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为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教学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教材分析】
本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
文中对二僧对话的描写是亮点,也是理解故事道理的关键所在,因此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贫富二者的不同性格和形象。
课文的第一段从天下事着笔,意在说明人之为学只是天下事之一的意思,意在说明难易转化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为”和“学”。
文章最后作者也讲了立志做学问,为和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
文章侧重于讲述做学问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做的道理。
内容丰富有趣,语言独具特色。
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文又是这一学期第一篇文言文,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品、悟,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理解课文。
最终做到给文章以生命。
另外,让学生品味课文,学习其各种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达到文言积累。
因为,无论是重点字的理解,文章的译文,还是课文背诵,都是一个积累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不同情感。
3、理解文章所体现的道理和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通过讨论研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字,疏通文章大意,
以及文章体现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懂得,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要相信“事在
人为”的道理。
2、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直视学习上生活中遇到
的障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
2、有感情的读课文;
3、通过学习知道事在人为的道理;
4、背诵课文。
【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比较容易理解,主要采取朗读、讨论的方法,学生复述故事和翻译来完成课文的学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前两段课文。
2、背诵前两段课文。
3、解释词语:为学、资、逮、迄、卒、鲁、常
4、翻译前两段课文。
讲述蜀鄙二僧的故事,引入课题。
问学生从
中得出的道理。
二、新授:
(一)听读课文
【学生活动:
(1)听读课文。
】
(二)学生朗读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
(三)试一试、讲一讲
把第三段文字编成故事,讲一讲,看谁叙述的完整。
【学生活动:
(1)构思故事。
(2)讲述故事。
(3)评一评故事。
】
(四)议一议、译一译
朗读第三段: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及语句。
2、小组间试译。
3、小组代表翻译,比赛翻译优劣。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合作探究。
(3)翻译课文。
(4)交流、竞赛。
】
(五)背一背
1、背诵第三段课文。
2、背诵第三段注释以及翻译。
【学生活动:
(1)背诵课文。
(2)背诵注释。
(3)背诵翻译。
】
(六)想一想、说一说
1、第三段文章列举了什么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2、这个事例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3、试体会一下贫富两个和尚对待去南海的不同态度和富和尚对待穷和
尚的不同态度,试读一读不同的语气。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
三、巩固训练:
1、背诵第三段课文。
2、解释词语:鄙、语、之、何如、恃、足、犹、越、明年。
3、辨析古今异义词:鄙、明年
4、翻译句子:
(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2)子何恃而往?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4)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富者有惭色。
【学生活动:
(1)背诵课文。
(2)解释词语。
(3)辨析古今异义词。
(4)翻译句子。
】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彭端淑的《为学》第三段内容,作者通过四川边境贫富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来印证作者的观点。
课后继续背诵第三段段的课文和注释、翻译,并预习一下第四段的内容,看看作者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下一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五、布置作业
A:抄写《为学》第三段课文,整理注释、翻译。
B:默写《为学》第三段课文,整理注释、翻译。
【板书设计】
为学
彭端淑
重点字词解释:语、之、何如、恃、足、犹、越、
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败坏。
(2)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论证方法:例证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