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主要知识点】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
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地
区最多,次之,再次为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等。
[经典例题]
(xx年高考北京卷)
读下图,回答:
(1)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
(2)说出图中轻冻害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与图中严重冻害区同纬度的大陆西岸也种植柑橘、说明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解析】⑴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
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和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
——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
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参考答案:
一、旱灾
1.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
2. (1)盛夏较少(2)春旱春雨贵如油(3)伏旱台风(4)夏秋
3. (1)黄河海河珠江(2)空间
二、台风灾害
1.太平洋西北
2.盛夏至秋初
3.沿海重、南方重
三、寒潮灾害
1.9 5 春秋 3—4 10~11 春秋
2.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1)北侧南侧
(2)冷空气的通道两广海南岛
(3)寒潮天气系统
5.青藏高原滇南谷地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
6.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降温、冻害、雨雪
四、沙尘暴
1.沙暴尘暴大量沙尘 1千米
2.①冬春季节
②大风沙尘物质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4)了解我国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2.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学会阅读数据统计表了解我国旱灾、台风损失的时间和地区差异。
3.情感目标: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