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密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密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

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

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

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

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

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

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

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

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

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

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

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

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

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

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

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

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

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

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

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

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

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

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

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

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

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

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

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

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

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

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

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

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

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

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

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

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

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 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2. 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3. 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
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
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他:“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现武进区)。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全面暴发之际,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坚苦卓绝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 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1945 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辑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身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1957 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

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
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

1991 年12 月23 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

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百度)
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

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摘自百度)
4.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暴发
B.坚苦卓绝
C.笔耕不辍
D.通辑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三个“最”的使用,高度评价了传主。

B.吴祖光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凤凰城》感到不满意,指出不足,体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态度。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在戏剧创作思路上的转变,他开始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吴祖光之所以能够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是他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着独特的感悟力。

B.《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抗日的有力武器,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得到了曹禺的认可。

C.文章引用王维的《酬张少府》,写王维晚年好静,是为了与传主形成反衬,从而表现传主的性情。

D.文章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7.“相关链接”引用了他人对传主的评价,请谈谈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
8.吴祖光“极具名士风范”,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

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优。

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

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阅,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年8月18日)材料二:
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

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棋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市场调研机构IDC 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

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

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

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l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

(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年12月17日)材料三: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

《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

2015年至2018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游戏市场。

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

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的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经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

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候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

候钧说:“这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

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年12月10日)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

B. 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是传统节日适应时代创新性发展的产物,不需要太过担忧。

C. 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围棋文化发展因此会走得更高更远。

D. 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原因在于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10.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是七夕在历史变迁中“活”的表现。

B. 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

C. 材料中《报告》对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偏好进行了概括分析,指出游戏市场增长速度最快。

D. 侯钧认为中国音乐产业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影响了中国音乐产业的海外市场份额。

11. 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观点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

年十四,就师学。

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
闻。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

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

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

”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

由是劫质者遂绝。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

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①,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转领河南尹。

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

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二十一年,从征孙权还,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

赐伎乐名倡。

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文帝即王位,拜惇大将军,数月薨。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谥曰忠侯,子充嗣。

帝追思惇功,欲使子孙毕侯,分惇邑千户,赐惇七子二孙皆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注】①陂:池塘。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行奋武将军行:排行
B.共执持惇执:捕捉
C.身自负土身:亲自
D.使得以便宜从事便宜:方便合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B.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C.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D.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古代帝王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开国皇帝,文中指魏太祖曹操。

B.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历朝历代中曾出现多位被授予此封号的人物,比较著名的
有东汉的马援。

C.封邑:古代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和臣属的土地,包括该土地上的百姓;也叫“采地”“采邑”“食邑”。

D.薨:古代对诸侯或朝廷官员去世的说法,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或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惇性格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就把那人杀了,因而闻名郡里。

B.夏侯惇作战勇敢,在濮阳打败吕布,并夺得军用物资;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夏侯惇担任后卫以阻挡追兵。

C.夏侯惇关心百姓,在征战吕布时左眼中箭受伤后,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劝勉百姓种植水稻,造福百姓。

D.夏侯惇战功卓著,深受赏识,太祖让他“同载”“出入室内”,其子孙九人也因为他的功劳而被封侯。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2)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17.被太祖认为“可为万世法”的做法是什么?这一说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8.对下列诗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

B. 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

不超过25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