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古诗词后五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千古成败,意 味深长 。“悠悠” 指时间久远,和词 人思绪之无穷。
问兴亡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 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 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 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 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 当如孙仲谋。”
唐诗、宋词之后,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 是曲。 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杂剧两种。散曲没有动 作、说白,便于清唱,散曲又分套数与小令两种,套 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元曲与宋词不同,很多元曲可以根据需要加衬词, 甚至加句子。所以没有谱子时拿着不同作者的同一名 称的小令便会发现字数参差不齐,句子多少不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称他为“曲 状元”。
辛弃疾坟墓
书 法 作 品 欣 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 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 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 光。然而,却沦陷金人 之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 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 永远也流不尽。
问江山
上 片
壮丽河山,风景 不再,山河变色
因此,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 境相关。 总结: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 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 握诗歌情感。
烘 云 托 月 藏 而 不 露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 “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 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 ”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 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 花”二字。 •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 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 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 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 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 因之增厚 。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 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 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 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 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 明诚便“ 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 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 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 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醉花阴
薄雾/浓云/ /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
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 恨 迷 烟 树。 列 国 周 齐 秦 汉 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 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 、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 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 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 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 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 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赢, 都 变 做 了 土; 输, 都 变 做 了 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 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 变 做 了 土”,我 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 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 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 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 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 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 人彻夜难眠啊!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 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 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 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 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 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 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浣溪沙苏轼写作背景1078年苏轼徐州任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旱灾苏轼率众到城东二十里1078年苏轼徐州任职那年春天徐州发生旱灾苏轼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雨石潭求雨后天降甘霖缓解旱情他又与百姓同赴后天降甘霖缓解旱情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浣 溪 沙
——苏轼
写作背景
1078年苏轼徐州任职,那 年春天,徐州发生旱灾,苏 轼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 雨,后天降甘霖,缓解旱情 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这组词就是在赴石潭谢 雨路上写的。 词中描绘了农村快乐祥 和、淳朴温馨、安居乐业的 生活画面,极有田园诗的优 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
“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 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 愁苦之感。 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 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 所感之凄凉。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 思的凄苦之情
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
作品赏析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 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 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 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 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 ,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 ”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 见 草 萧 疏, 水 萦 纡。”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 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 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 的情感分量。
画面——西风瘦菊,佳人 对花兴叹的画面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 丈夫的孤寂愁绪。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可见, 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 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 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诗歌赏析
6.词的下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人想敲一户农家的们讨碗水喝 7.你觉得下片哪个词用的最传神,试分析 “试问”一词用的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 满怀欣喜想要讨碗水喝的心情,用担心农忙 季节,无人在家,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8.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表现了诗人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将一 位太守和普通农民的关系写的亲切自然。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 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试分析词的结尾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 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了没有?农民 是怎么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没有交代 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回味无穷。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 居士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 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 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 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乱于江南, 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 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 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 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 “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 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 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小 结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 “瘦”。“愁”是“瘦”的原 因,“瘦”是“愁”的结果。 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 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 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 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辛 弃 疾
登 南 京 乡 口 子 北 固 亭 有 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 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豪放。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 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 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 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 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 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 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 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 人心疼。
下片 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 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 南的不满 。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 融典故入词,借古讽今, 寄情委婉深 沉,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元)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 ,而以散曲著称。 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少年知名, 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 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 ,便以父老归养为由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 (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 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 月,劳瘁而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诗歌赏析
1.词的上片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
听觉 2.试概况写了哪些声音? 簌簌的落花声 嗡嗡的缫车声 瓜农的叫卖声 3.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生动展现出农村一片生机勃勃,生产劳动 的繁忙景象。
诗歌赏析
4.突出了农村什么特点? 宁静祥和 淳朴温馨 安居乐业的特点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 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气氛的渲染、
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
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含其中。
(2)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 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有关黄花、西风的诗词能背几句吗?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 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 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主旨】 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兴亡 ,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 了灭亡的命运。辛辣的批判了封建统治者 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 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 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 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浣溪沙
(其一)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 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 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 的农民在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 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东篱把酒黄昏后, 这两句写出 了词人在重阳节 有暗香盈袖。 傍晚于菊圃前把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
酒独酌的情景,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 衬托出词人无语 独酌的离愁别绪。 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 飘满双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