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猖獗 鑫琦资产教您看住口袋里的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法集资猖獗鑫琦资产教您看住口袋里的钱
“政治光环”掩护非法目的
近年来,多省市一些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以联营入股、合作养殖等名义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
此类公司发展迅速,涉及群众多、区域广,不仅影响金融秩序,而且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成为局部地区经济犯罪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据公安机关统计,以联营入股、种植养殖为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注册登记的公司仅安徽省就有155家(含分公司),募集资金的总额初步估计约为10-20亿元。
尽管在公安机关的打击下,安徽省非法集资涉众型经济犯罪快速蔓延的势头有所减弱。
非法集资之所以越演越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欺骗手段的日益“高明”。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些非法集资公司竟打起了“政治牌”,把“欺诈”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
此类公司在开业时会请当地领导剪彩,以示自己公司的合法性和雄厚的实力。
而一些领导逢请必到,客观上也为这些公司做了“活广告”。
在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置过程中发现,很多非法集资公司的宣传册上往往印着某领导视察公司的大幅照片。
这些都为该类公司的头上笼罩上了一层炫目的“政治光环”,极具欺骗性。
鑫琦资产提醒广大投资者,认清投资产品是关键,谁来做广告宣传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钱放在安全的口袋里了吗?
警惕非法集资案中的官员身影
近年来,一些省份的非法集资案件呈现上升之势。
根据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介绍,近年来,非法集资活动猖獗,涉及行业多,地域广,参与集资群众众多,已演变成为典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
值得重视的是,在部分非法集资案件的背后,有官员的身影在晃动。
浙江省衢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蔡建明近日被带走调查。
这名公安系统官员的出事原因,被指是参与一定规模的非法集资。
某种意义上,关注蔡建明一事,并非这个地方公安局副局长有多么值得关心的地方。
而是因为,非法集资案中的官员身影,很可能与各地非法集资案的频发,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鑫琦资产提醒广大投资者尽管手段不一,理由不同,但非法集资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将别人的财富非法圈到自己手中。
如果有当地官员为他们的集资行为背书,则其犯罪行为的实施,会容易许多。
事实上,从过去的许多案例来看,一些非法集资者在当地是“明星”人物,是有政府官员支持的。
涉案官员主动为集资者“贴金”,与被动卷入集资案中,结果看起来相似,但性质不尽相同。
主动者,已经考虑好了自己的利益;被动者,糊里糊涂就成了被他人利用的“工具”,直至将自己的仕途甚至整个人生都断送。
有些官员则因为招商心切,囫囵吞枣,埋下了祸患。
非法集资犯罪猖獗投资需谨慎而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集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要自担。
对于这项规定,社会公众是有所了解的,但是非法集资持续高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近年来,民间的闲置资金多了,购买证券、股票等投资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
许多被集资者缺乏相应的金融法律知识,不能够区分非法和合法的边界,心存侥幸,而且多数人想一夜暴富,犯罪嫌疑人就利用人们这种心理来实施非法集资犯罪。
防范非法集资的法律规范也亟待完善。
另外,非法集资常用的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的项目、请名人代言等等,某些地区的民间借贷和高利贷也极易引发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案件不但高
发、频发,而且涉及农业、林业、教育、商品流通等多个领域,现在正蔓延到科技、环保投资等。
参与集资者既有在职人员也有离退休人员,既有家境富裕的人群,也有弱势群体。
鑫琦资产理财师提醒广大投资者,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合法,以免掉入非法集资者的陷阱。
鑫琦资产专业理财师整理归纳6种非法集资陷阱,提醒投资者投资理财需谨慎:一是假冒民营银行名义,谎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二是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或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资金。
三是打着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旗号,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人们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四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
五是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六是假借P2P名义非法集资,设立所谓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资金,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