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湖北全部城市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湖北全部城市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
1.选择题
第1题.
读安徽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示意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
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A
【解答】
(1)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形成和分布有重大影响,图中①地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容易形成城市。

故选A。

(2)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分布相互促进,交通便利的地方,人流物流量大,故有利于形成聚落;而聚落密集的地方,则人流物流量大,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故促进了交通建设。

①②对;
沿河设城的现象不是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北方也有,③错;
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④错。

故选A。

第2题.
建筑陶瓷产业主要生产房屋、道路、给排水和庭园等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用的陶瓷制品,耗能大,污染大。

2016年中国某大型企业在肯尼亚投资建厂,生产建筑陶瓷。

近年来,该企业不断加大投资,扩大产能,产品远销发展中国家市场。

下图为陶瓷厂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动该企业在肯尼亚不断加大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A: 利用廉价土地
B: 获得优惠条件
C: 获得廉价能源
D: 占领非洲市场
(2)肯尼亚工厂厂址选择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距国界近
B: 距铁路近
C: 距首都近
D: 距河流近
【答案】DB
【解答】
(1)通过材料可以明显得出,该企业不断加大在肯尼亚投资的原因是扩大产能,以占领非洲发展中国家市场,D对。

其他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D。

(2)通过读图可以明显得出厂址靠近铁路,利于运输,而建筑陶瓷属于大宗笨重货物,对运量大的铁路交通依赖性强,B对。

虽然工厂距离国界和首都也较近,但是意义不如铁路重要,距河流较远,ACD错。

故选B。

第3题.
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
(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
B: 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
C: 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
D: 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
(2)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复杂
C: 交通不便
D: 经济基础薄弱
【答案】BC
【解答】
(1)从图中可看出,西南地区农林牧资源总值占全国的23.3%,A错误;
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B正确;
四川省人均资源总量高于云南省,C错误;
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有色冶金的潜力巨大,石油资源从图中看不出来,D错误。

故选B。

(2)西南地区交通不便,是限制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C正确。

故选C。

第4题.
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 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答案】A
【解答】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为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或者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A.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故符合题意。

B.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H=90°−|66°34′N−0°|=23°26′;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66°34′S−0°|=23°26′,故不符合题意。

C.若在3月21日前后,地球离近日点渐远,地球公转速度渐慢;若在9月23日前后,地球离近日点渐近,地球公转速度渐快,故不符合题意。

D.若在3月21日前后,地球离近日点较近;若在9月23日前后,地球离远日点较近;但都不在近
(远)日点附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题
第5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万荣县盛产苹果,该地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该县苹果春季开花,初秋成熟,生长过程中70%以上的苹果都套有厚厚的纸袋。

该地区秋季雨水过多,没有套袋的苹果表皮受损严重,卖相不佳。

下列左图示意苹果套袋景观,右图示意万荣县周边地区地形。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万荣县种植苹果的有利条件。

(2)指出苹果套袋对苹果质量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简述秋季雨水过多导致苹果卖相不佳的原因。

【答案】
(1)夏季风
(东南季风)受云丘山阻挡抬升作用,地形雨较多;云丘山阻挡冬季风,苹果树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少;万荣县位于河谷地带,云丘山南坡疏松物质易在当地沉积,土层较深厚;万荣县位于云丘山南麓,为阳坡地带,光照条件好。

(2)有利影响:套袋能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

不利影响:套袋会减少光照,降低糖分积累。

(3)秋季多雨易滋生霉菌,影响苹果的品质;苹果在秋季成熟期吸收的水分过多,苹果表皮易开裂;苹果在秋季成熟期光照较少,苹果表皮颜色较差;雨水容易打落苹果,苹果表皮受撞击后易破损。

【解答】
(1)由图中云丘山和万荣县的位置关系可知,夏季风携带的水汽受云丘山地形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形雨较多,利于苹果生长;同时云丘山可阻挡冬季风,使万荣县受冷空气的影响小,低温冻害较少;且万荣县位于云丘山南麓,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太阳光线和地面夹角大,光照条件好,利于苹果生长;云丘山上的碎屑物可在万荣县沉积,万荣县土层较深厚,也利于苹果生长。

(2)厚厚的纸袋能阻隔害虫和农药对苹果的侵害,可降低病虫危害和减少农药残留;但同时也减弱了光照,会降低苹果糖分的积累,影响苹果的风味。

(3)秋季雨水过多导致苹果卖相不佳的原因主要从雨水过多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方面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季多雨易滋生霉菌,影响苹果的品质;苹果在秋季成熟期吸收的水分过多,苹果表皮易开裂;苹果在秋季成熟期光照较少,苹果表皮颜色较
差;雨水容易打落苹果,苹果表皮受撞击后易破损。

第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除洪水期黄水沟有部分来水外,其主要水源为开都河。

开都河属于冰雪融水、积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近些年来博斯腾湖水污染较为严重,为了有效改善博斯腾湖水质,并逐步修复黄水沟生态环境,2018年由开都河向黄水沟梯次输水,形成黄水沟水流入湖和孔雀河流出的良性循环
(下图)。

(1)请指出影响开都河洪水水量的因素。

(2)请说明输水工程对博斯腾湖大循环形成的作用。

(3)请说明输水对黄水沟生态修复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冬季山区积雪量;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春季气温的回升速度:夏季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

(2)输水前博斯腾湖主要的水源为开都河,开都河入水量大,且入湖口与博斯腾湖出水口距离近,河水受湖水顶托,不能深入
湖内。

输水工程建设后,黄水沟入湖口距离湖泊出水口远,河水入湖后带动湖水形成大循环。

(3)由于黄水沟存在枯水期严重断流的情况,输水可以加快黄水沟河水更新速度,有利减轻流域的污染,同时可以极大地改善
流域的缺水状况,有利于流域的生态修复。

【解答】
(1)材料中提到:开都河属于冰雪融水、积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因此影响其水量的因素有积雪量、气温、降水等。

温度越高,融雪量越多;积雪越多,融水越多;降雨量越大,洪水水量越大。

春季气温回升,山上积雪融化,主要补给水源
是积雪融水;夏季高山冰川融水和降雨,成为主要补给水源。

(2)本题主要考查调水工程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从图中可看出,输水工程完成后,更多水从湖泊西北方流入再由孔雀河流出
,这样可以使湖水的更新速度变快,改善湖水水质。

因此输水工程建设对博斯腾湖大循环形成的影响主要使湖泊参与大循环的
路程延长、循环水量增大、带动湖水能力增强。

(3)输水对黄水沟生态的直接影响就是使黄水沟水量增多,有利于附近动植物的生长,恢复植被生长,即可改善生态环境;同
时水量增大还可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等。

第7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堰塞湖是由熔岩流、冰碛物或滑坡体等阻塞河谷后,造成上游段蓄水形成的湖泊。

2018年10月1日凌晨,我国图a所示地区甲处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流河道形成堰塞湖
(图b)。

10月12日,含有土和石块的堰塞体被水流渗透、冲刷形成缺口,堰塞湖自然溢流,13日堰塞体右侧完全冲开,14日其上游水位恢复正常。

期间该地多为阴雨
(雪)天气。

(1)分析该地区易形成堰塞湖的原因。

(2)分析10月11日凌晨至10月14日,紧邻该堰塞湖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

时间阶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
10月11日至12日第一阶段:堰塞湖产

①________
10月13日第二阶段:堰塞湖右
岸拢口被完全冲开
②________
10月14日后第三阶段:堰塞湖消

③________
(3)专家称:第一阶段堰塞湖的形成可能会对上游地区构成巨大威胁,第二阶段堰塞湖的决口也可能对下游造成极大的破坏。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分析说明。

(4)堰塞湖形成后,应急部门迅速开展救灾工作,试简析救灾工作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川藏交界处地处我国一二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多高山峡谷分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河流径流量大,上游河道较窄,滑坡体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
时间阶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变化
10月11日至12日第一阶段:堰塞湖产生①水位下降,流速减
慢,水量迅速减小,甚
至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断
流现象
10月13日第二阶段:堰塞湖右岸
拢口被完全冲开②水位迅速上升,水量激增,流速变快,含沙量大,下游河段形成短时洪水现象
10月14日后第三阶段:堰塞湖消失③水位又重新下降,水
量、流速恢复正常
(减小),含沙量减小
(3)第一阶段: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淹没上游村镇、房屋道路、农田;堰塞湖积水,导致湖区地受力不稳定,诱发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或第二阶段:堰塞湖的决口可能使下游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城镇村落、道路桥梁遭受洪水破坏;水量超过下游水库的库容,威胁水利工程设施;洪流含沙量大,泥沙淤塞下游水渠;淹没下游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使水质恶化,产生次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4)雨雪天气会使得路面泥泞、湿滑;低温天气,面临防寒保暖问题;降水可能会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山地积雪崩落;山高谷深,道路通行困难等。

【解答】
(1)形成堰塞湖的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川藏交界处地处我国一二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多高山峡谷分布;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河流径流量大,上游河道较窄,滑坡体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10月11日至12日,第一阶段:堰塞湖产生。

①水位下降,流速减慢,水量迅速减小,甚至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断流现象。

10月13日,第二阶段:堰塞湖右岸拢口被完全冲开。

②水位迅速上升,水量激增,流速变快,含沙量大,下游河段形成短时洪水现象。

10月14日后,第三阶段:堰塞湖消失。

③水位又重新下降,水量、流速恢复正常(减小),含沙量减小。

(3)主要分析堰塞湖对上游和下游的影响。

(4)救灾工作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雨雪天气会使得路面泥泞、湿滑;低温天气,面临防寒保暖问题;降水可能会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山地积雪崩落;山高谷深,道路通行困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