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当今信息技术是由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信息处理的三大系统组成,传感技术是属于信息采集的一门重要技术。

传感技在科研、国防、空间技术、和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都将传感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信息专业(包括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这门课有重要的意义。

《传感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需要有:《大学物理》、《积分变换》《电路与电子学》、《电子测量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计算机技术》、《接口电路》等课程为基础。

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对计算机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传感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拓宽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掌握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4.掌握传感器电路和计算机配合应用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传感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选修课。

一般情况下,理论课每周安排2课时,共30课时。

实验课6课时。

课时安排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根据教学进度和所学内容插入安排.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
《传感技术》课程的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

可以选用教材有:1。

《传感器及其应用》奕桂冬张金铎金欢阳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郁有文常健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传感器及传感技术》丁镇生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

《传感器实际应用电路设计》黄贤武郑筱霞等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传感器技术发展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经验,将新的内容和方法整理编写成辅助教材,不断用新的内容充实教学活动.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实验采用上交实验报告和作品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100分。

总评由上述两项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笔试占80%,实验占10%,平时成绩占10%。

4.题型比例
分析计算题40%;综合应用题60%。

5.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A .分析计算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会程度)
例:若一个一阶系统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幅度误差限制在5%以内,则时间常数应取多少? 答案:秒4
107.4-⨯
B .综合叙述应用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例一:叙述CCD 图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略)
例二:处理数据:对某节流元件开孔直径尺寸进行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略),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粗大误差并写出测量结果。

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 审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