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件(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段:
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
3.结果: 屠杀中国人300000
日本鬼子的暴行
被杀害的中国婴儿
鬼子杀人取乐
搞杀人比赛的野田和向井
12.13国家公祭日
城殇----国殇
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1.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 由( ) 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 B.社会性质决定的 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
意义: 淞沪会战持续了3个月, 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 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 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日军暴行的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攻 占南京开始 持续了 6 周。
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A
D
三.淞沪会战(八一三战役)
1937年8 月13 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 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 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2、概况: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在飞机、 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 上海 姚子青守卫宝山、谢晋元坚守四行仓 库、空军首次参战等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1、九一八事变时间、导火线、地点、影响。 2、华北危机时间 3、一二.九运动时间、影响。 4、西安事变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
史实。 2.理解在民族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及重要性。
一、七七事变
时间: 1937.7.7 地点: 北平永定河卢沟桥 经过: 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搜查宛平城——遭拒—
2.过程: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 农红军 主力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新四军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标志
① 标志: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 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②意义: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 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突出事迹
结果
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 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 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 这个战场就像一个大熔炉一般,填进 去就熔化了。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 淞沪战场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 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然 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 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我军 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 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借的全是爱国 精神。——白崇禧《回忆淞沪会战》
C
A
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4.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 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 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
影响: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 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陷落。在北平 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崇 高 的 爱 国 主 义 精 神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 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 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 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 应当以死报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国共两党立场一致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 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 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