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在大海中永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邓小平人物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谁来介绍 一下他。 (学生简单介绍) 是呀,邓小平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 “一国两制”提出者。他对中国、对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 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 国作出卓越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 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1997 年 2 月 19 日, 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 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 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在大海中永生” (齐读课题) “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请同学 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一、教师范读课文,录音机播放沉痛的哀乐。
二次备课
2.练写 过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伟人的骨灰送往世界各地,此时万里海 疆的人们、港澳同胞、台湾人民、大洋彼岸的人们也在送别邓小平。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选择一处写一句话。写完之后,大声地、动情地 读一读。 (1)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 "__ _______________。" (2)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 " _____________。" (3)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 "_______ __________。" (4)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 "_____ ___________。" a.生写,师巡视。 b.交流自己写的 3.对照朗读。 过渡:这是在送伟人,但又仅仅是送别吗?不,这分明是在颂伟 人。 (板书:颂)让我们再来颂一颂伟人吧!齐读: “邓小平爷爷的影 响超越时代……也属于全世界。 ”
五年级语文上册“在大海中永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
题
13.在大海中永生
主备人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教学目标
新词。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3.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体会第 3 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课前搜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等相关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通顺课文) 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 伟人的不朽功绩。
二次备课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词语(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 读出词语的感情)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 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声音响亮)
一、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 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 (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 一(1) 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理解文中邓小平的一句话。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话是值得记忆或回味的。它们或 是一种力量,或是一份感动;或是一种启迪,或是一份震撼。在这篇 课文中,就有邓小平的这样一句值得记忆与回味的话。请同学们快速 阅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邓小平的一句话。 (板书这句话:我是 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2.结合课前搜集的邓小平爷爷的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说你心中的邓爷爷形象。 3.读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把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并说 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 撒向大海 告别大海
教 学 反 思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 2——4 节。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
教学目标
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 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 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 1997 年回归中国,澳门已于 1999 年 底回归中国……这一切的一切都折射出伟人那一颗赤胆忠心(指读句 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课前板 书) 二.引出“送” 。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在 1997 年的春天,与他深 情地爱着的祖国和人民永别了。让我们拿起书,伴随着音乐去读一读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跟随这架银色的专机,去送一送这位伟人。 (板书:送) 1.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伴着音乐范读第二自然段。 听完老师的朗读, 你能体会到此时送别人群的心情吗?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 的?(理解“呜咽、痛悼” ) 2.啊,伟人的离去,九州儿女怎能不悲,怎能不痛?女生起立,把 第二自然段再读一读。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过渡:痛悼伟人的离去……六个点,一个省略号,诉不尽的是人 们绵绵的思念。 “此时此刻,我又看到……又想到……又听到……” 根据你搜集到的课外资料,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课外 资料交流。 4.过渡:这一幕幕出现在我们眼前,哪些成语立即鲜明地跳到了你 的眼前?交流成语。让学生把一些恰当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5.过渡:此时,你对这句话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指读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谈体 会。 三. “送”中“颂” 。 1.以多种形式读第三自然段。 (1)今天,这位伟人与大海同在了。拿起书,我们配合着读第三自 然段。 (引读) (2)“奔腾不息” 是什么意思? (3)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4)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 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 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 2 月 19 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 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5)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6)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 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