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五代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新五代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原称《五代史记》,后人为与薛居正等人所修的《旧五代史》相区别而称为《新五代史》。
纪传体断代史。
七十四卷。
北宋欧阳修撰。
它是自唐代开馆修史之后,历代正史之中唯一的一部私人著作原称《五代史记》,后人为与薛居正等人所修的《旧五代史》相区别而称为《新五代史》。
纪传体断代史。
七十四卷。
北宋欧阳修撰。
它是自唐代开馆修史之后,历代正史之中唯一的一部私人著作。
成书年代史无明载。
只知道此书是欧阳修死后,其家人于宋熙宁五年八月(1072年)献给朝廷,后由国子监刊印行世。
(撰者事遗迹参见(《新唐书》)。
《五代史记》是欧阳修针对《旧五代史》草率编辑成书所造成的繁琐冗杂等弊病,而私自撰写的又一本史书。
它在体例上采用了《史记》和《汉书》的编纂方法。
全书七十四卷,分为五大部分,有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即史志)三卷、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
此书为五代通史,不同于薛居正等人编撰的《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是仿《三国志》编纂方法,按朝代次序,分为《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代书中又分为本纪和列传两部分。
《新五代史》的本纪为五代各君主的本纪,列传也是五代各朝人物的列传。
在修书的宗旨上,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上尊孔子,依照《春秋》
的微言大义而多存褒贬,总结历史经验和政治教训。
立意比《旧五代史》更为深刻。
另外,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撰述,一人完成,因而没有官修史书出于众手所造成的条例不一、相互冲突和遗漏等弊病。
并且欧阳修以文学见长,为一代文宗、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以,新史较之于旧史,文笔极佳,叙事简明、行文高洁,备受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还广泛搜集《旧五代史》所未有的新史料百余种,经过十几年的辛苦编撰成书。
虽然《新五代史》在文字分量上少于《旧五代史》,但在史料上却更加丰富。
因此,新旧二书互有短长,同为五代历史的重要史籍。
《新五代史》有本纪十二卷,记梁、唐、晋、汉、周五代十三帝及天下大事。
欧阳修经过大量的删削,除去了诏令奏书等冗长的文字。
如《周世宗本纪》,显德二年,毁佛寺及私度僧尼一事,薛史全录诏文八百余字,欧史概括为十九字。
《旧五代史》有本纪六十一卷,而《新五代史》本纪却只有十二卷,可见其删削量之大。
欧氏提倡简明,但过分简略却反而不明,这也是欧史之不足。
但另一方面,欧阳修也根据新史料适当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如在本纪中,新增了边疆各族与五代的贡使关系等。
《新五代史》有列传四十五卷,与薛居正《旧五代史》不同的是:名目繁多,实为人物类传。
类传的长处不仅是以类相聚,而且以类相见,更便于议论短长利弊,存其是非褒贬。
列传第一类是“家人传”,共有八卷,分记各代宗室后妃事迹,按朝代分为《梁家人传》、《唐家人传》、《晋家人传》、《汉家人传》、《周家人传》。
第二类是各代名臣传。
五代总共五十三年历史,各代臣僚相因相杂,忠于一朝的大臣却在少数。
因此,欧阳修只有把五代臣僚大致分为所谓的梁臣、唐臣、晋臣、汉臣和周臣。
《梁臣传》三卷二十五人,《唐臣传》五卷三十三人,《晋臣传》仅有一卷三人,《汉臣传》一卷九人,《周臣传》也是一卷三人。
第三类是《死节传》一卷,记述全节不二的忠臣事迹。
自此类以下不分朝代。
第四类是《死事传》一卷,记述了为国尽忠的臣僚十人并附一人。
但是,这一类较之上一类人物又有不同,因为他们不是全节不二之士,可能有过叛降的历史,但却为其新归属的王朝而尽忠,故列入《死事传》。
第五类是《一行传》一卷,记载贤人义士五人的事迹。
第六类是《唐六臣传》一卷,记载了唐末六位大臣(附一人)的事迹。
此传寓意讽刺他们为了高官厚禄而变节投降后梁朱温。
第七类是《义儿传》一卷,叙述李克用的八个养子的事迹。
第八类是《伶官传》一卷,记载戏剧演员四人。
第九类是《宦者传》一卷,记述宦官二人。
第十类是《杂传》,共十九卷,传中记录了一百四十四人。
这些人多次变节投降,历仕各代,因而无类可归,贬其无耻,列于杂传。
总之,列传十类,仅从分类上便可看出欧阳修《新五代史》以类相见、意在褒贬的特点。
《新五代史》有考三卷,其中有《司天考》二卷,即天文志,篇末附有刘羲叟言历法。
《职方考》一卷,即地理志。
欧阳修作史以褒贬为主,故于五代典制略而不述。
《新五代史》有世家年谱十一卷。
世家有十卷,分别记十国之事。
其中,北汉称为东汉。
诸国有至宋太祖时尚存者,记述到被宋吞灭为止,
因而稍及宋史范围。
另有《十国世家年谱》一卷,极为简略,止于周恭帝逊位,记十国年世不全,后有附注称:“十国年世,惟楚、闽、南汉三国,诸家之说不同,而互有得失,最难考证。
今略其诸说而正其是者,庶几博览者不惑,而一以年谱为正也。
”
《新五代史》还有《四夷附录》三卷。
其中,《契丹传》占二卷,是根据胡峤《陷虏记》录入。
《新五代史》问世时,便有徐无党注,徐氏为欧阳修弟子,其注文旨在褒贬,没有史料价值。
宋人吴缜撰有《五代史纂误》五卷,所记《新五代史》中错处达二百余条。
后此书亡佚,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一十二条。
按《宋史·艺文志》所记,重新整理分为三卷。
清嘉庆时,大藏书家彭元瑞、刘凤浩二人先后撰成《五代史记补注》七十四卷。
此书卷数虽与《新五代史》相同,但分量却两倍于欧史。
它以欧史为正文,以《旧五代史》、《册府元龟》、《通鉴》、《五代会要》、《五代史补》、《五代史阙文》、《五代史纂误》、《北梦琐言》等各种史书二百余种,分注于欧史正文之下。
此书虽曰补注,但所搜集的五代史史料极为丰富,为研究五代史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新五代史》的版本,有南宋初江西刻十二行本,仅存十四卷。
还有南宋庆元年间刻本,《百衲本廿四史》中的《新五代史》,即据此本影印,而第一卷“序目”是据江西刻十二行本影印。
元朝有文宗书院刻本。
明代有《廿一史》、《十七史》本,还有嘉靖间汪文盛刻本。
清除殿本外,还有宣统间刘世珩仿宋刻本和四川成都刻本。
一九七四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是以南宋庆元本为工作本,参校了其他各种版本,它是现今的通行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