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与减灾PPT教学课件_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中国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 D.调节气候
(2)长江上游防护林防治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地震、滑坡
C.干旱
D.风暴潮
(3)说出地面沉降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三北”防护林是指东北、华北、西北防护 林,结合这些区域的环境问题,得出主要生态作用是防风固沙。 第(2)题,长江上游主要在山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主要是防治水 土流失。第(3)题,地面沉降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质基础状 况,人为原因有:建筑物密度大,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答案:(1)B (2)A (3)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 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材料二 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
(1)在材料一中a、b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
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2)材料二中六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⑤⑥
(3)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推知,a为长沙,b为武汉, 均在长江中游地区,这里多发生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第(2)题,发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 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 被砸伤。当火灾发生时浓烟上升,贴近地面可获得氧气,也能 防止把浓烟吸入体内。第(3)题,从2)C (3)加强地震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建 筑物的抗震强度等。
面对自然灾害时适当的应对方法
积极 措施
学、听、 备、察、 报、抗、 避、断、 救、保
面对自然灾害正确方法举例
洪水
①不要慌乱,服从安排 ②发生险情,及时报告 ③即将来临,有序转移 ④高处转移,避开雷电 ⑤汛期不去山洪易发区 ⑥保护水源,严防中毒 ⑦学会抢救溺水者
地震
①不同地方、不同情况采取 不同方法 ②保障安全的三个关键点: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 灾发生 b.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 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 坡、河岸边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 出敏捷反应
2.(2012·聊城模拟)下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 百分比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 ℃等温线,括号内数值 表示影响次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洪水
C.台风
D.病虫害
(2)该气象灾害全球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是( )
A.西北太平洋地区
B.北印度洋地区
(1)台风“纳沙”的气象云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预报台风“纳沙”的路径概率主要利用了(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3)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但也给所经地区带来一些好处。试说
明台风带来的好处。
【解析】第(1)题,获取台风“纳沙”的气象云图是利用遥感技 术。第(2)题,路径预报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得的台风信息进 行处理分析后获得的。第(3)题,台风能带来大量的降水,缓解 高温干旱天气。 答案:(1)A (2)C (3)带来大量的降水,缓解了高温干旱天气。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
地理信息系统 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
(GIS)
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特别提醒】遥感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与地理信息系统 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灾前:圈定危险区, 对危险程度做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 指导抗灾活动;灾后:评价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C.墨西哥湾海域
D.南印度洋地区
(3)我国在上述自然灾害防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
【探究演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央气象台2011年9月27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 第17号强台风“纳沙” 预计将以每小时20~25千米的速度继续 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西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靠近, 强度将有所加强,巴士海峡南部、南海中北部海域将有9~11级 大风,“纳沙”中心经过的附近洋面的风力将达12~14级。
防风固沙、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②成就 重点治理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
及社会效益明显
【特别提醒】不同地区的防护林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面临的灾害 对象不同,其生态作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长江上中游防护 林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三北”防护林主要用来 防风固沙;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减小风速、保护农作物;黄 土高原的防护林主要用以固沟护坡、治理水土流失;沿海防护 林用以防御台风、风暴潮,保护海岸。
第四讲 防灾与减灾
高新科学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高新科学技术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技术 (RS)
全球卫星定位 系统(GPS)
①灾害前兆监测;②进行灾害跟踪监视,及时发出警 报;③帮助救灾;④建立灾害模型
①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②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 监测、实时监控;③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④救 灾人员赶赴发生灾害现场的导航和通信联络; ⑤可 提高减灾的效率和精确度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 合”。 2.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协调管理防灾减灾工作。
3.我国三大减灾工程 (1)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与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
①主要措施 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 多林种结合
【特别提醒】震后互救的原则 (1)先救近,后救远;(2)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 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3)先救“生”,后救人; (4)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5)不要盲目乱 挖,乱刨,以防止意外发生。
【探究演练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