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名师测控】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94b32379563c1ec5da715d.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一、明朝经济的发展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和](https://img.taocdn.com/s3/m/0355121cff00bed5b9f31d91.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1.了解并记住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资本主义萌芽、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等基础知识。
2.学习和对比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逐步提高辩证地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3.认识到腐朽封建制度是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1.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分分条,标上①、②……2.“闭关锁国”给我国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
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读教材第一目大小字和“导入框”等内容,完成题目。
15分钟。
)1.农业方面:明代引进原产美洲的、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还引进了、、等。
合作探究一:想一想,你还曾学过哪些外国作物的引种?(先由自己找出答案,同桌对照一下,看谁的更完整。
)2.手工业方面:①纺织业:棉纺织业在从南方推向北方;是丝织业中心。
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②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3.商业方面:(1)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和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①以后,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
他们开设,雇用进行生产,出现了“,”的生产方式。
是早期的资本家,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增多了,生产的也进一步扩大。
请你思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表现是什么?二、“闭关锁国”的政策(阅读第二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和乾隆帝的信,完成下列题目。
10分钟。
)1.“闭关”一词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
简答题: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①②③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①②③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7016f7709b6648d7c1c746de.png)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 知本业贵,遂成风俗。
——雍正皇帝上谕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重本抑末”
英使在热河觐见乾隆皇帝
清朝奉行闭关政策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女王派特使马 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 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在给英王的书 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 夷货物以通有无……”执行了彻底的“闭关锁 国”政策。
青花瓷:指一种在
瓷胎上用钴料着色, 然后施以透明釉,以 1300℃左右高温一次 烧成的釉下彩瓷 器。由于釉下钴料 在高温烧成后,呈现 出蓝色,故习称“青 花”。瓷质幽菁雅淡, 深受人们喜爱。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康熙年间)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明朝青花盘
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
商 业 清 北 京 前 门 商 业 区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 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 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这种公行,带有官 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 机构。
请同学们结合闭关政策内容谈 谈闭关政策的影响。
小结
三个内容
明清经济的发展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资本主义的萌 芽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者之间的关系 ———前提条件和结果
农业:从国外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烟草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甘薯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玉米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花生
明朝引进的农作物——马铃薯
手工业
①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5d627e15a8114431b90dd87b.png)
甘薯,原产美洲 大陆。明万历年 间传入我国。
1、农业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明代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南京丝织业后来居上;
(2)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青花瓷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 达极盛。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 年间的民窑产品,有“五彩青瓷”之称。
三 背景:
“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统治者以农为本,推行“重本抑末”(传统观念) 封建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稳定性(统治者妄自尊大)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防范外来侵略) 表现: 禁海政策 ; 四口通商 ;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影响: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阻碍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与世隔绝最终落伍;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先 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 ( 水稻 )
商朝时有了五谷 ( 稻、黍[shu]、粟[su]、麦、豆 ) 汉朝时传入了 ( 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 )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 ( 占城稻 )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地名形成于康熙元年(1662) 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 的称谓。据资 料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北海于1949 年12月4日解放,当时为镇,归合浦县管辖(属广东南 路专区)。1951年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同年5月委托 广西省领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 自治区,1984年4月与防城港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确 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1987年7月 1日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 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高惠)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高惠)](https://img.taocdn.com/s3/m/4aa52dc580eb6294dd886cc8.png)
明清时期的农业——引进推广新的农作物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猜一猜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原产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的路径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 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棉织业
“松江质地好,无锡花色新,棉布生 产成中心。” 南方的棉织业中心
乾隆皇帝 马嘎尔尼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的信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1)“重农抑末”政策 (2)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3)防范外来侵略
2、“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
⑴ 清初40年—— 严厉的 禁海政策
景德镇成为全国 制瓷业的中心
青花瓷 粉彩瓷
颜色釉瓷
玲珑瓷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 工 业 商 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棉织业 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向日葵 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丝织业
制瓷业 商贸城市 商人群体
苏州(明)、南京(清) 景德胜图(北京)
商 贸 城 市
1、施复夫妇为什么会在当时成为大机户? 2、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之间是 怎样的一种关系?
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萌芽
被雇用
早 期 机 资 户 本 家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早 期 机 雇 佣 工 工 人
雇用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闭 关
锁 国
第 20 课
云台山
⑵ 清统一台湾后—— 开放 四个港口 作为对 外通商口岸;但有严格 限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7ae372287375a417866f8fde.png)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推向,出现了一批基地;
丝织业:是明代的丝织业的中心,后来居上。
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空前活跃,、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以后(2)地区:、等江南地区
(3)行业:
(4)特点:以生产为目的,"出资,出力。"
A、以农为本B、重本抑末C、鼓励官办工商业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集体计
个人修订
一、交流助学
小组交流、组间挑战
二、拓展深学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预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明清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对外政策:“”
(二)局部揣摩
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
(1)农业: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等高产粮食作物,不断推广;还从国外引进、和等;
A、广州B、宁波C、泉州D、南京
8、"皇上,我朝物产丰富,无须与他国交流。"这句话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侵略
9、清代拥有三万多台织机的丝织业中心是
A、苏州B、杭州C、南京D、上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析及测试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点解析及测试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1e7c5a0d89eb172dec63b724.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考点:“闭关锁国”七下P118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答: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04c2233bcaaedd3383c4d39b.png)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 重难点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 正传》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阿Q 准备把庙里最值钱的物品——宣德炉偷出去卖掉。
在今天,据说一个宣德炉当值百万之价。
右图中的宣德瓶曾经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创中国瓷器之天价。
【思考讨论】 你知道“宣德”是怎么回事吗?中国瓷器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出口的?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1.在明代,北方地区用棉花纺纱织布,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的棉布。
明朝末年,北方出现半地窖式的房屋,屋檐高出地面二尺多,开窗透入阳光,在里面纺纱织布,织出了紧实细密的棉布,这是为什么?想想看,谁说得对?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新品种 手工业:棉纺织业——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和南京; 制瓷业——景德镇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 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 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开放四个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 船只的载重量 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海外贸易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使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 形成 影响男孩说:“北方气候寒冷,在地窖房里纺织比较暖和,所以能织出好布。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375cd653b90d6c85ec3ac6b5.png)
•
•
上上 海海 体华 育亭 馆大
酒 店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 1、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坚定 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 2、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 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 3、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 (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自己。
•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施复夫妇经 营丝织业的机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请思考:
•机户与地主 有什么不同?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机户:是拥有生产资料和资 金的早期资本家,他们开设机 房(早期的手工工场),靠雇 佣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进 行生产,剥削的是雇佣工人。 •封建地主:则占有大量土地, 靠剥削农民为生。
•二、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
系的出现
•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7页的正
文和小字,思考:
•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
•典型的表现是什么?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机户→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重点:
•“闭关锁国”的政 策
•难点:
•资本主义萌芽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动脑筋
• 结合 清朝闭关锁国 政策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 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b3518b7701f69e3143329459.png)
第20课明清的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学习过程:活动一、学习明清的经济发展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阅读P115课文,然后完成(1)—(3)(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农作物,结合日常生活及所学,请举出几种。
(2)手工业:纺织业在明代从南向北推广,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后来居上的是;当时的制瓷中心 ,所产畅销海内外。
(3)明清时期商业经济活跃,和是全国商贸城市。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阅读P117,分析、理解,然后完成(1)—(4)(1)产生这种现象的时间、地点及行业?(2)什么是机户?机户有大量、和,是早期的。
(3)什么是机工?机工计日向领取,是早期的。
(4)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与的关系,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5)思考、分析、交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
这种新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它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活动二、学习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先读书、分析、理解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统一认识:1.“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含义?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 这种政策是怎样形成的?3. “闭关”政策推行近二百年,同时西方国家是发展情况如何?4. 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活动三、自我测评1.不是明代从国外传入的农作物()A玉米能力 B占城稻 C甘薯 D向日葵2.明朝有商人到景德镇做生意,回去想给朋友带点特产,他应带什么好呢?()A丝绸 B茶叶 C青花瓷器 D冰裂纹瓷器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标志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开设 B各地出现较大的工商业城市C一些手工业部门规模很大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4.闭关政策的含义()A禁止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封闭边界、固守疆域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A天朝物产丰富,不用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B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C担心主权受到侵犯 D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6.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A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C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D采取“闭关”政策7.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许一个港口对外通商,是()A广州 B上海 C宁波8.材料题:见课件资料、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695246e5e009581b6bd9eb20.png)
马铃薯,原产南 美洲。明万历年 间传入我国。
花生,原产南美 洲。15、16世 纪传入我国。
向日葵,原产北美 洲。大约在17世纪 传入我国。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答: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分) 南方相对稳定。(2分)
3.材料
二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图一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 图三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 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 ,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6分 )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二 、“闭关锁国”的政策
引言
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今越南北部), 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想带 回去试种。可是,那时东南亚各国,严禁甘薯外传。 他买通酋长的奴仆,得到薯种,偷偷带回老家种植。 后来,福建商人陈振龙到吕宋经商,看到当地漫山 遍野都长着甘薯,在乘船回国时,用重金私下买了 几尺薯藤,缠在缆绳上,涂上泥巴,带回家乡种植。 就在他们归乡的那一年,福建发生大饥荒,陈振龙 让儿子把薯种献给福建巡抚,建议推广种植。甘薯 的种植,逐渐推广开来。 从上面这两件事不难看出,明朝的对外交往有利 于经济的发展。然而,清朝却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延缓了经济的发展,这是为什么?
棉织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02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02](https://img.taocdn.com/s3/m/a0b6c917e518964bcf847caa.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重点和难点1.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2.“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3.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内地有哪些作物是从外面引进的?——葡萄、核桃、苜蓿、占城稻等二、过渡置疑明清时期又有哪些作物引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怎样?三、探究新课明清经济的发展学生阅读课文、插图、文献资料和“动脑筋”题目,作读书标注,并思考回答:1.明朝从国外引进了哪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2.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情况怎样?——棉纺织业由南向北推广;丝织业中心明有苏州、清有南京;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
3.商品经济活跃情况怎样?——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几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徽商、晋商最为著名。
4.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出现的早期资本家和雇佣工人分别被称作什么?——开设机房的叫机户,在机房里计日领取工资的是机工。
5.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雇佣与被雇佣,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四、过渡讲解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劳动者较为自由,主要*技术换取工资来维持生活,比奴隶制、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先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69c5e803844769eae009ed23.png)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2、“闭关锁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 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 (2)消极影响:
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 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 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5)发展缓慢原因
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约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机户:是拥有生产资料和资金的 早期资本家,他们开设机房(早 期的手工工场),靠雇佣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剥削的是雇佣工人。
第20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织业 丝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清代时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制瓷业
青花瓷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 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 有“五彩青瓷”之称。
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 四百年的历史。
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 18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我国。
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
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7b649edc4afe04a1b071de5c.png)
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进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件+教案+练习)-2.ppt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件+教案+练习)-2.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0e2b3455270722192ef72a.png)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二、思考题 1、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有何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 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 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 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 渐落伍了。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2、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的?它的出现是不是等于那时我国 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
明朝中后期;不是;因为资本主义 萌芽,只是在江南的一些地区出现, 在全国范围,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主要地位,因此,仍处于封 建社会。
课堂练习
1、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在 明朝中后期 。
2、16世纪,我国的广东、福建 等地引进了原产于 美洲 的高产农 作物 玉米 和 甘薯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3、、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 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生产领 域出现了 雇佣 与 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这即是 资本主义 的生产关系。 4、、明朝中后期,我国虽说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但在全国范围内,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6ac6a28aaea998fcc220e7f.png)
3、、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 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生产领 域出现了 雇佣 与 被雇佣 的生产关系, 这即是 资本主义 的生产关系。 4、、明朝中后期,我国虽说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但在全国范围内,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花生 辣椒
•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 中心; •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 塘镇)纱”民谣; •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 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 —徐光启《农政 全书》 •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 • —吕坤《实政录 风宪约》 •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范围扩大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 发展与“闭关锁国”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 明清中外的冲突
戚继光抗倭
明清经济的发展 闭关锁国
郑人占据澳门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 1〃农业: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 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 广种植; • 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向 日葵和辣椒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4.资本主义的萌芽 时间:明中后期 地点:苏州、松江等地 行业:纺织业 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发展: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 门增多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返回
课堂练习
1、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在 明朝中后期 。
2、16世纪,我国的广东、福建 等地引进了原产于 美洲 的高产 农作物 和 甘薯 。 玉米
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 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 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https://img.taocdn.com/s3/m/e0c34e3410661ed9ad51f3f5.png)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课标要求: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课堂类型:知新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探究: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新品种引进高产粮食作物,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出示两则材料: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
——徐光启《农政全书》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
(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本课重点】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侮的重要原因之一。
)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导学过程】
〖梳理巩固〗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①从引进、等高产粮食作物。
②从外国引进、和等经济作物。
(2)手工业
①棉织业:从推向,涌现出一些棉纺织业基地。
②丝织业:是明朝的丝织业中心,后来居上。
③制瓷业: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生产的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
①明清时期,空前活跃。
②和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③许多富人积极从事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条件:空前活跃。
(2)时间:明朝以后。
(3)地区:、等江南地区。
(4)行业:业。
(5)特点:①以生产为目的。
②“出资,出力”
(6)实质:①机户是早期的,机工是早期的。
②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实质是一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7)发展: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增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阅读下面史料: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王使者马嘎尔尼以庆祝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率七百余人的庞大使团访华,寻求商业贸易。
此次访问,马嘎尔尼带来了体现西方最新科技成就的产品,包括新式天球仪、地球仪、自来火枪、船舶模型和望远镜等。
马嘎尔尼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观看英国使团卫队操练新式武器,福康安却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
”而半个世纪后,西方正是借着这些轮船、枪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思考:乾隆时,中国科技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西方,但清朝统治者为什么对马嘎尔尼带来的科技成果却不屑一顾呢?这种奇怪现象发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1、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的传统观念,推行“”政策。
(2)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妄自尊大。
(3)西方殖民者东扩,统治者害怕同人交往,回危害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严格限制。
3、概况:(1)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
(2)统一后,实行四口通商。
(3)后来,只开放一口通商,由“”统一经营管理。
4、影响:(1)积极方面: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作用。
(2)消极方面: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的形势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了。
【思维拓展】1、如何认识中国的封建经济?(老师讲解)
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制经济,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形成了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业生产。
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它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农民家庭)本身需要而产生的经济形式。
这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特征。
这种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还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这种经济的写照。
在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属于从属地位,起着补充作用。
2、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往往买田置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农民购买力底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再加上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的萌芽最终停留在幼年时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从资本主义自身来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它不仅弱小,而且仅仅发生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中,并带有明显的落后性。
到了清代虽有所发展,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经济进入了衰落时期,它不可能再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