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唱:对鲜花编花篮》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唱:对鲜花编花篮》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唱:对鲜花编花篮》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江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感强,词曲结合紧密。
歌曲以鲜花和花篮为主题,展现出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力。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对音乐表现
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江苏民歌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学会《唱:对鲜花编花篮》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的江苏民歌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歌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分组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创编法: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编唱,培养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音频:歌曲《唱:对鲜花编花篮》及其他相关民歌。
4.教学道具:鲜花、花篮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随后,简要介绍江苏民歌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5分钟)
教师展示《唱:对鲜花编花篮》的歌曲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生僻字词,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3.操练(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唱腔。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4.巩固(5分钟)
学生分组演唱,进行比赛。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编唱,如改变节奏、添加装饰音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3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苏民歌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创作。
7.家庭作业(2分钟)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唱:对鲜花编花篮》,尝试进行创新编唱。
8.板书(课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
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
总计3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江苏民歌《唱:对鲜花编花篮》为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互动、创新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和反思。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对江苏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呈现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发音不准确,说明在呈现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还需加强,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字词学习和发音练习。
其次,在操练环节,学生分组演唱并进行比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
意识。
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应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等,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再次,在巩固环节,学生分组演唱并进行比赛,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但在
此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应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可以尝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在拓展环节,学生对歌曲进行了创新编唱,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
但在
此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说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音乐创作元素,如和声、节奏等,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但发现与学生的沟通还不够充分,说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1.问题: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生僻字词发音不准确。
解决办法:加强字词学习和发音练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
改进措施:在呈现环节,增加字词学习和发音练习的时间,确保学生掌握准确
的发音。
2.问题: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掌握不够熟练。
解决办法:加强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等,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改进措施:在操练环节,增加节奏练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节奏感。
3.问题:部分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
解决办法: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改进措施:在巩固环节,增加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音乐情
感表达能力。
4.问题: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
解决办法:引入更多的音乐创作元素,如和声、节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改进措施:在拓展环节,引入音乐创作元素,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5.问题:与学生的沟通还不够充分。
解决办法: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
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学生沟通方面还存
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
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1.音乐欣赏:请学生回家后,聆听一首江苏民歌,并简要描述歌曲的特
点和自己的感受。
2.音乐创作: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民歌,可以借鉴《唱:对鲜花
编花篮》的旋律和节奏,题材自选。
3.音乐分享:邀请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或者欣赏的心得,在下一节课上与
同学和老师分享。
4.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歌曲的特点,
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5.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
行创作,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
6.学生在音乐分享环节,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了自信心,
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7.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深入的音乐分析,如歌曲的结构、旋律
的走向等,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8.在专家点评环节,可以邀请更多的专家参与,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价和
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
9.在音乐分享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作品的优点和
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
法的设计,还是在作业设计和专家点评环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