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0
高温蠕变与低温蠕变
Graham和Walles提出第一及第二阶段公式,在较低温度和较小应力时,第一 阶段蠕变公式为:
0lnt
称为α蠕变或对数蠕变,也称为低温蠕变。
…………….(3)
当温度较高应力较低时,公式为:
0 t1/3
…………….(4)
称为β蠕变或高温蠕变,β是由应力和温度决定的常数。
BS3688 英国
JIS G0567 日本
DIN 50112 DIN 50118
德国
载荷 精度 <±1% <±1% <±1% <±0.5% <±1%
<±1%
ГОСТ9651 前苏联
<±1%
试验温度允差(℃)
波动
梯度
<600:±3
3
600~900:±4
4
>900~1200:±5
5
≤800:±5 >800~1000:±6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3
2.2.3 温度与蠕变速度的关系
温度对蠕变有重要影响,进行蠕变试验时 必须精确测量与控制温度。随着温度升高, 蠕变速度增大。许多人提出过温度与恒速 蠕变的变形量或蠕变速度的关系式。
Mott式:
.
Aexp(Q/RT)
Dorn式: B[texp Q/(R)Tn]
Zener-Holloman式: Z eQ/RT
≤982:±3
3
>982:±6
6
引伸仪精度
T 0.2
:0.02%
0 T.01:每格 0.00m1m
0.00T1.2 %: 0.01%
ET 0.002%
≤800:±5 5
300~600:±3 >600~800:±4 >800~1000:±6
≤600:±3 >600~800:±4 >800~1000:±6 >1000~1100:±8
– 峰值温度与材料的蓝脆温度相当。
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700
20钢 600
15CrMo钢 500
400
300
18-8不锈钢
200
100
0
0
200
400
600
800
温度,℃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15CrMo钢 20钢
18-8不锈钢
同时也要有一个明显的第三阶段,可以预示材料 的强度正在消失,断裂时有一定的塑性。
蠕变是一个包含许多过程的复杂现象。比起室温下的 力学性能来材料的蠕变性能对组织结构的变化更为敏 感。
所以蠕变曲线的形状往往随着材料的组织状态以及蠕 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而不相同。
例如在高温下会发生相变的某些合金(如Fe-20.5%W,Ni- 25.5%Mo等),即使在承受拉伸载荷时,也会由于相变时的 体积变化而使试件收缩,形成所谓的“负蠕变现象”。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4
2.3金属材料在蠕变中的组织变化
2.3.1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不同原子自 扩散能力也不同,蠕 变速度即随之发生变 化。纯铁在相同温度 下体心立方的扩散能 力大于面心立方,所 以低碳钢在温度超过 相变点时蠕变速度会 发生突变。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1
也有人把蠕变第一阶段看成是较低温度下起主导作用的α 蠕变和较高温度的以β蠕变为主的蠕变的总和,合并式(3) 和式(4)可得表示蠕变曲线第一阶段的通式:
0 ln tt1/3…..(6)
对蠕变第三阶段的表达式,研究较少。虽曾 有人提出过一些关系式,但并没有普遍的意 义。一般认为蠕变的加速阶段没有共同的关 系式。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内容
1.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2. 蠕变 3. 表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强度指标 4. 高温强度的影响因素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
1.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特点
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的增大,材料中空位数 量的增多以及晶界滑移系的改变或增加,使得材 料的高温强度与室温强度有很大的不同。
仲裁试验时 ≤600:±3 >600~900:±5 >900~1200:±6 常规试验时,允许再 加2°波动
0.01mm
T 0.2
:0.01mm
4
0T.2:每格 0T.2 0:.00.0m 12mmm
T p
:
0.002mm
应变速度(加载速度)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前: ≤0.03l0/min(一般试验) ≤0.02l0/min(仲裁试验)
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第三阶段。
在初始阶段温度较低,强度极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 在中间阶段,强度极限随温度升高而缓慢下降。 在温度较高的第三阶段,强度极限急剧降低。
– 碳钢和某些低合金钢(如Cr-Mo钢、Cr-Mo-V钢)在中间阶段强 度极限会出现一个升高的峰值,这是时效硬化所造成的。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7
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承受不同的载荷,其断裂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不但断裂所需的时间随着承受的应力增加而缩短,而且断裂的形式也会 发生改变。
晶界强度与晶粒强度随温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不同,在其交点 对应温度TS(称为等强温度)以上,材料由穿晶断裂变为沿晶 断裂。
形变速度愈低则TS愈低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4
蠕变第三阶段在由第二阶段后开始连接的 楔形与孔洞形裂纹上进一步依靠晶界滑动、 空位扩散和孔洞连接而扩展,蠕变速度加 快,直至裂纹达到临界尺寸而断裂。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5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6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7
一种理想的材料,要求它的蠕变曲线具有很小的 起始蠕变(蠕变第一阶段)和低的蠕变速度(蠕变第 二阶段),以便延长产生1%总变形量所需的时间。
而第二阶段的蠕变公式为:
பைடு நூலகம்
称为K蠕变。
0 Kt
……………………(5)
高温蠕变和低温蠕变并没有严格区分的温度界限,不过前者往往发生在原子 扩散速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以0.5 Tf作为界限,在此以上是高温蠕变,以 下是低温蠕变。
– 按这个温度区分时,低温蠕变也可能有回复现象发生,不过进行的不很 充分而已。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温度,℃
4
碳钢和Cr-Mo钢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随温度的变 化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第三阶段。
在初始阶段,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 中间阶段,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达到一个最低值,然后又开始回
升; 到第三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升高。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9
2.2.1在给定温度或应力下蠕变与时间的关系
Bailey提出适用于第一阶段的公式
Atn
(1/3≤n<1/2 ) ………(1)
Mevetly提出适用于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公式
B(1ect)Ft ………(2)
第二阶段为线性关系,上两式中的A、B、C、F均 为实验待定常数,ε为应变,t为时间。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22
2.2.2应力与蠕变速度的关系
研究应力与蠕变速度的关系时多采用恒速 蠕变阶段,因为设计时多以第二阶段蠕变 速度作为指标。这样可使研究简化,并有 明确的工程意义。
这方面的关系式主要有Garofalo和Finnie根 据他们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应力-蠕变速度 关系式:
.
.
.
s B s B'exp( ) s B"(sinh)n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0
2.1蠕变曲线的定性分析
蠕变是材料力学性能之一,材料抗蠕变的能力是蠕变强度, 用蠕变极限表示。
材料抗蠕变断裂的能力用持久强度表示。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用试验测定,测定出的蠕变曲线可能是恒应 力状态,也可能是恒温度状态曲线。
无论何种,典型的蠕变曲线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8
2.2蠕变曲线的定量分析
关于蠕变曲线的表示方式,
有用蠕变过程中应变或应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来表 示,
有用应变或应变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来表示, 还有用应变或应变速度与应力的关系来表示。
– 有些表达式可同时表达三个阶段的蠕变规律, – 有的只表示某阶段的蠕变规律。
不同的表示方式可获得不同的关系式,目前应用较 广的是应变或应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2
蠕变第一阶段以晶内滑移和晶界滑移方式 进行。
蠕变初期由于攀移驱动力不足,因而滑移造成 的形变强化效应超过攀移造成的回复软化效应, 故变形速率不断降低。
蠕变初期可能在晶界台阶处或第二相质点附近 形成裂纹核心,也可能由于晶界滑动在三晶粒 交汇处受阻而形成裂纹核心。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3
蠕变第二阶段,晶内变形以位错滑移和攀 移交替方式进行,晶界变形以晶界滑动和 迁移交替方式进行。
晶内迁移和晶界滑动使金属强化,但位错攀移 和晶界迁移使金属软化,强化与软化作用达到 动态平衡时,形变速率即保持稳定。
蠕变第二阶段在应力和空位流同时作用下,裂 纹优先在与拉应力垂直的晶界上长大,形成楔 形和孔洞形裂纹。
应变速度越高,材料的强度也越高。
尽管室温下应变速度对强度也有影响,但在高温下这种影响要 大得多。
应力,MPa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ε=85%/min ε=10%/min ε=1.0%/min ε=0.1%/min
25℃
ε=85%/min ε=10%/min
考虑材料的高温强度时,除了温度与力学这二个最基 本的因素之外,还必须考虑时间及介质因素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材料的变形机制增多,易发生塑性 变形,表现为强度降低,形变强化现象减弱,塑 性变形增加。
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塑性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3
对于大多数碳钢、铬钼钢和奥氏体钢,强度极限 随温度的变化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强度
晶界
穿晶断裂
晶粒
沿晶断裂
TTsK
温度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8
小结
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塑性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力学行为及性能与加载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在高温下即使承受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随着承载时间的增加 材料也会产生缓慢而连续的塑性变形,即材料将发生蠕变。
在高温下随承载时间的增加塑性会显著下降,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增加, 断裂往往呈脆断现象。
11
不同金属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蠕变曲线是不同的
同一种金属材料蠕变曲线的形状也随应力和温度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而言,各种蠕变曲线差不多都保持着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只是各阶段持续时 间长短不一 – 左图表示了温度不变时应力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 右图表示了应力不变时温度对蠕变曲线的影响。 – 由图可见,应力较小或温度较低时,蠕变第二阶段即稳定蠕变阶段延续很长。 反之则第二阶段可能很短甚至消失。这时蠕变只有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材 料将在短时间内断裂。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9
2. 蠕 变
金属在一定温度、一定应力(即使小于σs) 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缓慢连续产生 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蠕变在温度较低时也会发生,但只有在温度高 于0.3Tf(熔点温度)时才比较明显。
引起材料蠕变的应力状态可以是简单的(例如单向 拉伸、压缩、弯曲),也可能是复杂的;可以是静 态的,也可能是动态的。
温度影响材料的微观断裂方式。
环境介质对材料的腐蚀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从而影响材料 的力学性能。
因此,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不能反映它在高温承载时的行为, 必须进行专门的高温性能试验,才能确定材料的高温力学性 能
而温度与时间是影响金属高温性能的重要因素,故研究金属 高温力学行为必须研究温度、应力和应变与时间的关系。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前:(0.5±0.2)%/min 屈服点后:(5±1)%/min 屈服强度前: (0.1~0.3)%/min 屈服点或屈服强度附近: (0.1~0.5)%/min 屈服强度后:(0.5~1.0)%/min
屈服点前:<5MPa/s
(0.04~0.1)l0/min 不大于80MPa/min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钢δ5 20钢δ10
15CrMo钢δ10
15CrMo钢δ5
100
200
300
400 温度50,0℃
600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100 80 60 40 20 0 0
15CrMo钢
20钢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温度,℃
5
在高温条件下,应变速度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明显 的影响。
ε=1.0%/min ε=0.1%/min
450℃
10
20
30
40
50
60
70
应变ε%
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
6
由于应变速率的这种影响,为了使高温短时拉伸试验的结 果能相互比较,其试验时间必须统一规定。
各国在试验标准中都对此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项目 标准名称
YB941 中国
ISO R-783 国际
ASTM E21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