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
一、阅读理解训练题
1.(2019扬州)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瘸叔出行
曾立力
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
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
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
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
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
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
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
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
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
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
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
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
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
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
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
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
顿时瘸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
瘸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⑩瘸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
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瘸叔!贺喜瘸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拉着瘸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瘸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罕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
瘸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⑪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
瘸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1)通读全文,概括石头这一人物形象。
石头是一个具有志存高远、、等优秀品质的(指明人物身份)。
(2)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谈谈你对小说中“出行”词含义的理解。
【分析】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说,主要写瘸叔新年出行的遭遇。
瘸叔一生一直走背运,他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最后他对失去信心就想着靠政府,吃低保。
这年新年,瘸叔又在大学生石头的鼓励下出行,并在山塘堤坝上“捡”到了一条金丝鲤,石头恭喜他要走好运。
看着金丝鲤边的那条被扯断的细线,瘸叔明白了石头的用意,老泪纵横。
小说以此来表现石头真心的关爱与作法,打开了瘸叔的心结,燃起了对生活的新希望。
【解答】(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概括。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分析文中人物的相关事件及行为。
石头是一个大学生,“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再从后面瘸叔捡到鱼后石头追了上来道喜,以及鱼鳃边的断线,可以看出这条鱼是石头拴在树上的,他是想借此来激发瘸叔生活的希望,可见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据此填写到合适的位置。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记叙顺序的分类与各自的作用。
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从前后情节内容来看,此处是对瘸叔新年出行,希望一切顺利的原因的补充交代,原来是他早年的病疼与很多的创业不幸造成的。
这样就让我们明白了,第二段石头为什么鼓励瘸叔出行,以及石头安排那条“鱼”的真实用意,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关键在于角度的选择,多从修辞手法或描写的角度进行。
阅读画线句子,其中的“面无表情”“抽”等词,可以看出是将树枝拟人化,以此来形象地表现那天天气的恶劣。
再结合瘸叔当时的心情,他为自己一生的遭遇,为自己此次出行的不利而痛苦、失望,所以这个句子的环境描写又是对人物心情的有力陪衬。
(4)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
“出行”一词不仅出现在标题中,而且贯穿全文,可以看出它就是本文的一条写作线索。
从字面上来看,“出行”指的就是瘸叔在新年来临时出站找好运。
结合石头作法的意图以及文章要表现的主旨,可以看出石头意在以这此“出行”的意外收获,来流离失所发瘸叔对新生活的希望,走出一条新生活的道理,这也就是“出行”的深刻内涵。
答案:
(1)乐于助人、聪明机智(心地善良);大学生
(2)插叙,交代了瘸叔瘸腿的原因和近年来瘸叔的不幸遭遇,解释了瘸叔悲观消极态度的原因,与前文石头鼓励瘸叔相呼应;塑造出了一个屡受生活打击而失去生活信心的人物形
象,引起读者同情,为后文瘸叔出行有所收获的剧情埋下伏笔。
(3)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枝随风摆动的动作拟成人物抽打的动作,使得此刻的情景更为具体形象;“毫无情面”“抽打”等词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侧面体现出瘸叔心境的凄凉。
(4)“出行”在文中有两层含义,表面是指“新年外出找个好彩头”的行为,是文章的主要叙事情节:深层含义则是指瘸叔在外出过程中,因为他人的关怀和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彩头,又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之火的这一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内容到内涵上都機括了全文的精神主旨。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2.(2021宿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子衿
①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刚过去,阅读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犹在。
阅读不是谁的专利,而应是全民的生活方式。
②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上这道阶梯的,不该只是少数人。
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
阅读不该是部分人的专享,而应是“阳光普照下,雨露共生长”。
我们追求全民阅读全覆盖、无盲区的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
③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
早在2017年9月,由五个部门联合实施的“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就正式启动,旨在用无障碍阅读解决盲人群体的“阅读难”困境。
④既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就应该照顾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
在乡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阅报栏等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村村有书屋的图景。
这些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⑤当下,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对政府而言,搭建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
提供阅读均等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社会力量来说,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
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
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
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
只不过,不论是内容供给上的区配度相对不足,还是纸质书价格普遍偏高,都成了培育农村阅读氛围的掣肘。
⑥让更多人参与阅读,还需要多方发力支持,其中,电商平台就能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近日某电商上线的“快乐读书月”活动,用5000万元读书基金对中外经典名著、畅销图书等进行专项补贴;在世界读书日之前,该电商联合国内30余家出版社及图书出版公司。
让平台近8亿用户以低价实现“悦读”。
⑦“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不断降低阅读门槛,让农村贫困人口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对知识普惠的应有注解,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内在要求。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4月28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布局的。
B.浏览播放短视频等工具,已经成为种阅读时尚,可以取代传统的“书面阅读”。
C.第⑥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商平台“为推进全民阅读发挥积极作用。
D.“一个都不能少”,是“全民阅读”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此项工作的内在要求。
(2)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列举作者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
(3)第⑦段中作者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请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本文和链接材料都是谈阅读的。
试分析者在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没云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分析】本文第①②段提出中心论点: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第③④段论述了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的具体做法。
第⑤⑥段论述了增强普惠性阅读资源的供给,为全民阅读提供软硬件支持,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
最后一段发出号召,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近几年,短视频等工具的出现,确实带动了‘一屏万卷’阅读风尚的形成。
但也要看到,碎片化、散点状的浏览播放,仍难替代系统化、专业化的‘书面阅读’”,选项中的“可以取代”表述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无论是立足于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还是着眼于提升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都需要着力建设书香中国,厚植学习土壤,培育阅读氛围”可得:①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②提升国民素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说是“门槛最低”指的是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的阅读需求;照顾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
知识普
惠,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政府搭建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
社会力量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也大有可为。
让更多人参与阅读,电商平台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高贵”指的是书屋已成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某种程度上,知识普惠,就是要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
围绕以上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而链接材料“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答案:
(1)C
(2)①知识社会之需、学习型社会之义;②提升国民素质;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3)“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国家照顾到了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和农村贫困人口的阅读需求,搭建了完善的全民阅读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普惠性图书产品与服务,让农村人口能无差别、低成本获取知识资源,能拉平知识获取上的城乡鸿沟,让农村人也读得起书、学得起知识。
人人读得起书,知识惠普,慰藉了农民心灵,提高了农民的素质,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
(4)本文论述的是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及其做法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链接材料论述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地解答问题。
3.(2021南京)杂志阅读。
图图和你读到学校科技社团编辑的杂志,被其中一个版面吸引,认真研读起来。
探测暗物质
18世纪末,开尔文指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暗体。
1906年,庞加莱首次使用“暗物质”这一说法。
之后天文学的各种观测数据和结果都表明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但科学家至今未能“捕捉”到它。
寻找暗物质的路径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利用大型高能对撞机去对撞产生暗物质粒子,再进行探测。
第二种是在极深地下实验室中用探测器寻找暗物质粒子。
第三种是发射空间望远镜测量宇宙射线中的电子能谱。
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时会产生大量独特的高能宇宙射线,空间望远镜捕捉这种射线,测量其电子能谱,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注]WIMP指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这种粒子是暗物质粒子重要的候选者。
中国暗物质“捕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于1988年10月建成,通过加速粒子使其对撞,模拟宇宙早期环境,打出新粒子,将暗物质粒子“创造”出来。
这种方法对对撞机的能量要求极高。
2013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虽还无法证实是暗物质粒子,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了这个发现。
2010年,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中国实验组采用探测器“熊猫”直接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和原子核碰撞所产生的信号。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重要的暗物质探测结果,其最新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超越了国外同类研究。
2015年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已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致力于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以期第一个发现暗物质。
中国正后来居上,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中国力量。
(根据《大国重器》《极简天文课》等改编)(1)你和图图梳理中国暗物质探测成果。
你根据杂志内容填空,完成表格。
中国暗物质“捕手”探测成果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①
②发表了若干重要的暗物质探测结果,其最
新成果国际领先。
“悟空”号探测卫星③
④
(2)图图问:“‘悟空’号的探测属于图中哪种探测路径呢?”你给他作了解释。
(3)图图认为“悟空”这个名字既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又有巧借孙悟空“火眼金睛”观测宇宙之妙。
你受此启发,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了一个名字,并告知图图自己取名的巧思。
你取的名字:,取名的巧思:。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暗物质,然后说明了探测暗物质的途径和我国探测暗物质的成就。
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
从“2013年,我国科学家率先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虽还无法证实是暗物质粒子,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了
这个发现”“2010年,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建成,中国实验组采用探测器‘熊猫’直接探测来自宇宙空间的暗物质粒子和原子核碰撞所产生的信号”“2015年发射升空的‘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已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进行提取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结合文段内容“第三种是发射空间望远镜测量宇宙射线中的电子能谱。
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时会产生大量独特的高能宇宙射线,空间望远镜捕捉这种射线,测量其电子能谱,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再观察图表可知,暗物质粒子碰撞后会产生高能粒子,如伽马射线、正负电子、中微子等。
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能采集高能宇宙射线,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据此分析可知,属于第三种探测路径:间接探测。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仿照“悟空”号的探测器名字的寓意,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取名字,我们可以选取名著中的人物姓名,名字字面意思包含“捕手”功能,人物技能符合“捕手”技能。
例如“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具有“捕手”技能,同时“冲”字也能体现正负电子对撞冲击的意思。
答案:
(1)①发现一种新粒子,虽无法证实,但国际物理学界高度评价该发现②“熊猫”探测器③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④采集高能宇宙射线,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2)属于间接探测。
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时会产生大量独特的高能宇宙射线,如伽马射线、正负电子、中微子等。
空间望远镜捕捉这种射线,测量其电子能谱,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而“悟空”号是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是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所以属于间接探测。
(3)示例:林冲“冲”寓意对撞冲击,又取林冲有勇有谋,是暗物质的“捕手”之意【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4.(2021常州)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
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
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
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
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
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
“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
《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
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
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
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
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①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
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
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
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
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
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
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
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
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
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
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
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
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
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
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
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
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注释】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