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儿童偏阴虚质对性早熟治疗的研究与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12-2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KJ2018A0794);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2015zdjy169);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5zy080)
调理儿童偏阴虚质对性早熟治疗的研究与探讨
宋媛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
关键词:性早熟;儿童;偏阴虚;调理
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8)01-0056-04
自20世纪70年代始,王琦等明确提出了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
并于1982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奠定了现代中医体质研究的理论与
实践基础。

徐荣谦教授在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的
“少阳学说”和王琦教授九种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
气郁质、平和质和特禀质)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儿童的9种体质,包括健康儿童的“平和质”以及偏肺虚质、偏脾虚质、偏肾虚
质、偏肝亢质、偏阳热质、
偏阴虚质、偏怯弱质、特敏质等儿童“亚健康状态”
的类型。

在特定的生理条件下,肝脏血不足,
与它脏的病变互为因果。

如脾虚化源不足可致肝血虚,但肝血
虚,肝郁又可导致脾虚形成恶势;
肝肾同居下焦,相互影响,俱损俱荣,也进一步导致肝虚,
再有肝血虚,导致肝郁,反之,肝郁又会加重肝的调畅与滋养。

并且上述的病理过程可能相互影响,成为错综复杂的一个病理过程。

综上所述,肝血虚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变化密不可分。

肝的血与乳房在生理上有经络上的直接联系,而肝血是其疏滞功能的物质基础。

围绝经期妇
女由于年龄、月经、精神因素,
脏腑功能的虚衰等多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导致肝血不足,肝体失养,肝的
疏泄功能失常,乳络郁滞,
而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故治疗上应重视养肝血,柔肝体,实肝用。

只有肝体
得柔和条达,防止肝之阳用郁滞,
才能有效防治乳腺癌。

清·何梦瑶在《医碥》中:“百病生于郁,
人若气血流通,病安从作?一有怫郁,当升不升,
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
病斯作矣”。

一般中医均认为治疗乳腺癌应疏通肝气以解肝郁,
正如清·唐宗海在《血证论》云:“以肝属木,
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

但肝木的冲和调达有赖肝血的
充足。

因此,在治法上除了应疏肝解郁外,
更应重视养血柔肝。

参考文献
[1]李保义,宋志军,
白涛,等.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首都医药2007,8(4):30.
[2]冯雨莲.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影
响.中国保健营养,2012,20(11):4480.
[3]李明瑞.乳腺癌与情绪的关系[J ].中原医刊1990(4):25.[4]俞东英,童树洪,
徐惠勤.429张乳腺癌中医处方分析.中国药业.2013,22(4):91.
[5]王硕,刘杰,
林洪生.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环球中医药,2013,6(1):31.
[6]陈建萍,赵淑华,
卓灏栢,等.中医防治乳腺癌复发与转移的策略与方法.环球中医药,2011,4(2):25.
[7]卢秀梅,
吴万垠.中医肿瘤的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发展.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47.
[8]江启煜,孙晓生.“辨证元”思想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应用
[J ].江苏中医药.2010,42(8):1.
(编辑弓艳玲)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儿科临床近几年来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通过体质辨识发现其中多为儿童偏阴虚体质,因此在临床治疗儿童性早熟时加入中医食疗药膳调理和小儿推拿,通过临床跟踪观察,发现调理儿童偏阴虚质对儿童性早熟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1偏阴虚质
偏阴虚质是小儿由于体内精、血、津液等亏少,表现出以阴虚内热和干燥为主的状态,是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儿童偏阴虚质常见表现有:形体偏瘦,头发干枯少光泽欠润泽,皮肤偏干燥,眼睛干涩,眼分泌物偏多,鼻腔微干,口唇偏干,口咽干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偏干,时有盗汗,午后两颧潮红,心烦多梦,手足心热,性情急躁易怒,活泼好动,多喜食肥甘厚味等食物或者食少厌食,大多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舌质红少津少苔,或有苔但见花剥、质裂,指纹偏紫,脉象细数或弦细[1]。

偏阴虚质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饮食、疾病等的影响引起。

如先天阴虚,孕母本身就是阴虚体质或怀孕期间过食辛温燥热之品导致胎儿出生即这种体质,或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等。

中医所谓的先天不足、肾阴亏虚;或出生之后偏食肥甘厚味,进食蔬菜、水果少,饮水少;还有长期腹泻,病后伤阴,或食欲差、进食少,以及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不及时补充水分等,这些均为引起儿童偏阴虚质亚健康状态的常见原因[2]。

2中医对偏阴虚质的认识
儿童偏阴虚质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概括来讲不外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自身的特点。

冯兆轮指出“夫先天之真阴,为后天精血之根也”。

张景岳说:“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

”就是说,先天之阴不足,乃是由于父母本身阴虚体质,遗传给子所致。

陈复正又说:“胎成之后,阳精之凝,尤仗阴气护养,故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饥饱劳役、喜怒、忧惊、食饮寒温、起居慎肆,莫不相与休戚。

”说明在遗传因素中尤与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

《灵枢·逆顺肥瘦篇》有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体质解儿难》中提出了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主张小儿应以护阴为要。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

”[3]明代万全承接了钱乙的思想,又提出了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

小儿之初生,本来脾胃功能就不能与成人相比较,不能进食水谷之物,只能赖以母乳养之。

再加之“肾常虚”“脾常虚”,先天之精即不足,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亦不足,因此说明在生理情况下小儿常常就是阴液不足之体。

“肝常有余”,依赖滋养的脾胃功能不足,肝阴肝血不足,肝阳亦亢;“心常有余”,肾水不足,心火亦亢。

所以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指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冯兆张亦曰“气之初生,真阴甚微”,“盖小儿初生,阴气未足,性禀纯阳,惟阴不足,阳有余”。

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需要大量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另一方面从小儿机体自身的特点来看,脏腑功能不足,阴液相对于这种旺盛的生长发育来说肯定不足,但是这种生机又需要大量阴液的滋养,也易伤阴。

因此,小儿无论是从先天的角度来说还是后天自身脏腑的特点来看,都易于出现偏阴虚质。

3儿童性早熟与偏阴虚质的关系
性早熟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4]。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5],其中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10倍[6]。

一般女孩表现为先有乳房凸起,乳晕增大,腋下、阴部色素沉着,然后出现腋毛、阴毛,阴唇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月经来潮。

男孩先睾丸增大,继之阴茎增粗,可有阴茎勃起,阴囊皮肤皱褶增加、着色,出现阴毛、腋毛、痤疮以及胡须、喉结,变声,甚至有夜间遗精。

此外患儿一般喜食肥甘厚味,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目赤,眼部分泌物多,不耐热,口干,口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偏干,易便秘,舌尖红,苔或厚或腻,或苔少无苔,脉弦滑或细数。

阴虚火旺是目前中医辨证论治性早熟最常见的证型,统计显示,患儿主证诊断为阴虚火旺证的比例最高占80.73%[7]。

阴虚火旺证之“阴虚”所谓何?文献中多提及肾阴虚、相火旺,如果小儿肾的阴阳不平衡,出现肾阴不足而相火偏亢,则可能导致性早熟、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8]。

《中医儿科学》对性早熟的认识为“虚者为肾水不足……实者为肝郁化火”。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性早熟的主要病位在肝肾脾三脏,与天癸的期至有关。

中医学虽无“性早熟”这一病名,但在《素问·上
古天真论》有详细论述,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子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说明性早熟的发病与天癸的期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天癸的期至主要取决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调养,涉及脏腑即肝、肾、脾[9-10]。

小儿“肾常虚”,出现肾阴亏损,相火偏旺,阴阳平衡失调,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月经提前来潮[11-13];小儿“肝常有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为肝之母,滋水涵木,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肾同源,并且肾阴为人体的元阴,故肾阴不足肝阴亦不足,若加上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血耗伤,肝气失于疏泄,气郁化火,肝火上炎,则天癸早至,从而出现性早熟[14-16];小儿“脾常虚”,脾虚则易生内湿,湿气阻碍气血的运行,气行不畅,郁而化热,损伤冲任;同时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导致天癸早至[17]。

偏阴虚质儿童“阴不足”的体态是引发相火,加速“天癸”早至的内在因素,因此偏阴虚质的儿童易发生性早熟,同时性早熟患儿发病的过程中会加重机体阴液的耗伤,虚火更旺,从而病后容易出现偏阴虚质的体态。

4调理方法
4.1食疗药膳调理
4.1.1党参生脉茶原料:党参、麦冬各10g,五味子3g,冰糖适量。

将前三者按量备齐,洗净烘干,研成粗末,混匀备用。

用时每次取粗末3g,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益气敛汗、养阴生津。

适用于偏阴虚质儿童虚烦躁扰、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口干口渴、自汗盗汗等。

4.1.2淮药芝麻糊原料:淮山药15g,黑芝麻120g,粳米60g,鲜牛奶200g,冰糖120g,玫瑰糖6g。

粳米淘净,水泡约1h,捞出沥干,文火炒香。

山药洗净,切成小颗粒,黑芝麻洗净沥干,炒香。

3物同入盆中,加入牛奶,清水调匀,磨细,滤去细茸,取浆液待用。

另取锅加入清水、冰糖,烧沸溶化,用纱布滤净,糖汁放入锅内再次烧沸后,将粳米,山药芝麻浆慢慢倒入锅内,不断搅动,加玫瑰糖搅拌成糊状,熟后起锅。

早晚各服1小碗。

功效:滋补肝肾之阴。

适用于偏阴虚质状态儿童,由于肝肾阴虚、脾气暴躁、头发干枯不荣、形体偏瘦、皮肤干燥、大便偏干等的调补。

4.2推拿调理补脾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清肝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六腑50次,揉涌泉3~5min,揉二马3~5min,揉肾顶3min。

早晚各1次,连续2~4周。

5病例举例
案例1患者,女,6岁,2016年9月15日,因两侧乳房增大1个月来就诊。

患儿出生吃过1个月牛初乳,从小和母亲一起吃燕窝,喜饮酸奶、饮料,一年四季都喜食草莓,五心烦热,脾气急躁易怒,眼干,晨起眼睛分泌物多,怕热,夜间盗汗,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查体:双侧乳房及乳头有小突起(按照tanner分期,属Ⅱ期),骨龄检查超过同年龄1年以上,腋窝、阴部色素沉着,有细微的绒毛,阴道分泌物增多,面部皮肤有痤疮倾向,油脂分泌旺盛。

B超检查卵巢容积>1ml,子宫增大>2ml,头颅MRI、CT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性早熟———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6g、熟地黄24g、黄柏6g、山茱萸(制)9g、山药12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淡竹叶9g,地骨皮9g。

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10月1日再诊,面部油光改善,二便正常,夜间汗出缓解,阴道分泌物减少,其母述,不爱吃东西,不喜喝没味道的水,喜喝饮料,查体:乳房凸起没有明显的减小,色素沉着未明显改善。

遂守前方15剂配合服用党参生脉茶当水喝以及推拿疗法(补脾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清肝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六腑50次,揉涌泉3~5min,揉二马3~5min,揉肾顶3min,早晚各1次)。

10月16日三诊,面部皮肤痤疮倾向消失,性情平稳,色素沉着改善,乳房凸起减小,饮食正常,二便常,舌淡红苔薄。

故嘱家属前方继续使用。

11月16日四诊,乳房凸起几乎消失,色素沉着不明显,阴道分泌物正常,复查B超,子宫卵巢明显缩小,复查骨龄,与年龄同步增长。

停药,仅服党参生脉茶配合小儿推拿30天继续调理。

随访1年情况稳定。

案例2患者,男,11岁,2015年11月15日,因变声1个月余来就诊。

患儿父母身材偏小,患儿一年级时在班级最矮,所以父母长辈等时常给患儿吃一些“补品”,如蛋白粉、蜂胶、桂圆干、荔枝干等,患儿食欲旺盛,喜食鸡排、牛排、油炸食品等,脾气暴躁,形体消瘦,毛发不荣,口渴喜喝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少,脉弦数。

查体:患儿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体毛偏多,面部有痤疮,变声,有胡须,阴茎增大,少量阴毛,睾丸发育,测睾丸容积>12ml。

头颅MRI、CT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性早熟———阴虚火旺型。


法:滋阴降火。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知母6g、熟地黄24g、黄柏6g、山茱萸(制)9g、山药12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淡竹叶9g,地骨皮9g。

1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12月1日再诊,面部痤疮好转,二便正常,盗汗缓解,其母述,控制其摄入激素含量高的食物,让其多吃水果蔬菜,但是总说吃不饱,索要零食。

遂守前方15剂配合服用淮药芝麻糊当零食吃以及推拿疗法(补脾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清肝经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推六腑50次,揉涌泉3~5min,揉二马3~5min,揉肾顶3min,早晚各1次)。

12月16日三诊,患儿面部皮肤痤疮基本消失,性情平稳,色素沉着改善,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

故嘱家属前方继续使用。

次年1月16日四诊,患儿阴茎、睾丸未见再增大,胡须明显减少,色素沉着不明显,复查B超提示睾丸容积正常。

停药,仅予淮药芝麻糊每日两次口服配合小儿推拿治疗30天继续调理。

随访1年情况稳定。

参考文献
[1]徐荣谦.人体体态与儿童体质[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1):28.
[2]宋媛媛,邓沂.偏怯弱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N].中国中医药报,2017-7-19(10).
[3]尤士军.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13-614.
[4]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2010(195号):1.
[5]晏国娟.儿童性早熟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13,28
(6):719-721.
[6]郑郁,母义明.性早熟治疗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8):696-699.
[7]黄蓉,汪永红,俞建.国内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30年文献计量分析[J].中医杂志,2010,51(S2):33-35.
[8]尤士军.中医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13-614.
[9]林亦鑫.中医辨证治疗女童性早熟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6):1093-1095.
[10]邓传超,董美辰,李晓静,等.从肝肾论治性早熟体会[J].
山东中医杂志,2015,34(6):430-431.
[11]陈永辉,凌科,高晓林,等.早熟中药方治疗特发性性早熟女童临床疗效[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
文汇编[C].2013.
[12]陈赛斌,李蕙.滋阴降火法治疗单纯性乳房早发育5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07-108.[13]万英.试从天癸论治儿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
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
[14]孙丽英,胡晓阳,陈宝忠,等.龟贞地黄饮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43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
(2):34-35.
[15]钟涛,庞慧,何平.从肝论治为主治疗女童性早熟16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7):67-68.
[16]王利群,辛宁宁.疏肝解郁中药对女童肝郁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4,33(24):1-2.
[17]莫珊,李伟元,邓丽萍,等.痰火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孩心理行为及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
(9):42-44.
(编辑弓艳玲)
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