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语文融合思政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语文融合思政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8-14T01:55:31.97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7期第4月作者:陈文敏[导读]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
陈文敏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小学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四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小猴子下山》作为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阅读理解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整合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作出推断。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向师性强,老师说的他们都乐意听,也乐于接受。
他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辨事情的正确与错误,明白道理,而且能够用这些道理来约束自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掰、扛、扔、摘、捧、抱”等词说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 借助插图读懂故事内容,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 想象小猴子与妈妈的对话以及第二次下山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
难点: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