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
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会遭到两个层次的打击。
第一个是挫折痛苦本身带来的,比如疾病的折磨、工作的辛苦、失败的损失等等。
第二层是因第一层而感到的沮丧、羞耻、失望甚至绝望(第二层才是打击的本质,是支撑原来人生的意义突然中断)。
第二层,作为其行为的根基迅速消减。
而丧失了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从而,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做的事(集权主义)。
抽象的生命意义是很难阐述的。
意义也不需要太长远,从长远看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人生没有什么终极意义(对于终极意义,自己找不到,别人也不可能告诉你)。
因此,所追求的就是短暂意义,即自己创造的东西,包括成名、发财、照顾家人、击败同行、气死对手、贡献社会,什么都行。
只要找到,你的生活才有支撑。
寻找意义的方法: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
如果人生就像一部电影,那么每一天就像电影的一个画面,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成,故事会经历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幸福,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沮丧,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无论这个结局是悲是喜甚或平淡无奇,我们终将都会走完这一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是自己这部人生电影的导演兼主角,如何演绎人生这部电影,不仅是为了呈现给世界观赏、品评、思考,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要拥有自己的价值。
阅读美国弗兰克尔医师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通过他在纳粹集中营炼狱般的亲身经历,不得直视人的尊严被撕碎,情感被麻木,人性被泯灭,死神时刻都准备着掳走你的亲人和朋友的生命,饥寒交迫,鞭打奴役,疾病瘟疫,毒气室,焚尸炉,只有编号的囚徒在最贫瘠的环境中选择求生或放弃。
在这恐怖的集中营里,人的生命价值不被承认,意志无处安放,仅是被消灭的对象,这种重压之下,活下去的勇气成了最昂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集中营囚徒之一的弗兰克尔医师,每天同样在重负劳役之下,看着被拖走同伴的尸体,思考着如何在这种灭绝人寰的环境中活下去,寻找生命的希望,走出集中营。
他在无助的时候,思念妻子是他最大的慰籍,梦中和妻子对话抚平了内心的伤痕,这让他理解到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气;他全身心投入人类生命意义的研究,却帮助他实现了自我救赎,这让他明白成功不过是全力付出的副产品。
“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
“人越是在绝境之地,越需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你无需将自己的命运与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
即使你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
同时,你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们的生命不可能重复,你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找到自己的使命,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弗兰克尔医师通过意义疗法,告诉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和从事某种事业。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和面对某个人。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它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忍受苦难使人能够将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
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在生活中,你可以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也可以成为一位乐观主义者,关键在于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选择。
悲观主义者面对墙上每天都被撕掉一张的挂历,他会觉得生命越变越薄;而积极乐观的人,会把每一张撕掉的挂历整整齐齐的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下自己的故事,他可以自豪而快乐的回忆所有经历的时光,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也依然会感到生活的充实,因为他爱过了,哭过了,努力了,付出了,成就了,甚至勇敢地承受过苦难。
弗兰克尔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美国发行了73版,超过900万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帮助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作为萌想视觉文化传媒的创始人,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有梦想、肯奋斗、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
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挖掘出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价值,才不会在临终的时候感到虚度或碌碌无为。
(文/郝萌)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
该怎么说呢,有些失望,文中的第一部分是描写集中营的生活,当然有非常多的文学作品都有描写奥斯维辛,但我觉得任何文字,文学都不能描述出那种绝望与悲凉。
我们也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已。
至于第二部分,额,感觉就是鸡汤文。
这碗鸡汤我不喝。
鸡汤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解释,让好释怀。
但不要过度,不然就不但没营养还有毒。
生命的意义,一看到书名就立刻吸引了我。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去思考这些问题。
我自然也一样。
但这本书给出的解释就像鸡汤。
我想起以前看的《生命的留言》或《乔布斯传》都很好的解释了他们的生命意义。
生命,生活,死亡这些都是些大词。
闲着没事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去思考这些问题,容易转牛角尖,而且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工作吧,让自己忙起来!忙的没时间去想这些东西,或者运动,让自己累到趴下为止。
在漫长而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在我们学习,经历种种过程中,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现在又何必去急着寻找生命的意义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4
这本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带着我们层层推进,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
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
“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活的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
这些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使命构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所以“对于意义的认识在我看来最实在不过,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
”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尽人事”呢?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
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
”
“意义疗法认为,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
那自由呢?责任和自由如何取舍呢?
“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
读到自由与责任,我不禁会想到沉迷游戏的大学生和出轨的男女,他们为了心中的自由了放下了读书的责任,放下了家庭的责任,那自由便堕落为放任。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热映的文青电影《七十七天》,男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穿越羌塘,放下一切走进了无人区。
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男主的结局,但从片尾文字记述三位穿越者的事迹看,凶多吉少。
我一直在想,影片究竟在传递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亦或只是在用一个影片在向这些“壮士”致敬?自由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如何找到自由和意义(责任)的平衡点,也许只能问自己的内心了。
找到了这个内心的平衡点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到的所谓“心即理”“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也是异曲同工呢?
抛开形而上的东西,进一步想,追求生命的意义究竟该怎么做呢?作者这样引导我们。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功;第二种就
是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即爱某个人。
”第三种需要详细讲,我专门在“面对痛苦”一篇中总结。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他曾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情。
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
我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
读到“曾经存在”,我自己的脑子里两个小人吵了起来。
如果两位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后都死去了,如《神雕侠侣》中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一般,他们的武学成就也跟着他们一起消失了。
这个世界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
那曾经是否存在似乎便无所谓。
而另一个声音说,难道你忘了杨过了吗?他们尽管没有把所有的武学保留下来,至少影响了一些人,比如杨过,这些影响是真实发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似乎这么说‘曾经存在’才是确定的一种存在。
这么看来,和世界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保证过往存在确定性的先决条件。
进一步讲,想要增加我们自身的价值——改变世界的价值——就要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尽可能多的联系。
这种联系并不仅可以通过交朋友,也可以用创造畅销书、好故事,或是好产品等方式。
最后让我们放眼到整个人生,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该如何去考量呢?弗兰克尔把人生和电影作了个类比。
“当我们在理解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和整个生命的意义时,不妨做个类比,让我们看一场电影:他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
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
小结一下,作者认为生命意义在于责任,在责任限制下的自由是有价值的自由,用每时每刻的责任规划自己的人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尽人事。
很务实、很入世。
似乎和儒家告诫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之路遥相呼应。
在成长的初期,修身就是我们的责任,当能力增强后就应该担当起与能力相称的责任,从“齐家”开始,随着能力的增长最后成为能“平天下”的人。
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平天下”的境界,就看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份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5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集中营生活的记录,分为三个阶段:收容-恐惧,适应-冷漠,解放-人性的暴露。
1、集中营里最痛的不是肉体,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对心理造成的伤害。
2、作者不愿意叫醒做噩梦的室友,因为现实更恐怖。
3、在这里,对妻子的思念让他领悟到爱是追求的最高目标。
3、幽默是生存的艺术,就像苦难是毒气被灌入毒气室,均匀弥漫,大小是相对的。
4、无法夺取的自由,是人选择态度和行为的自由。
5、“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意义疗法的总结和思考。
1、追寻意义会导致内心紧张,这有助于精神健康。
2、必须通过对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3、发现意义的方式:事业成就,体验某事或人,对苦难采取态度
4、矛盾意向法对抗焦虑,反应消除法对抗过度反应
5、自由-责任缺一不可。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6
光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
这本书并不厚,讲述了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
作者维克多。
弗兰克儿医师。
一个20世纪的奇迹。
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
以意义疗法为核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使命。
弗兰克儿医师从奥斯威辛集中营人间炼狱归来。
写下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
弗兰克儿医师以平淡的语气描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
描述死亡与毒气。
描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苦难,以及从苦难里如何借着意义地寻找,将自己超拔岀来,去重新爱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
弗兰克儿医师能够撑过这几年的地狱生活。
除了他超强的意志力。
是爱让他活了下来。
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金球有20多种译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7
“生活是充满意义的,人们要摈弃环境的侵扰,学会追寻生活的意义。
它还强调,生活是有终极目的存在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都伴随着阶段性的快乐和痛苦。
叔本华说过,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无聊,不满足便痛苦,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不定。
只有极少数人,经过层层历练,方能修炼出成熟的心智,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满心愉悦地面对这个世界。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就是这样一个人。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这本书适合希望寻找生活意义的人们。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活在宇宙当中是无意义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我造就,活出精彩。
弗兰克尔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
他在书中标明了一个事实,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还是你需要面对的他人。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类在心里底层拥有一致的集体潜意识,当你看到一个人自我奋斗改变命运,或是看到真挚的爱情时,你会从心里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情感冲动,震颤整个内心。
我建立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想让大家通过阅读和写作,去探寻生活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8
本书是关于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的自传,从他个人的角度
讲述了他的传奇的一生。
他是奥地利大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是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言语疗法的奠基者,他独创的“意义治疗方法”,被心理学界称为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他的理论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称作“探求意义的意愿”。
而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启发的并不仅仅是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在历经纳粹集中营惨绝人寰的磨难后还能重新站起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几点感悟
一、父母和儿童时代对人的影响巨大。
弗兰克尔的父亲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极具责任感和正义感,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
他母亲出生于贵族世家,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对于弗兰克尔来说是幸运而且幸福的,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他在自传中说他的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特别像他父亲。
这也从他个人的优秀品质中反映出来:“即使做很小的事,也要像处理大事一样用心;即使做很大的事,也要像对待小事一样冷静。
做任何事都尽可能提早完成,绝不会拖到最后一刻,而且要把麻烦的事放到前面去做。
”作为初为人父的我,看了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人格的榜样,让他们能够有一个优秀的目标去追寻、去模仿,给他带来正面的示范效应,现在的我真的不敢保证。
但我一定会努力持续地学习,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二、追求真理而不屈从于权威。
弗兰克尔说在他4岁时就开始思考人的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这真的是让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小屁孩会有这么深刻的思考?(看来对小孩头脑里不时冒出的想法真的值得我好好去提前准备答案了。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生的探索,得出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生命的短暂并不会抹杀它自身的意义,因为过去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来。
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先后接触了心理学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在追随他们开创的学派中的过程中不断独立思考,敢于置疑权威。
他明白一点:“知识就是力量,由于我们掌握了某种知识,而其他人却并未掌握,因此在这样一种由知识形成的秩序里,我们便拥有了左右他们的力量。
”最终由于他的非传统观点挑战了前辈们的理论,先后被开除了精神分析学会和个体心理学学会。
此后他在心理学的群山中独自攀登,最终开创出其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即意义心理学。
三、主动帮助别人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报。
弗兰克尔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而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内心大都是善良的,他说自己总是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记别人的坏处,他认同约翰`拉斯金的名言:“只有一种权力,那就是拯救的权力;只有一种荣誉,那就是救助的荣誉。
”而这种仁慈的心让他也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
在即将被纳粹分子召集派遣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一名党卫队成员克服广场恐惧症,而这一举动让他和家人推迟了一年被遣送。
在集中营期间,他给了其中一个人一支烟,而对方也诚恳地在劝说他克服悲观情绪,防止他放弃求生的欲望。
四、强烈的求生欲望会拯救一个人。
弗兰克尔说,在经受生活中的各种伤害和责难时,他一直在祷告上天,在以后的岁月中不会再遇到比这更糟糕的事情。
可能就是这样的想法支撑着他熬过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岁月。
而且他还在即将受到死亡威胁时抓住扭转命运的的机会,让他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比如当
门格勒医生在奥斯维辛火车站对犹太人进行淘汰选择时,他本来被指向死亡的左边,而他在这样的时刻突然生出勇气绕过医生走到了右边,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五、试着将遭受的痛苦转化为生活的养分。
“我们不应该主动问别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主体,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问题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他以自己一生最痛苦的经历为材料,不断地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由于“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动机,因此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内在的欲求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
“意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患者去发现生命的意义,让患者自己承担起判断的责任。
发现意义的途径有:(1)创造、工作;(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9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
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
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和释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
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
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0
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噱头——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著名的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犹太人,经历了二战集中营炼狱,开创心理治疗体系中的“意义疗派”。
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会有答案。
很多人会说为父母活,为子女活;那我认为这样的理由更没有意义,生命的本身不能是因为另一个生命而有意义。
没有人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无论何种境遇,怎样的文化程度。
也许因为一时的收获而感慨——活着值得;也许是在困顿烦劳的绝境中疑虑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