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基地管理规定
、农残控制体系运行规范(试行)为了加强出口蔬菜农药残留控制,针对数日蔬菜的农残限量要求,依据《出口食品企业卫生要求》和《出口蔬菜基地登记备案细则》特制定本规范。
1.菠菜基地管理基地出口菠菜生产加工企业应具有完全受
企业自控的种植基地。
基地连片种植面积应在50亩以上,且周围需设有隔离网、隔离带或其
他有效的隔离措施,确保不受临近农田施肥和用药污染。
基地周围无果园、化工厂以及污水排放管道等污染源。
基地应有清洁无污染的灌溉水源;灌溉水井井口应离地面30CM以上,并设有防护设施。
灌溉水源需要经检测验证符合规定要求,并在菠菜种植过程对水源进行1-2次监测。
基地应设有固定的农资存放场所,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用具及其它农用器具。
•基地管理基地需配置与种植面积相适应的植保员,要求每一个连片基地至少配
备一名专职基地植保员。
植保员应满足以下条件:具备农学、植保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农药使用知识;熟悉国内外农药使用相关法律法规。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确保按规定对种植基地进行管理。
经过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上岗培训。
植保员应履行的职责:负责对菠菜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并建立完善的纪录系统和管理档案。
监管基地的环境卫生、观察周边农田作业情况、关注作物生长和气温变化、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
负责对种植栽培人员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
负责对种植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菠菜种植前扌千取有代表性土壤
送实验室检测。
确认未受违禁药物污染方可允许种植。
负责定期对灌溉、喷药用水进行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污染
物的监测。
2.农用物资管理
管理机构
岀口企业须设有原料基地农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基地使用的所有种子、
农药、肥料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设有专门的农资保管场所,并建立完善的岀入库纪录和分发档案。
农药管理
出口菠菜种植使用的农药必须符合进口国以及中国检验检疫部门的规定,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米购的农药必须从有资质的厂家米购,首次米购的农药必须经过药物成分及含量检测,确认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发放使用,并建立农药使用标准规范和稀释表。
农药的发放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有植保员提出书面申请,交企业农用物资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发放。
农药由基地植保员领取后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规范和稀释表确定的稀释比例进行配制,并监督农药喷洒及器具清洗。
喷洒完毕后,由基地植保员负责将剩下农药退回公司,统一废弃,并做好记录。
肥料管理采购肥料必须通过正规途径,需要肥料生产厂家提供《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合格证明,双方签订包含质量条款在内德《购销
合同》。
肥料必须经过有效成分确认,建议菠菜种植使用有机肥。
肥料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必须建立记录。
3.原料采收与运输管理
原料采收前需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从种植基地取样检测农残项目,合格后方可采收用于加工出口产品。
原料采收后需用清洁、无污染的运输工具运抵加工地点。
4.加工过程管理出口加工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生产、加工、储存
等硬件设
施,完全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
企业必须建立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SSOP),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运行速冻菠菜的HACCP体系,并有完善的安全卫生关键控制纪录,记录保存两年以上。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要在加工过程对半成品取样检测农药残留,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5.实验室管理
出口菠菜加工企业应有满足质量安全控制需要
的自控检测能力(自有检测实验室或检验检疫部门指定的实验室),并随时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考核。
实验室需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农残定量检测设备。
实验室监测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经过有关部门培训,能够独立承担检测任务。
实验室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工作手册,并有齐全的检测标准与方法。
实验室检测纪录完整,具有可追溯性。
样品检测: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企业实验室要对原料、半成品分别取样检测。
在此基础上,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报检批次取样作最终验证检测。
取样规则:
原料:根据采收计划提前齐5天由公司品质管理人员进行取样化验,
每30亩左右为一个采样区,每个采样区按25点采样法均匀采样,混合为五个样品,标明产地、地号、采样时间。
半成品:在漂烫后的流水线上,每40kg半成品为一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取20克左右,每取样50次混合为一个样品,即每2吨半成品取一个混合样。
成品:在出口报验前,企业实验室在成品库按照备货的报检批次抽样检测农药残留。
每个报检批次取2个检体,每个检体取100k样品分别作农残检测。
验证检测:企业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检验检疫部门报检,检验检疫部门派出人员对企业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检测结果核实,并对报检货物进行抽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农药残留。
取样数量以每个集装箱为一个抽验批次,取16个检体,每个检体取100kg样品,制成2个混合样,用专用取样容器现场封识后送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
本取样规则适应于加严检测。
经过一段时期的加严检测,由足够证据表明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由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动态调整取样方案。
调整后的取样方案应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
对企业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企业是样式对样品检测后要出具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一式两份,正本送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副本由实验室随同原始记录编号存档。
检验检疫人员对企业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可随时调阅企业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原始记录,发现有可疑之处应责令复检或同时取样送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
检验检疫部门每年至少与企业实验室做1-2次对比试验,以验证企业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实验室加强指导,确保检测结果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检验检疫部门发现企业的检测结果有虚假行为应立即暂停该企业出口。
6.溯源管理
溯源管理系统图示:
基地编号】-【栽培管理】T【原料检测】T【原料采收】
半成品检测】 <-【加工】 <-【进厂验收】 <-【原料运输】
(半)成品包装】T【成品检测】T【客户、消费者】
溯源管理要求:各企业必须建立有效运转的溯源管理系统。
基地编号:企业对原料种植基地统一进行编号,报检验检疫局备案,便于对蔬菜栽培过程的纪录与追溯。
栽培管理:蔬菜栽培时以地块为单位填写栽培管理表,详细记录蔬菜从栽培到收获的所有农田作业,保证所有的农田作业及农资使用有据可查。
采收前农残检测:原料采收前以地块为单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有可以追溯得检测纪录。
原料采收:检测合格的原料必须有可疑追溯的采收通知单,记录地块编号、面积、采样时间、检测结果以及其他证明资料。
原料运输:原料采收进厂必须有证明原料来自受控基地的菠菜送货单,记录地块编号、收获时间、送货车号、收获面积、采收前农参检测标号以及其他证明资料。
原料进厂验收:原料进场后必须经过专职部门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原料品质以及进厂前的所有能够证明原来来自受控基地的追溯资料。
原料存放:进厂经检验合格的原料存放必须以车次为单位单独挂牌标识,不同车次的原料不得混放。
加工过程:按原料进厂先后顺序加工,不同地块的原料加工时要进行隔离,各工序要标明所加工原料的地块编号、农残检测编号等可追溯纪录。
半成品检测:按规定的方法取样,做好可追溯标识后送实验室检测。
产品包装:产品包装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标识,但必须在产品包装箱、袋上明确标识原料地块编号、生产日期、批次等便于追溯的相关内容。
成品检测:按和规定的方法取样,做好可追溯标识后分别送企业实验室和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成品检测和最终验证检测。
库存管理:产品入库后必须以产地、批次为单位挂牌标识,不同产地、批次的产品不得混放。
危害及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后,确认发生事故产品的标记及批号;根据生产日期及批次好追踪到原料产地及栽培管理者。
纪录存档:用于追溯管理的所有记录必须保存2年以上,已备检索。
7.监督管理
检验检疫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出口菠菜加工企业及其获得备案资格的蔬菜基地实行动态监督管理。
企业对蔬菜基地日常监督的能力和效果;
蔬菜基地是否配备符合要求的植保员;菠菜种植播种面积和前茬种植情况菠菜栽培时期农药使用管理情况;菠菜基地病虫害的发生几
防治情况;
菠菜采收情况及加工出口纪录;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以及
HACCP体系的运行情况。
企业生产设施及加工环境的卫生
状况。
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标准、方法等状况。
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和原始记录系统。
监督管理频率检验检疫人员对被监督企业每个生产季节至少
进行一次安
全监督检查;
个别环节结合日常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每次检查都要填写监督检查记
录,对发现的问题监督检查人员要提出改进意见并企业主管人签字认可。
动态管理:企业必须随时向检验检疫部门提供菠菜种植面积、种植时间、收获时间、收获数量、加工数量、成品数量以及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农残检测情况。
检验检疫部门根据对企业全程监管及农残检测情况作出风险评估,凡风险得到有效的到企业可凭企业可凭企业申报的加工数量进行分批核销。
在确保出口菠菜安全卫生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通关速度。
出口菠菜被进口国富官方或出口前被检验检疫部门检出毒死脾超标的企业,立即取消对日出口菠菜资格。
其他违规处罚按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项目指标
总币申? 总镉? 六价縮?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 空气质量应符合表表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规定
环境质量指标项目日平均浓度任何一次实测 浓度单位总悬浮颗粒物毫克/立方米(标
准状态)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铅微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氟化物微克/平方米.日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公 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表表3
<- 值 PH ? 物? ? 化汞铅
氟总总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项
目指标
3规定
氯化物的测定按BG11896有关规定执行
口77
氧化物的测定按
照GB7486、7487有关规定执行
込化物的测定按GB7482、GB7483. GB7484有关规定执行
总汞的测定按照GB7468、GB69有关规定执行
总碑的测定按照GB7485有关规定执行铅的测定按照GB7475 有关规定执行镉的测定按照GB7475有关规定执彳丁六价钻的测定GB7467有关规定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按照GB15432有关规定执行氮氧化物的测定GB15436有关规定执行铅的测定按照GB15264 有关规定执行氟化物的测定按照GB15433. GB15434有关规定执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环境质量
指标的检验方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土壤的检测按照GB15618有关规定执行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按照GB/T14550有关规定执行
四、天津市地方标准(参考)无公害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999-10-20 发布1999-1020 实施DB12/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瓜类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肥料施用原则及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瓜类蔬菜如:黄瓜、冬瓜等的种植。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村标准岀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
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DB12/093-1998蔬菜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测定方法
DBi2/***・1999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DB12/***・1999无公害蔬菜
浸根苗:每亩用固体菌剂100克(2两)或液体菌剂10毫升
(2钱),用每亩浸沾根苗所需的水量稀释,将根苗均匀的浸沾上菌液,稍晾干后,即可抹苗或定植。
叶面喷洒:菌剂量同上,用每亩喷雾所需的水量稀释后于定植成活后喷雾。
生态防治对保护地内的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可采用通过调节温、湿度进行生态防治。
保护地内防治白粉虱可释放丽蜗小蜂,既当粉虱成虫在头以下时每隔两周放1次,共3次释放丽虫牙小蜂成蜂15头/株。
物理防治技术
覆盖地膜防止土壤病菌传到植株上挂银灰色膜条与株高相平避
蜗,防病毒病覆盖遮阳网可控制西红柿病毒病黄板或黄条涂机油
能诱杀妍虫、白粉虱和斑潜蝇;化学防治技术
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 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可单用、混用,并注意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注意施药的安全间隔期。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常见病害推荐使用药剂
1防治霜霉病、疫病可采用69%安克镒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 倍液、72%克霜氧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喷雾。
防治保护地内灰霉病可采用%甲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
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收获阶段不许用粪水肥追肥。
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五、天津市地方标准(参考)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肥料施用原则及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茄果类蔬菜如:西红柿、辣椒、茄子等的种植。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村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DB12/093-1998蔬菜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测定方法
DB12/***-1999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DB12/***・1999无公害蔬菜
3.环境质量要求生产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有“三废”污染工厂的地区, 其环境质量应符合DB12/***・1999R的规定。
基地内地势应平坦,排灌方便,排灌分渠,避免串灌收获时禁止用污水洗菜;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销毁病虫残枝败叶;及时回收残留农膜。
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基本情况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病毒病、西红柿枯萎病、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叶霉病、脐腐病;茄子褐纹病、绵疫病、根腐病、黄萎病;辣椒疫病、炭祖病、疮痂病、日烧病等。
主要虫害有:棉铃虫、烟青虫、虫牙虫、白粉虱、红蜘蛛、茶黄蠟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苗期常因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管理不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 "区根;
成株期则常因高温、高湿而发生一些真菌性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炭祖病等;
夏季高温干旱有利于妍虫,并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温暖多湿的条件有利于蛹类的发生为害。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则,采用以抗(耐)病虫品种为主、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生物(生态)防治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严
格按照本规定所引用的标准,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程度及有害物质最大残留量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及国家允许范围
之内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蕃茄可选用:白果强丰、佳粉17、L402、毛粉802;茄子可选用:快圆、紫皮快、二民;辣椒可选用:津交3号、中交4号、赤峰尖椒、天鹰椒等。
.实行翻耕、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及虫口数量,减少初侵染源。
露地蕃茄或辣椒可在畦边、沟边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使玉米喇叭口期与二代棉铃虫或烟青虫为害期相吻合,以诱集其产卵减轻对蕃茄或辣椒的为害,且玉米能遮阴以减轻辣椒日晓病的发生和使部分虫牙虫在探索取食时脱毒而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充分利用保护地设施,采用遮阳网复盖,提高植株抗逆性,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培育无病虫壮苗。
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5°C的水中浸泡10分钟,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 °C时,停止搅拌,闷6-10小时后,控净水份,催芽育苗或直播。
药剂处理:可选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2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次或选用高度白酒与水1:1的比例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催芽播种。
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ml加水2-4公斤喷洒床土,然后用薄膜复盖2W天后晾晒7-8天,再进行育苗。
保护地可选无病虫土与腐熟有机肥6:4比利的营养土育苗保护地嫁接防
病技术
可选用红茄1号、特拉巴姆或刚果茄作砧木,茄子作接穗,有效地防治茄子根腐病、黄萎病。
可用青椒砧木10号作砧木嫁接,可有效地防治辣椒疫病。
生物(生物制剂)防治施用3号、4号增产菌,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可采用下述方法或同时采用。
浸根苗:每亩用固体菌剂100克(2两)或液体菌剂10毫升
(2钱),用每亩浸沾根苗所需的水量稀释,将根苗均匀的浸沾上菌液,稍凉干后,即可抹苗或定植。
叶面喷洒:菌剂量同上,用每亩喷雾所需的水量稀释后于定植成活后喷雾。
防治棉铃虫、烟青虫可选用虫嫡克、BT乳剂(苏云金杆菌)、七公雷等生物农药。
在温室白粉虱发生的保护地内可释放丽妍小蜂。
物理防治技术
有条件的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棉铃虫、烟青虫。
田间可挂银灰膜避酚防病毒。
覆盖地膜防止土壤病菌传到植株上
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可驱避棉铃虫、烟青虫产卵。
提倡使用防虫网,不用或少使用杀虫剂,减少农药的残留量。
化学防治技术
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 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适时进行药剂防
治。
化学药剂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并可单用、混用, 注意交替使用,以减少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注意施药的安全间隔期。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在哺类的防治上禁止使用三氯杀哺醇。
常见病害推荐使用药剂
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可选用69%安克镭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72%克霜氤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普力克水剂
8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防治保护地内的灰霉病及上条所列病害还可选用%甲霉灵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lkg/667m2喷粉或用10%百菌清、10% 速克灵烟剂400g/667m2熏烟进行防治。
常见虫害推荐使用药剂
1防治棉铃虫、烟青虫也可选用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或% 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
4防治白粉虱可用扑虱灵,防治斑潜蝇可用虫蛹克,
防治茶黄嫡、红蜘蛛可用25%哒嫡灵乳剂2500-3000倍液或73%克嫡特乳油2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等杀虫杀蛹剂。
5肥料施用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重在底肥,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提倡使用专用肥和生物肥,测土配方,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施足基配:保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667m2 (亩),并配合施用磷酸二镀30・50kg/667m2 (亩)、硫酸
钾40・60kg/667m2 (亩)或三元素复合肥100kg/667m2 (亩)。
合理追肥:每亩可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kg/667m2 (亩)或尿素
10kg/667m2 (亩)。
禁止施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收获阶段不许用粪水肥追肥。
无公害
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六、天津市地方标准(参考)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肥料施用原则及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叶菜类蔬菜如:大白菜、甘兰、芹菜、韭菜等的种植。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村标准岀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DB12/093-1998蔬菜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和测定方法
DB12/***・1999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DB12/***・1999无公害蔬菜
3境质量要求生产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有“三废”污染工厂的地区,
其环境质量
应符合DB12/***・1999R的规定。
基地内地势应平坦,排灌方
便, 排灌分渠,避免串灌。
收获时禁止用污水洗菜; 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销毁病虫残枝败叶;及时回收残留农膜。
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基本情况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黑腐病、黑斑病、干烧心、斑枯病、灰霉病等。
主要虫害有:酚虫、菜青虫、小菜蛾、韭菜蛆、甜菜夜蛾等。
主
要病虫发生特点苗期遇雨地势低洼或排水不及时而易发软腐病;
成株期高温多雨久旱遇雨软腐病严重;
潮湿、阴雨天气有利霜霉病、黑腐病、黑斑病、菜青虫、小菜蛾的发生;
天气偏旱易发生干烧心病和虫牙虫、甜菜夜蛾,同时也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的基本原则,采用以抗(耐)病虫品种为主、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生物(生态)防治与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本规定所引用的标准,将病虫害的危害损失程度及有害物质最大残留量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及国家允许范围之内。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质品种:大白菜可选用秋绿系列品种;甘兰可选用8398、中丹11号、冬甘1号及晚熟优质品种;芹菜可选用津南实芹、西芹等;韭菜可选用汉中、大弯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