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让散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让散文阅读教学更高效
作者:李红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4年第07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
在任务驱动视角下,教师可以结合散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任务,比如,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提出问题,分析结构和语言,促使学生挖掘散文的主题和蕴含的情感,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评价散文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安排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借助集体力量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安排创作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写作或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任务导向的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独立学习。
教师需认识到学生各具特色的阅读体验,通过任务驱动策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独立思考的需求,使任务具体化,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还确保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开展。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探索散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实现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小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小组成员需要共同选择一段印象深刻的文字,运用创意插画或写意绘画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情感和景色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艺术,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解释选择该段文字的原因及如何通过画面来展现文章的意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展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文本,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得以将文中的抽象情感与景色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艺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深层次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的展示和评价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以上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与《荷塘月色》相关的小组活动任务,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方法,还让他们通过创意插画或写意绘画的方式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这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推动策略意味着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既能够满足学生个体阅读需求又能够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独立学习的偏好以及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创造性地设计多元化任务,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任务的思考性和启发性,以任务引领学生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梳理性阅读,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文章的内容,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在这篇充满怀旧情感的散文中,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生阅读文本不仅拓宽审美视野,还能感受到散文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互动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参考文章中的写作技巧,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细致描写。
接到这一任务后,学生积极地在校园、公园甚至家中寻找合适的观察对象,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发掘选定场景的独特元素。
一些学生选择观察秋天的落叶,另一些学生则关注正在迁徙的鸟群。
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都能够生动地描绘观察对象的外形、动态。
在展示与交流环节,学生将各自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并进行讨论。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确保展示交流活动的顺畅进行。
以上案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再通过迁移训练,让学生选择身边的自然景观或文化场景作为观察和寫作的对象,然后参与互动交流环节。
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实践,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读写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策略,结合课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活动涵盖课外散文阅读分享、课内外散文对比分析、散文主题深入阅读和创新读写展示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分享阅读散文的体会。
这样的设计不仅凸显了散文教学的核心地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
通过有序组织这些活动,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散文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思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锻炼他们的欣赏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定任务,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梳理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文章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扩展任务,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搜寻有关地坛的资料,或者研究作者史铁生的生平事迹。
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还能加深他们对地坛以及作者本人的理解,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并欣赏这篇散文。
在搜集资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线上交流平台分享他们找到的资料并进行讨论。
有的学生可能找到了地坛的历史图片或地图,这些资料能帮助他们形象地观察到地坛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另一些学生或许找到了一些关于史铁生的生活逸事,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他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个人的生活轨迹和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拓展训练,学生通过梳理文章内容和搜集地坛的历史文化资料,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扩宽了视野,提升了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任务驱动的学习环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九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