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13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生物学: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4a1dbce2804d2b160b4ec0f7.png)
1. 前期(prophase)
特征: 染色质开始浓缩成早期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在中心体周围纺锤体(mitotic spindle)开始装配 Golgi体、ER等细胞器解体,形成小的膜泡 在前期末,染色体主缢痕部位形成动粒(kinetocase)
特征: 核膜破裂成小的膜泡,核纤层解体; 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形成X形染色体; 纺锤体组装:动粒微管与染色体的动粒结合;极 微管形成; 染色体开始移向赤道板
细胞周期长短测定
1. 脉冲标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 早期采用的方法
2. 流式细胞仪测定法(Flow Cytometry) 基本原理:G1期DNA含量1C,G2/M期为2C, S期介于两者之间
细胞周期同步化(synchronization)
1. 自然同步化 :自然界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的群体 2. 人工同步化:通过人工选择或人工诱导
3.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动物细胞的标准细胞周期非 常相似,含有G1期、S期、G2期和M期;
特点:
植物细胞不 含中心体,但 在细胞分裂时 可以正常组装 纺锤体;
植物细胞以形成中间板的形式进行胞质分裂;
4. 细菌的细胞周期
慢生长细菌的细胞周期过程与真核细胞周期过程 有一定相似之处。基本具备四个时期
特殊的细胞周期
1. 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
卵细胞已经积累了大量营养物 质,因此受精后迅速卵裂,G1 和G2期很短,以致认为早期胚 胎细胞周期仅含有S和M期
2. 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 酵母的细胞周期与标准细胞周期在时相和调控方
面相似 酵母细胞周期的特点:
酵母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较短(90min);细胞分 裂过程属于封闭式,即在细胞分裂时核膜不解聚; 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在一定环境下,也进行有 性繁殖 主要包括: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bda77dbafc4ffe473268ab77.png)
第十三章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裂:指一个亲代细胞形成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
通过细胞分裂,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某些细胞组分可以相对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这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细胞上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过程,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大多细胞周期都包含数个协调过程:细胞生长、DNA复制、倍增的染色体分配到子细胞中及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特点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有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形成有丝分裂器,将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有利于细胞在遗传上保持稳定。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减数分裂:发生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主要特征是DNA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称为仅具单倍体遗传物质的配子细胞。
保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构成了生物变异及多样性的基础。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低等生物主要增殖方式,主要特征是分裂期细胞的核膜不消失,也无纺锤丝形成及染色体组装,是由亲代细胞直接断裂形成子代细胞,这种分裂快速、能耗少。
中心体: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含有一对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是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之一,它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心,因此叫中心体。
星体:中心体周围放射状分布着大量微管,这些微管与中心体一起被合称为星体。
纺锤体:是一种出现于有丝分裂前期末,对细胞分裂及染色体分离有重要作用的临时性细胞器,由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重叠微管纵向排列构成,呈纺锤样外观。
星体微管:排列于中心体周围,在中心体向细胞两极的移动中起作用。
动粒微管:由纺锤体的一极发出,末端附着于染色体的动粒上。
重叠微管:一些来自纺锤体两极,彼此在纺锤体赤道面重叠、交叉的微管。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13章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13章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c4171c05aaea998fcc220ef7.png)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细胞分裂是个体发生的基础; 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生长的基础; 参与器官组织的维持和更新。 机体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生死平衡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概述
——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分裂缓解表面积/体积压力
有效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终变期
终变期交叉开始端化,同源染色体仅在 其端部靠交叉结合在一起,使染色体 (四分体)呈现O、8等特殊形态;此时, 前期I接近尾声,核仁消失,核膜崩解, 纺锤体形成,中期I即将来临。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规律性变化称为
细胞周期(cell cycle),包括分裂 期(<5%)和分裂间期(>95%);
细胞生长
DNA复制
细胞周期 调节点
细胞周期及相关概念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是新生细胞的生长过程, 根据细胞的生理生化的变化特点,
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开始
可分为G1期、S期、G2期
间期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I
中期I
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移 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以 自由组合的方式进入两极; 末期I:胞质分裂后形成两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所含染 色体数为原来的一半;每条染 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多数生 物染色体不会解聚,保持其染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色体状态。
有丝分裂(mitosis)
《细胞生物学》教学课件:13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教学课件:13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3d0df43f0b1c59eef8c7b479.png)
细胞周期
根据细胞分裂行为的不同,分为
• 增殖型细胞:能连续分裂,维持组织更新。
• G0期细胞:有时细胞可从G1期进入G0期,细胞 在该期暂不分裂。细胞可停留不同长短的时间, 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返回细胞周期,继续细胞增殖 。
• 不增殖型细胞:结构和功能高度特化,始终不发 生分裂。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点的动态变化
G1期之末是细胞周期的一个关键时刻,细胞一旦 通过就可以进入S期。
核膜破裂后,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不断振 动,捕捉纺锤体微管,如果一条染色体两侧的姊妹 着丝粒分别与两极来的微管相连,两侧的纺锤丝对 染色体产生拉力,两侧拉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就 排列在赤道面上。
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
(三)中期(metaphase )
主要特征: 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
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 侧,大的在外侧。
有丝分裂
纺锤体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 的有丝分裂过程认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 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一)前期(prophase)
主要事件: 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 仁缩小并解体。
1.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已复制的染色质纤维开始螺旋化,逐渐凝集成具有 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1.核膜破裂、核仁消失
核纤层磷酸化降解-核膜消失
与核纤层蛋白磷酸化有关。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 纤层解体,核膜因此破裂,形成许多断片及小泡,分布 于胞质中。
2.纺锤体(spindle) 在前期末出现的临时性细胞器 。
纺锤体
由两端星体,包括极间微管、动粒微管和星 体微管组合形成纺锤样结构。
3.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
后期A发生于染色体极向运动的起始阶段,与动 粒微管相关,当动粒微管正端的微管蛋白发生去组 装时,其长度将不断地缩短,由此带动染色体的动 粒向两极移动。
细胞生物学课件:13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细胞生物学课件:13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7d90e45a81c758f5f61f67f3.png)
后期 II
末期 II
重组小结
(P-DNA)
A a
Bb
A Bb
A a
AA aa AA
联会复合体
Synaptonemal complex
二价体 bivalent 四分体 tetrad
交叉 chiasma 交叉端化 terminalization
细胞在细胞周期中 的三种不同去向
95%以上
Cyclin Cdk
几个重点掌握的概念: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Cdk激酶抑制物 MPF=Cdk1 +CyclinB 4个细胞周期检测点(R点) 生长因子 抑素
泛素化途径
E3
E1
E2
Cyclin A开始合成
Cyclin C D
1、细胞分裂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 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4、名词解释:细胞周期 , 细胞周期蛋白, 细 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生长因子 , 抑素 5、细胞周期的监控metaphase)
指妹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 分为后期A、后期B两个过程。
有丝分裂末期
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 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止 的时期。涉及子核的形 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面。
DNA数量减半
减数分裂
第一次 减数分裂 Meiosis I
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
成熟促进因子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够 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成熟的爪蟾 卵母细胞的细胞质
注射
未成熟的爪 蟾卵母细胞
成熟的爪蟾 母卵细胞
MPF
32000 KD——p34cdc2 ( cdk1 )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356f031b0740be1e650e9a82.png)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粗线期(pachytene,pachynema): §开始于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之后;同源染色体仍紧 密结合,并发生等位基因之间部分DNA 片段的交换 和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的组合; §此时在联会复合体部位的中间,出现重组节 (combination nodule)。 §合成减数分裂期专有的组蛋白,并将体细胞类型的 组蛋白部分或全部地置换下来。 §在许多动物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粗线期还要发 生rDNA 扩增。
§终末分化细胞那些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分裂能力,保持 生理机能活动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多形核细胞。
G0期细胞和终末分化细胞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有的细胞过去 认为属于终末分化细胞,目前可能被认为是G0期细胞。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二、细胞周期中各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G1期:新生成的子代细胞立即进入一个细胞生长期, 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糖类、脂 质等,但不合成细胞核DNA。检验点(checkpoint) § S期:细胞开始合成DNA 。DNA复制的起始和复制 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周期调节因素的严密调控。同时, DNA复制与细胞核结构如核骨架、核纤层、核膜等 密切相关。 § G2期:检查DNA 是否完成复制,细胞是否已生长 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利于细胞分裂等。 § M期: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3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一节 细胞周期
一、细胞周期概述 一个细胞周期可以 人为地划分为先后连续 的4 个时相,即G1 期、 S 期、G2 期和M 期。 通常将含有这4 个 不同时相的细胞周期称 为标准的细胞周期 (standard cell cycle)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d0a3d89b0242a8956bece4f4.png)
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是生殖 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
减数分裂形成的 子代细胞类型
精子 卵细胞
33
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 精原 细胞
减Ⅰ 间期 长大
1个 减Ⅰ 初级
精母细胞
2个 次级 精母细胞
减Ⅱ
4个 变形 精细胞
4个 精子
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DNA复制1次,细胞连续分裂 2次,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比亲代减少一半。
细线期(leptotene,leptonema) 也称凝集期(condensation
stage)
形成染色线或 染色粒(chromomere)
主要事件:染色质开始凝集,核及核仁体积增大。
39
偶线期(zygotene)/配对期(pairing stage)
主要发生来自父母的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s chromosome) 配对(pairing)
(1) cyclin-Cdk复合物结构与功能
结构:调节亚单位: cyclin 催化亚单位: Cdk
功能: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选择性地磷酸化不同蛋 白,进而对细胞周期进程进行调节。
(2)cyclin-Cdk复合物在G1/S转化中的作用 限制点:G1晚期的一个特定时期,只有越过
二价体(bivalent)(配对后) 四分体(tetrad)(4条 染色单体 )
联会(synapsis)
主要事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联 会复合体。
40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在电镜下显示为三 个平行的部分: 侧生成分位于复合 体两侧,电子密度 较高;两侧生成分 之间,为中央成分; 侧生成分与中央成 分之间由横向排列 的纤维相连。
细胞生物学 -细胞-13章
![细胞生物学 -细胞-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d81580f111f18582d05a1d.png)
细胞分裂
• 胞质分裂:
• 后期或末期初,中部质膜下方,出现由 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聚集形成的 环状结构,即 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
• 纺锤体解聚,残存的微管、囊泡聚集于 中部,形成的 环形致密层称为 中体
细胞
• 收缩环中的 肌动蛋白和 肌球蛋白 组成的微丝束, 通过 互相滑动 使收缩环 不断缢缩,细胞膜内陷形 成分裂沟 cleavage furrow
(a) Actin filaments (red) are located at both the cleavage furrow and the cell periphery where they play a key role in cell movement (Section 9.7).
(b) (b) Myosin II (green) is localized at the cleavage furrow, where it is part of a contractile ring that encompasses the equator.
细胞分裂
组成的 板状复合结构——动粒
• 组蛋白发生 磷酸化,促进 染色质进一步 凝聚
• 核仁中的DNA 缩回各自所属的 染色体, rRNA合成停止,核仁中的蛋白质 和 RNA 分散在胞质,核仁逐渐解体消失
• 核膜下的 核纤层蛋白 磷酸化→核纤层解 体→核纤层蛋白A、B、C →核膜小泡-核 纤层B,分散到胞质中
• 第一次减数分裂 分为:前期Ⅰ、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 1.前期I prophase I:持续时间长,不同种属变化很大;此期 染色质 凝 集、同源染色体之间 片段交换;分5个阶段
• 细线期 leptotene:染色质开始凝集和同源染色质配对, 是本期特点;细线状染色质通过端粒 附着于核膜上;核 与 核仁体积增大
细胞生物学中文课件-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生物学中文课件-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3af22495ddccda38366bafc3.png)
• 1.2.1形態結構
中心粒
•
中心粒周圍物質
• 1.2.2. 功能:
1
中心體的功能
• 有絲分裂器由中心體形成,專門 執行有絲分裂功能,在ATP提能 量下產生推拉力量,以確保兩套 遺傳物質能均等地分配給兩個子 細胞。
1
三、減數分裂(Meiosis)
概念:減數分裂(meiosis)是有性 生殖個體形成生殖細胞過程中發生 的一種特殊分裂方式。 DNA只複製 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因此子細 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2n → n)。
1
(四)、減數分裂特點
1.減數分裂前間期的S期持續時間較長。 2 DNA 的複製(S期、偶線期和粗線期) 3.前期I分為細線期,偶線期,粗線期,雙線期,
終變期等五個階段。 4·形 成 聯 會 複 合 體 Synaptonemal Complex,
SC)
1
減數分裂特點
5·同源染色體非姊妹染色單體間遺傳物質 重組,產生新的基因組合。
DNA合成阻斷法 : 如:G1/S-TdR雙阻斷法, 最終將細胞群阻斷
於G1/S交界處。 分裂中期阻斷法:
1
四、特殊的細胞週期
• 1.早期胚胎細胞:(從第2次卵裂到第12次卵裂)G1 期和G2 期非常短,以至認為早期胚胎細胞僅含S期和 M期。
• 2.酵母細胞週期:可分為4個時相。細胞分裂時,核 膜不解聚,參與細胞分裂的紡錘體位於細胞核內。
(有絲分裂器的概念) ◆Golgi體、ER等細胞器解體,形成小的膜泡。
1
紡錘體(mitotic spindle)開始裝配
1
2、前中期(prometaphase)
◆核膜已經破裂成小的膜泡 ◆紡錘體微管與染色體的動粒結合 ◆不斷運動的染色體開始移向赤道板。(染色體列隊) 細胞週期也由前中期逐漸向中期運轉。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https://img.taocdn.com/s3/m/942c56e0a58da0116c17493b.png)
纺锤体微管包括:
①染色体动粒微管(kinetochore mt):由中心体发出, 连接在着丝点(动粒)上,负责将染色体牵引到纺 锤体上,着丝点上具有马达蛋白。
②星体微管(astral mt):由中心体向外放射出,末 端结合有分子马达,负责两极的分离,同时确定纺 锤体纵轴的方向。
◆后期(anaphase)大致可以划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 即后期A和后期B
· 后期A,动粒微管去装配变短,染色体产生两极运 动。微管去聚合作用假说
·后期B,极性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 拉长,介导染色体向极运动。纺锤体微管滑动假说
后期(anaphase)
后期A,B是用药物鉴定出来的,如紫杉醇(taxol)能结合在微 管的(+)端,抑制微管(+)端去组装,从而抑制后期A。动物中通 常先发生后期A,再后期B,但也有些只发生后期A,还有的后 期A、B同时发生。植物细胞没有后期B。
DNA合成阻断法( TdR 双阻断法)
条件依赖性的突变株
四、特殊的细胞周期
1.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快,无G1期, G2期非常短,S期也短(所有复 制子都激活), 以至认为仅含有S期和M期 ·无需临时合成其它物质 ·子细胞在G1、G2期并不生长,越分裂体积越小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调节机制与一般体细胞标准 的细胞周期基本是一致的
需要γ微管蛋白:连接微管和中心体 中心体蛋白(centrin):钙结合蛋白,中心体的复制和
分离中发挥作用。已鉴定出4种。
此外,还需要:cyclin E-CDK2, 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CaMK Ⅱ ), cyclin A-CDK2
2、前中期(prometapha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B通过使纺锤体拉长,细胞两极间的距离 增大,促使染色体发生极向运动。
后期A与后期B
(五)末期(telophase)
主要特点:
染染色色体体。移上动的到组两蛋极白,H1被发平生均去分磷配酸,化,
一、无丝分裂(amitosis)
又称直接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核仁、核膜都不消 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细胞质中也不形成纺锤体, 看不到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过程。主 要见于低等生物。
高等动物细胞分布: 创伤、癌变及衰
老的细胞; 上皮组织、疏松
结缔组织、肌组 织及肝脏等组织 的细胞 。
主要特征:核膜的崩裂,纺锤体的形成, 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1.核膜破裂、核仁消失
核纤层磷酸化降解-核膜消失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使核纤层解体,核膜因此破裂,形成 许多断片及小泡,分布于胞质中。
2.纺锤体(spindle)
在前期末出现的临时性细胞器 。
纺锤体
由两端星体,包括极间微管、动粒微管和星 体微管组合形成纺锤样结构。
(四)后期(anaphase )
主要特征: 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 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主要与 其彼此间的连接消失相关,而动 粒微管的张力对其的影响不大。
分离染色单体的极向运动需依靠纺锤体微管的 牵引完成,包括两个独立但又相互重叠的过程,即 后期A与后期B。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Cell division & cell cycle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一个细胞分 裂为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 的重要生命活动特征之一,是所有生命个体 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细胞分裂,亲 本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子代 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和物种 的延续。
3.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
核膜破裂后,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不断振 动,捕捉纺锤体微管,如果一条染色体两侧的姊妹 着丝粒分别与两极来的微管相连,两侧的纺锤丝对 染色体产生拉力,两侧拉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就 排列在赤道面上。
(三)中期(metaphase )
主要特征: 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
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 侧,大的在外侧。
(一)前期(prophase)
主要事件: 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 仁缩小并解体。
1.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已复制的染色质纤维开始螺旋化,逐渐凝集成具有 棒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因染色质上的核仁组织中心组装到了染色体中,导 致rRNA合成停止,核仁逐渐分解最终消失。
凝缩蛋白(condensin ):
高度凝聚的染色体解旋,染色质 纤维重新出现
RNA合成恢复,核仁重新形成。
分散在胞质中的核膜小泡与染色体表面相连,并相互融合, 形成双层核膜,并重新与内质网相连。
NPC在核膜上重新组装,去磷酸化的核纤层蛋白结合形成核 纤层,并连接于核膜上,两个子细胞核形成,核分裂完成 。
(六)胞质分裂( cytokinesis)
二、 有丝分裂(mitosis)
• 分期 prophase ; metaphase ; anaphase; telophase , cytokinesis • 主要事件 1. 核膜的解体和重建
2. 染色质凝集和重新形成 3. 纺锤体形成和染色体运动 4. 细胞质分裂(收缩环;细胞板) • 细胞分裂用时 0.5~2hr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减数分裂
(一)第一次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 特别是它的前期,即前期I。
前期 I 持续时间长,细胞变化复杂,胞核显著增大, 减数分裂所特有的过程如染色体配对、交换等均发 生于此期。根据细胞形态变化的特点可将前期Ⅰ细 分为五个不同阶段。
1.前期I
细线期(lepotene stage)染色质开始凝集,核及核仁 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末期,中部质膜的下方出现大量由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Ⅱ等形成的收缩环。
收缩环中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纤维相互滑动使收缩环 不断缢缩,直径减小,与其相连的细胞膜逐渐内陷, 形成分裂沟。
分裂沟不断加深至 一定程度时,细胞 在此发生断裂。
收缩环
有丝分裂包括了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染色质凝集、纺锤体和收缩环的出现是有丝分裂 的三个重要特征
偶线期(zygotene stage)同源染色体配对, 形成联会复合体。 Z-DNA
粗线期(pachytene stage) 双线期(diplotene stage) 终变期(diakinesis stage)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
在减数分裂的前期I的偶线期出现在联会的同源染色 体之间的一种临时生成的特殊结构。 电镜下显示为三个平行的部分: 侧生成分 中央成分 横向纤维
由5种亚基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与染色体凝集的发 生相关。
黏连蛋白(Cohesin)利用ATP水解供能,将两条姐 妹染色单体沿垂直于染色体纵轴的方向黏连在一起。 黏连涉及染色体臂和着丝点部位,并随细胞周期发 生动态的变化。
黏连蛋白结构
前期黏连蛋白被降解
2. 马达蛋白与中心体的极向移动
(二)前中期(prometaphase)
原核细胞分裂 二分裂(binary division)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amitosis
真核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mitosis
减数分裂meiosis
第一节 细胞分裂
通常原核细胞的分裂为二分裂,DNA复制但不形成染色体 和纺锤体,具体过程包括两个方面:(1)复制后细胞DNA的 平均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 传物质;(2)通过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分。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细胞形态变化产生
的分子基础 (染色质的凝集与去凝集、核膜的 解聚与重建)
三、减数分裂
发生于有性生殖的配子成熟过程中,也称成熟分裂; 主要特征:DNA只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意义:维持生物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有性生殖生物 上下代在染色体数目上的恒定。 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及自由组合,构成生物 变异及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