当桶上的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电产生的火花会引燃汽油,造成火灾或油桶爆炸事故,所以加油站用醒目的标语提醒人们不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答案:电荷三、简答题(6分)11.小明学习了“电是什么”这一节的内容后,知道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及带电体的检验等知识,而生活中摩擦起电是很常见的现象,现在他很想知道塑料梳子跟头发摩擦后,塑料梳子带的电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请你说出一种具体的方法,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解析】检验梳子带电的方法有多种,看梳子是否吸引轻小物体或用验电器检验等,但现在要检验梳子是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就应该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去思考.假如梳子带正电,它可排斥带正电的物体;假如梳子带负电,它可排斥带负电的物体.答案:把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细玻璃棒用细线吊起,然后将塑料梳子迅速与头发摩擦,让摩擦后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玻璃棒,因为玻璃棒带正电荷,如果梳子与玻璃棒相互排斥,则梳子带正电荷,如果塑料梳子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梳子带负电荷.四、实验探究题(8分)12. 下表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1)物理学中把与_____摩擦过的_____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与_____摩擦过的__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带_____电.(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_.(选填“强”或“弱”)(4)由表中_____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选填“能”或“不能”)【解析】根据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的规律,方便可行,本探究通过实验将两物体之间谁带正电,谁带负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分析探究.答案:(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 (3)弱(4)不能。

5.1电荷张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5.1电荷张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原子结构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叫元电荷用符号“e” 表示。 -19
1e=1.6×10 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 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中性,也就是原子对 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相等 中性 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
原子结构
8
4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 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 的得失) 的得失)
小实验: 小实验: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 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 观察现象。 屑,观察现象。
电荷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小物体的性质我们 就说物体带了 “电”, 或者说带 电荷。 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的现象就叫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A
B
A
B
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人体 食盐水溶液等. 如:金属 人体 食盐水溶液等 金属 人体.食盐水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建构与应 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建构与应 用
课题:5.1电荷
齐河县第四中学 任课教师姓名: 任课教师姓名:张 泉 2011年 11 月 29 日 年
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建构与应 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当堂达标教学操作体系建构与应 用

5.1电功 电能 知识讲解

5.1电功 电能 知识讲解

电功 电能【学习目标】1.知道电功及单位;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3.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4.理解电功的概念,知道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会相关的计算;5.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功1.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2.计算:电流通过导体做的电功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即:电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 。

可表示为:W UIt =3.单位:焦耳(J ) 11V A =1J s N m =⋅⋅⋅ 要点诠释:1.电流通过电灯时,电流做功,灯丝灼热发光,,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电吹风通入电流,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成内能和机械能;电热水瓶,通过电流做功,利用电能把水烧开,把电能转化成内能;洗衣机利用电能,通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把衣物洗净。

2. 根据W=UIt 和欧姆定律有:其中W=UIt 是普遍适用的; 而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纯电阻电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要点二、电能表1.作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计算方法:电能表的示数由四位整数和一位小数组成。

电能表的计量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但要注意电能表的示数的最后一位是小数。

3.重要参数的意义:(1)“220V ”—表示电能表应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2)“10(20A )”—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 ,在短时间应用时电流可超过10A ,但不能超 过20A ;(3)“50Hz ”—表示它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4)“600revs/kW ·h ”—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

根据电能表转盘转动的转数进行计算.如果电能表标有“600revs/kW ·h ”,当转盘转过n 圈时,消耗的电能为;(5)新型电能表:IC 卡电能表;没有铝盘,靠内部的电子电路计算电能。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作者:————————————————————————————————日期:习题及参考答案5.1 一个点电荷 Q 与无穷大导体平面相距为d ,如果把它移动到无穷远处,需要作多少功?解:用镜像法计算。

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的影响用镜像电荷来代替,镜像电荷的大小为-Q ,位于和原电荷对称的位置。

当电荷Q 离导体板的距离为x 时,电荷Q 受到的静电力为2)2(042x Q F επ-=静电力为引力,要将其移动到无穷远处,必须加一个和静电力相反的外力2)2(042x Q f επ=在移动过程中,外力f 所作的功为d Q d dx dx Q dx f 016220162επεπ=⎰∞⎰∞= 当用外力将电荷Q 移动到无穷远处时,同时也要将镜像电荷移动到无穷远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外力作的总功为dq8/2επ。

也可以用静电能计算。

在移动以前,系统的静电能等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d Q d Q Q d Q Q q q W 082)2(04)(21)2(042122211121επεπεπϕϕ-=-+-=+=移动点电荷Q 到无穷远处以后,系统的静电能为零。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外力作功等于系统静电能的增量,即外力作功为dq8/2επ。

5.2 一个点电荷放在直角导体内部(如图5-1),求出所有镜像电荷的位置和大小。

解:需要加三个镜像电荷代替 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

在(-a ,d )处,镜像电荷为-q ,在(错误!链接无效。

)处, 镜像电荷为q ,在(a ,-d )处,镜像电荷为-q 。

图5-1 5.3 证明:一个点电荷q 和一个带有电 荷Q 、半径为R 的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为]2)22(2[04R D DRq D D qR Q q F --+=επ其中D 是q 到球心的距离(D >R )。

证明:使用镜像法分析。

《电荷》说课稿

《电荷》说课稿

《电荷》说课稿《电荷》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所说的这一节课是人教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内容。

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比较难教。

针对以上事实,我确定的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1、三维目标:__x。

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己做摩擦实验,使对电荷的产生感兴趣,能主动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2、教学重点:两种电荷的规定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单位。

3、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相互作用。

二、说教法:这一节内容我们有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先让学生拿出一个塑料尺子或塑料笔帽等去靠近小纸屑(无任何现象),然后再让他们在自己的头皮上摩一摩,再靠近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

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摩擦的效果。

老师再加以演示,加深影响。

对于学生自己不能操作的实验,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其中适当穿插练习和提问、阅读等方法。

三、说学法: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所以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和观察,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从中总结,教师引导会得到正确的结论。

过程中强调实验现象的识记,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以加深理解,便于记忆。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__x。

五、板书设计:5、1电荷一、带电(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二、两种电荷:实验表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他们是这样规定的: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说课稿2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既是上一节课学习的安培力的延续,又是后面要学习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基础,它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__的重点,同时也是与力学进行综合的完美切入点。

八年物理 《5.1电荷》 课件人教版 (恢复)

八年物理 《5.1电荷》 课件人教版  (恢复)

课外阅读
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发明家和音乐家 ——富兰克林 他有许多发明,如静电发生器、漂亮的古玻璃琴等等, 其中最重大的发明是避雷针,这是他广泛实验后的成果。富 兰克林精心设计了避雷针的大小、地面设备的类型以及如何 将其与建筑物连接,直到今天避雷针仍基本保持了他当年的 设计。 富兰克林电学著作和论文有:《电的实验与观测》、 《对于导电物质的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美国 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测》、《论闪电与静电的 同一性》等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 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 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 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 “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 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 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 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 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 了不少成就。 富兰克林在捕捉雷电
课堂练习
4、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小球,其中任意两个相互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 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B)。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C。一 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5、一个物体接触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先 合拢,后又慢慢张开一定角度。该物体( B )。 A。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6、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上各种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是 ( D )。 A. 灯头后盖、螺旋。 B.玻璃泡、锡块。 C。螺旋、金属片。D。灯头后盖、玻璃泡。 7、已知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本领有强到弱的 顺序是甲、丁、乙、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甲、乙 摩擦时,甲带正电荷,乙带负电荷。B.丙、丁摩擦时,丙带正电荷,丁带 负电荷。C。甲与乙、丙、丁三个中任何一个摩擦时,甲都带正电荷。D。 丙与甲、乙、丁三个中任何一个摩擦时,丙都带正电荷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51电荷练习题2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51电荷练习题2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5.1电荷练习题2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1.电视机的荧光屏经常容易吸附灰尘;刚穿上的化纤衣服也很容易粘上灰尘,这些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带有电荷,化纤衣服穿在身上摩擦产生电荷,而电荷有______的性质所造成的.2.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下面是几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的带电次序,表格中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表格如下:(1)物理学中把与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电正电荷,把与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也可带______电.(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______(填“强”或“弱”)3.如图6所示,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仪器,它是用来检验物体______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当带电物体与其顶端金属球接触时,电荷被传到下端金属箔片上,两箔片因______而张开.4.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近塑料尺,一会儿泡沫塑料小球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______电荷,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而离开.5.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 图66.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带电.(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7.将塑料梳子接入闭合电路中,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塑料梳子是______.用这种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8.相同验电器A、B都带有电荷,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大于B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如图7甲所示,拿一根带橡胶柄的金属棒ab,把A和B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可观察到:A上的金属箔张开角度逐渐减小,并到某一角度为止,而B上的金属箔的张角逐渐减小到零后,又张开到与A 相等,如图7乙所示,则两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是()图7A.都带正电B.都带负电C.带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大于B的电荷量D.带异种电荷,A的电荷量小于B的电荷量9.以下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引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铁屑10.专门用来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它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条,这是因为()A.雨天路滑,可以增大摩擦,使汽车不打滑B.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中的电荷不断地中和,不致造成放电引起油罐爆炸C.铁链在汽车行驶时与地面撞击,可以发出响声,使其他车辆、行人让开,免出车祸D.可以使汽油不遭受雷击11.三个绝缘体小球,两两之间都可相互吸引,则()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B.只有两个小球是带电的,且带异种电荷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三、解答题(共32分)12.(10分)氢气飞艇在20世纪曾经发展得非常迅速,一度用于横跨大西洋的探测飞行.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在最后一次飞行后,进行降落时,飞艇尾部出现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随后飞艇起火,被烧毁.(1)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2)现代飞艇大多充入氦气,这又是为什么?13.(10分)塑料袋和米粒摩擦,塑料袋和米粒就带有异种电荷.因此,常见米粒附在塑料袋上,如图8(a)所示.如果以手指在袋外接触吸附着的米粒,如图8(b)所示则会见到米粒立即离开而被吸到别处去,为什么会因手指接触而离开呢?图814.(12分)课外探究活动中,小明和同学进行了这样几个实验:实验1: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发现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而且是越梳越蓬松.实验2:从塑料食品袋上裁两条塑料片,将两塑料片合在一起,用一只手捏住上端,用另一只手的三根手指分别夹住两片塑料片后,向下摩擦塑料片,可看到两塑料片的下端相互推开.实验3:把两个气球吹足气,用细线扎住气球口,用手按住气球,反复旋转摩擦几下.①发现两个气球相互______.②气球和手相互______.请你回答问题:(1)补充实验3中发现的现象: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2)这三个实验中蕴涵着相同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这些相同的物理知识.(3)对实验1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参考答案1.吸引轻小物体2.(1)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2)负(3)弱3.是否带电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同种相互排斥5.库仑6.可能一定7.绝缘体摩擦起电,使梳子带电8.C 9.D 10.B11.B 解析三个小球中任何两个小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不可能三个小球都带电,因为那样必有两个小球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也不可能都不带电或两个不带电,那样不会都相互吸引.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两个小球应带有异种电荷,它们都跟不带电的小球相互吸引.12.(1)因为飞艇与空气摩擦带电,降落时放电而产生电火花,点燃飞艇中的氢气.(2)充入氦气是因为氦气不易燃烧.13.因为米粒和塑料袋带异种电荷而吸在一起,当手指接触塑料袋时,接触处塑料袋上的电荷被手指导走,米粒受到其他地方电荷的吸引吸到别处去.14.(1)①排斥②吸引(2)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用干燥的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因与梳子摩擦带上同种电荷.带上同种电荷的头发会相互排斥,即越梳越蓬松.。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

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电荷与电流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分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摩擦起电现象第二部分:两种电荷规定方法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第三部分: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第四部分:电荷量及其单位第五部分:元电荷及原子结构、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三〉重、难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本图5.1-3所示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从而引出电荷量的概念。

5.1电荷

5.1电荷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看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和闪电,以及美丽的德州夜景等与电有关的现象,把学生带入电的世界。教师再通过将摩擦后的字画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说出这是什么现象。从而引入电学最基本的问题-----电荷
观察
思考
课前观看生活中的电现象,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距离。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带正电,带负电。
5、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B.物理课本
C.绘画橡皮D.金属小刀片
6、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A、带正电B、带负电
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体。
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
课后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来。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是了解性的,比较简单,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用讲授代替了,电荷相互作用实验、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结论是要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的,教师只让个别学生总结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来的及参与到探究讨论中,这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今后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能力,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5.1电荷

5.1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 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分别 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 和橡胶棒。观察现象。
两种电荷
两种 正电荷: “+”
电荷
规定:
负电荷: “-”
跟丝绸同摩种擦电过荷的互玻璃相棒排带斥正,电荷;
跟毛皮异摩种擦电过荷的互橡胶相棒吸带引负。电荷.
2.验电器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量:Q, 单位:库仑 (符号C) 原子核 (带正电荷)
3.原子 电 子 (带负电荷) 电子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 元电荷 e=1.6×10 C -19
考考你
将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挂在 绝缘细绳下的轻质导体小球,小球被吸 引,如果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 则( D ) A、小球也将被吸引 B、小球将被排斥 C、小球将静止不动 D、小球有可能被吸引,也有可能被排斥
自由电子
导体和绝缘体
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 见 的 导 体
导体和绝缘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 见 的 绝 缘 体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温故知新
正电荷 丝绸—玻璃棒 1.电荷 负电荷 毛皮—橡胶棒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荷
得到电子, +8 2 68 带负电
+13 2 8 3
失去电子, 带正电
带电实质
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Hale Waihona Puke 带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荷密度分布

电荷密度分布

第五节 电荷密度分布5.1 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力包括电性作用。

药物分子中如果电荷密度分布不平均,分子中有着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受体上相应的相反电荷吸引。

甲烷不是极性分子,没有麻醉作用。

氯代甲烷稍有麻醉作用,二氯甲烷麻醉作用更强,氯仿曾在临床用为麻醉剂,其碳原子是分子中正电中心。

δ-许多药物在生理酸碱度可电离。

带有氨基(如多巴胺)或胍基(如西咪替丁)可与质子结合而成阴离子,可与受体或酶蛋白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的羧基产生静电结合。

消炎镇痛药萘普生(naproxan)在生理环境可电离为带负电的羰基,可与受体蛋白中的赖氨酸或精氨酸等质子化的阳离子产生静电作用。

磺酸、亚磺酸、膦酸、磺酰胺等也可电离为阴离子。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分子中带有四氮唑基,也可电离去质子后成为阴离子。

δ+CClClCl HH NMe CH 2SCH 2CH 2NH CNHCH 3NCN+H+NH NMe CH 2SCH 2CH 2NH CNHCH 3NCN+2在安定药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分子中,氧与氮生成配价键,氮的电子向氧移动,使分子极化。

一个基团如带有数个电负性原子,整个基团可视作为有拉电子能力的电负性基团,如CCl 3、CF 3、NO 2、CN 、COR 、COOR 、SO 2R 、OR 、SR.药物分子中某一原子如与几个拉电子基团相连,其电荷密度势将有较大降低,可视其为药物的正电中心。

正电中心与受体的负电部位将有较强吸引力,表现为较强药理作用。

例如:NN NNNBuClOHn -H++3-在吡咯环系中,6π电子体系由每个碳原子供献1个P 电子及氮的一对孤对电子组成,于是氮的电荷密度比碳更低,使氮不能与质子结合为盐,并且N -H 的键级较低,因而氢易于电离,使吡咯成为阴离子,与苯酚的OH 电离相似。

6-OH-DPAT 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将酚羟基改造为吡咯环,仍有多巴胺 受体激动作用。

《两种电荷》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两种电荷》 教案 (高效课堂) 2022年 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15.1 两种电荷【背景分析】此教学设计来源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5.1节《电荷》。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根底,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e=1.6×10-19C、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 、橡胶棒(附毛皮) 、验电器、直尺、塑料袋、小羽毛、碎纸屑假设干。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将学生分好组,准备好实验器材)一、导入新课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魔术。

(播放一段有趣的放电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在了解“电〞之前,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实验。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了,电灯、电视、电脑…这电到底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今天我们就要了解——电荷。

(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学生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师:大家来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显示实验内容)[实验1] 将塑料尺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实验 2] 将塑料尺用塑料袋摩擦后再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实验 3] 将摩擦后的塑料袋靠近纸屑、羽毛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 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能力不相同,其中对核外电子束 缚能力弱的就会失去电子而带上正电。 另一个物体由于得到相同数量的电子 而带上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是电子的 转移。
2.把一个带电的碎纸片靠近用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 个纸片带什么电荷? • 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纸片带的是 正电荷。
荷。
同学们观察探究:
被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和被 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靠近时 被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和被 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靠近时 被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和被 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靠近时
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
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排除 A、B、C 选项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
3.验电器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bó) + ++ ++++++
作用:1.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的仪器。2.金属箔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 带电荷的多少。
原 (带正电) 子 结 构 电子
(带负电)
电子在电力吸引作用下绕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 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 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 的性质。
8
想一想:这个氧原
子带电吗? 不带电
想一想:这个氧离
子带电吗? 带负2e
三.电荷在导体间的定向移动.
金属球 金属箔 +++ 金属杆 ++ 金属杆上有了电 荷的定向移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3.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 样规定的理由是( C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 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D. 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 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正电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 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 则小球是( ) D A、一定带正电 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温馨提示:通草球是轻小物体
2、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 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 可能是( D )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
符号是C
例如: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
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 -7C。一片雷雨云带电 只有10 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 用五分钟的时间自学课本99页 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并回答:
• 1、物质是由 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 2、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它 们各带 正 电荷和 负 电荷 。 • 3、什么叫元电荷?符号是什么? 电荷量是多少?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 位:库仑(C) 二.原子核 元电荷人们把最小电荷 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 C
三.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练习
• 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 的知识(学了电荷),做出你的猜想。
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 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现象.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 被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上带的电荷 叫做正电荷; • 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 上带的电荷 叫做负电荷。 •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 只有两种电荷, 正 电荷、 负 电
二.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分子、原子很小。1亿个氧原子排 队只有几厘米长。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1856-1940) 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 电子 ,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元电荷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 -19 符号e表示。 e=1.6×10 C
绿豆
100米
原子核
人教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许明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防城区那良中学
与电荷有关的现象:电击老鼠
与 电 荷 有 关 的 现 象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 小实验: 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
一、电荷
物体具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说物体带上了“ ”或者说带电荷 电 了 .
作 业
1.课本第100页动手 动脑学物理第3题 2.《课时新突破》第 :78页第13、18题
练习
1.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实 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 电的仪器叫 验电器 ,它是利用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的原 理制成的.
练习
•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 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 电.若用摩擦后的毛皮和丝绸靠近 碎纸片会吸引碎纸片, • 这说明毛皮带 正 电; 负 • 丝绸也带 电。
A
B
A
B
•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 定向移动,金属是导 电的。
播 5.1电流的形 成.swf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金属导电, 靠的就是 自由电子 .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 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