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三化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N-14 O-16 Na -23 Al-27 P-31
Cl-35.5 Fe-56 Ni-59 Cu-64
第 I卷(共126分)
1.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浓盐酸、稀硫酸、浓硝酸等剧烈反应
B.Al、Cl2均能和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两单质的作用不相同
C.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若再继续加入KNO3固体,铜粉会溶解
D.金属单质Na、Mg、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相应的碱
【答案】D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Fe在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0.3N A
B.标准状况下,4.48LCH3C1中所含原子数为N A
C.1L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2N A
D.常温下,1.7gNH3和3.65gHCl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0.2N A
【答案】B
【解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化学反应3Fe+2O2Fe3O4,5.6 g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8/3×0.1mol×N A mol-1=0.8/3N A,A项错误;B.在标准状况下,44.8L一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 mol,所含原子数为10N A,B项错误;C.pH=1的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1 mol/L,则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0.1N A,C项错误;D.氨气和HCl气体混合后恰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无气体剩余,D项错误。

答案选B。

3.靑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其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一种有机物X。

己知X的结构如下,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为烃的含氧衍生物B.X的分子式为C5H10NO2S
C.X只能发生取代反应D.X中碳原子上的H若有1个被Cl取代,有2种不同产物
【答案】D
【点睛】:该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X中含﹣COOH、﹣SH、﹣NH2,结合羧酸、硫醇及氨基酸的性质来解答,注意硫醇与醇的性质相似,有机物中有几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4.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I中试剂II中试剂及现象推断
A 氯化铵酚酞溶液不变红色氯化铵稳定
B 硫酸亚铁品红溶液褪色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C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D 铁粉与水蒸气肥皂水冒泡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C
5.某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
B.光照时,毎转移2mol电子,有2mol H+由a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b极区迁移
C.夜间,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3++e-=V2+
D.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与该电池相同
【答案】A
【解析】A.光照时,b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 2H+,A项正确;B.光照时,b极失去电子,为了维持电荷平衡,H+必须由b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a极区迁移,B项错误;C.夜间,电池放电,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2+-e-=V3+,C项错误;D.该电池工作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硅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二者供电原理不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A。

6.某温度下,0.200 mol•L-1的HA溶液与0.200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微粒
X Y Na+A-
浓度/(mol·L-1)8.00错误!
未找到引用
源。

10-4
2.50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

10-10
0.100
9.92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

10-2
A.0.1mol·L-1HA溶液的pH=1 B.该温度下K w=1.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14
C.微粒X表示OH-,Y表示H+D.混合溶液中:n(A-)+n(X)=n(Na+)
【答案】D
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Y、Z、W在周期表的位置关系如下。

已知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W Y Z
A.X能分别与Y、W形成化合物,且其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W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的性质
C.X的离子半径一定小于与Y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
D.Y、Z与X的常见稳定液态氧化物反应的剧烈程度Y大于Z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元素周期表结构为解答关键,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X与W能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H元素,W为C元素,Y为Na元素、Z为Mg元素,结合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第II卷(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8.绿矾(FeSO4·7H2O)可作还原剂、着色剂、制药等,在不同温度下易分解得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绿矾的分解产物。

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甲组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认为需要补做实验。

乙对甲组同学做完实验的B装置的试管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绿矾分解的产物中
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不含SO2B.可能含SO2C.一定含有SO3
(3)丙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绿矾受热分解还可能有O2放出,为此,丙组同学选用甲组同学的部分装置和下图部分装置设计出了一套检验绿矾分解气态产物的装置:
①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

②能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有O2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

(4)为证明绿矾分解产物中含有三价铁,选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
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品红溶液褪色(2).吸收尾气,防止SO2(SO3)等气体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3).BC (4).AFGBDH (5).把H中的导管移出水面,撤走酒精灯,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6).药匙(7).盐酸,KSCN溶液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受热恢复原来颜色,现在实验中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以及根据题意三氧化硫能漂白有机染料,因此可推出一定含有三氧化硫,可能含有二氧化硫,答案选BC。

(3)①首先加热绿矾,气态产物可能是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水蒸气和氧气,因此先验证水蒸气,因此连接F装置,三氧化硫熔点较低,冰水中以固体形式存在,因此F装置后连接G,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G装置后连接B,需要吸收二氧化硫,B装置后连接D 装置,最后连接H装置,因此顺序是AFGBDH。

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具体操作是:把H中的导管移出水面,撤走酒精灯,用
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
集的气体是氧气。

(4)验证Fe3+需要用KSCN溶液,需要把固体溶解成溶液,因此需要的试剂是盐酸和KSCN,
取用固体需要药匙,则缺少的仪器是药匙。

9.以冶铝的废弃物铝灰为原料制取超细α氧化铝,既降低环境污染又可提高铝资源的利用率。

已知铝灰的主要成分为Al2O3(含少量杂质SiO2、FeO、Fe2O3),其制备实验流程如下:
(1)铝灰中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加30%的H2O2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 2Al2O3+ 2NH3↑+ N2↑+ 5SO3↑+
3SO2↑+ 53H2O,将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H2O(g)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KMnO4溶液褪色(MnO4-还原为Mn2+),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Al2O3+3H2SO4=Al2(SO4)3+3H2O (2).SiO2(3).2Fe2++ H2O2+2H+=2Fe3++2H2O (4).N2(5).SO3、NH3(6).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1)Al2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Al2O3+3H2SO4=Al2(SO4)3+3H2O。

(2)根据上述分析,图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不溶于硫酸的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

(3)滤液中含有Al3+、Fe2+、Fe3+,加30%的H2O2溶液将Fe2+被氧化为Fe3+,根据得失电子守
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H2O2+2H+=2Fe3++2H2O
(4)①NH4Al(SO4)2•12H2O分解生成的气体NH3和SO3被亚硫酸钠吸收,二氧化硫被高锰酸
钾吸收,所以最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N2。

②饱和NaHSO3能与SO3、氨气反应,则足量饱和NaHSO3溶液吸收的物质除大部分H2O(g)外,
还有SO3、NH3。

③酸性条件下,KMnO4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锰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
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解析】:本题以氧化铝提取工艺流程为载体,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转化、氧化
还原、离子方程式、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点,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制备原理,把握物
质的性质以及相关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0.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其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PM2.5,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

因此,对PM2.5、SO2、NO 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K+Na+NH4+SO42-NO3-Cl-浓度mol/L 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试样的pH=_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NO x和CO的生成:
①已知汽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 △H>0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
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C.N2、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D.氧气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②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已
知该反应的△H>0,则该设想能否实现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
H2(g)+ 1/2O2(g) =H2O(g) △H=-241.8kJ·mol-1
C(s)+1/2O2(g) =CO(g)△H =-110.5kJ·mol-1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4)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2NO(g)+2CO(g)2CO2(g)+N2(g);△H<0,若该
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
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如图中v正、K、n、w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质量分数)
车辆排放的氮氧化物、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

活性炭
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在5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假设无杂质)。

一定条件下生
成气体E和F。

当温度分别在T1℃和T2℃时,测得各物质平衡时物质的量(n/mol)如下表:物质
活性炭NO E F 温度/℃
初始 3.000 0.10 0 0
T1 2.960 0.020 0.040 0.040
T2 2.975 0.050 0.025 0.025
(1)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上述反应T1℃时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_____;若T1<T2,则该反应的
△H__________________0(填“>”、“<”或“=”)。

(3)上述反应T1℃时达到化学平衡后再通入0.1molNO气体,则达到新化学平衡时NO的转
化率为________;
【答案】(1).4 (2).D (3).不能(4).C(s)+H2O(g)=CO(g)+H2(g) △H= +131.3 kJ•mol-1(5).BD (6).C(s)+2NO(g)=CO2(g)+N2(g) (7).4 (8).< (9).80% 【解析】(1)根据表格提供的离子可知,NH4+水解导致试样溶液呈酸性,再根据电荷守恒
可知,c(K+)+c(NH4+ )+c(Na+)+c(H+)=2c(SO42-)+c(Cl-)+c(NO3-),将表格中的数据代入得H+
离子浓度为10-4,则PH值为4。

②化学反应2CO(g)=2C(s)+O2(g)是一个熵减、吸热的反应,则△H-T△S>0,所以该设想不能
实现。

(3)已知:①H2(g)+ 1/2O2(g) =H2O(g) △H=-241.8kJ·mol-1、②C(s)+1/2O2(g) =CO(g) △H
=-110.5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②-①可得C(s)+H2O(g)=CO(g)+H2(g)△H=
(-110.51kJ•mol-1)-(-241.81kJ•mol-1)=+13l.3 kJ•mol-1,所以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H= +131.3 kJ•mol-1。

(4)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变化,A项错误;该物质的浓度在化学
平衡时保持不变,所以K不再变化,B项正确;对于恒容容器而言,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
改变,C项错误;平衡时NO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D项正确,答案选BD。

(5)①由表中数据可知,C、NO、E、F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40:0.080:0.040:0.040 =1:2:1:1,反应中C被氧化,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生成物为N2与CO2,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则反应方程式为C(s)+2NO(g) ⇌ CO2(g)+N2(g)。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T1℃时的平衡浓度c(NO)=0.004mol/L,c(N2)=c(CO2)=0.008 mol/L,则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0.008×0.008)÷(0.004×0.004)=4;从T1到T2,NO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若T1<T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向为放热反应,则△H < 0。

③在T1时,K=4,设NO的转化率为x,根据三段式解答:
C(s)+2NO(g) ⇌ CO2(g)+N2(g)
起始浓度 0.04 0 0
变化浓度 0.04x 0.02x 0.02x
平衡浓度 0.04-0.04x 0.02x 0.02x
K=÷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Paracetamol),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工业上通过下列方法合成(图中B1和B2、C1和C2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无机产物略去):
已知:,请按要求填空:
⑴写出A分子中官能团名称:_________;C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由D生成扑热息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反应③和④的反应类型: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⑷工业上设计反应①、②、③,而不是只通过反应②得到C1、C2,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扑热息痛有很多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I)是对位二取代苯;(II)苯环上两个取代基一个含氮不含碳、另一个含碳不含氮;(III)两个氧原子与同一原子相连。

其中2种的结构简式是和,写出另3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醚键(2).(3).(4).取代反应(5).还原反应(6).保护酚羟基不被硝酸氧化(7).
(8). (9).
(1)根据上述分析,A为,则A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醚键;C1的结构简式为。

(2)根据上述分析,D为,D能与乙酸反应生成扑热息痛,则由D生成扑热息痛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③为取代反应,反应④为还原反应。

(4)C1、C2含有酚羟基,易被硝酸氧化,应先生成醚基,为了保护酚羟基不被硝酸氧化,所以工业上设计反应①、②、③,而不是只通过反应②得到C1、C2。

(5)扑热息痛的同分异构体,(1)是对位二取代苯;(II)苯环上两个取代基一个含氮不含碳、另一个含碳不含氮;(III)两个氧原子与同一原子相连,含N基团可为氨基或硝基,当为氨基时,含碳基团可为羧基或酯基,当为硝基时,对位应为乙基,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有、、、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别是官能团的变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苯酚和
CH3I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或,与HI 发生取代反应,则C1为,C2为,D为,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