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第一课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四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借助注释了解寓言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寓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寓言就像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

1.出示图片,猜寓言
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寓言故事,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鹬蚌相争、滥竽充数、井底之蛙、掩耳盗铃。

这么有趣的寓言故事中哪个故事令你的印象最深刻,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许多寓言故事,那时的寓言故事,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也就是“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出自《韩非子.五蠹dù》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板书课题齐读)
(1)理解课题。

株是“树桩”的意思。

谁能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这个人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1)出示词语
耕者触株折颈释其耒冀复得身为
①开火车领读
②重视讲解
身为出示句子练读身为宋国笑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出示句子读开火车读
区别冀和翼冀上面是北。

读句子冀复得兔
2.指导朗读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1)指名读(预设:你读得声音真洪亮,我想大家都听到了)
(2)出示节奏师泛读读慢一点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小组分句读,男女生轮读,
(5)全班齐读(配乐)
三、理解文意。

同学们不仅读通了古文,而且还读出来古文的韵味。

那这个古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需要借助注释去理解。

(一)理解生字的意思
1.开火车读注释,强调走,通过同学的朗读,走是什么意思?(开火车)走在古代都是跑的意思,比如:儿童急走追黄碟。

假如以后在古文中读到走,我们就知道它是跑。

2.同桌两人说一说古文中其它词语或者生字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

3.四人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预设:(耕者:种田人。

折颈:把脖子折断了其:代词代替那个宋人,指他释其耒:放下他种田的农具复:再、又得兔:得到撞死的兔子不可:不可能复得:再次得到而:反而身为:自己成为宋国:宋国人笑:嘲笑、笑话)(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1.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同桌根据生字的意思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
2.指同桌一人一句说故事内容。

3找一个人完整的说。

4.测试:老师说意思,大家读原文。

5.让我们再读原文。

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读出感情和韵味。

四、理清古文脉络
这个寓言虽然短小,但是内容完整。

请大家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板书(兔死守株被笑)
这篇故事不仅故事有趣,其中我们要写的生字更有意思。

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生字,知道为什么老师要这么排列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分类的生字,交流发现
2.指导书写耕释【师板书】
相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捺变点
(1)释:左下是米,上面齐平,下面左高右低,又撇穿插到横的底下,横上短下长,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2)耕:左窄右宽,耒的横之间等距,中横短最后横长,井竖撇从书中线的右边起笔,低于耒竖,与耒的最后一笔穿插,长竖起笔高收笔低。

2.指导书写待株【师板书待】
(1)株注意左窄右宽,上下齐平,撇高穿插短横,朱的撇要穿插到点的底下。

(2)待左窄右宽上面齐平,下面左高右低,右面横画比较多等距,寸的起笔在土竖的右边。

3.指导书写“触、颈”【板书颈】
(1)相同点:左右等宽
(2)触:上面齐平,下面左低右高,角底下用的宽度和上面刀的宽度一样,虫的口要写得扁。

(3)颈:左高右低,颈的丿要穿插到竖的底下。

4.指导书写“宋、守”
(1)相同点:宝盖头
(2)宋:宝开头宽,木的横要短,撇捺要舒展
(3)守:宝盖头宽,寸的横和宝盖头的宽度。

5.指导“其”(板书其)
(1)上下结构,四笔横之间等距,最后一笔横最长,撇、捺的起笔是两笔的宽度。

最后一笔是点。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它就像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下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这则寓言故事,了解它的道理。

板书设计
兔死
5 守株待兔守株
被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