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表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 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 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 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 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 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 。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 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 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 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 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浸着时光的早晨》 n 芥川文学奖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节 日本的动漫产业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一、日本动漫简介
n 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和日本漫 画的合称。
n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 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 :儿童 漫画 、少年漫画、少女漫画、唯 美漫画、女性漫画 、青年漫画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2、大江健三郎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生平:
n 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 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 郡大濑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 文科,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 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 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 尔文学奖 。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村上春树和《挪威的森林》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n 第四阶段: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 是日本经济由盛转衰时期(1990 年至今)
n 泡沫经济: n 由于土地和股票价格长期持续地
急剧上升,导致土地和股票资产额 及其膨胀速度远远大于固定资产 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及其增长速度.
日本经济发展概述
二、日本泡沫经济带给中国的 警惕
n 在长达十五年的萧条之后,2005 年开始,日本经济终于进入“景 气恢复”之中。一些从泡沫创痛 中走出的日本经济学家认为,中 国就是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下一个 泡沫。

日本产业增长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产业增长趋势分析论文

日本产业增长趋势分析论文日本产业增长趋势分析引言: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产业的增长趋势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日本的经济增长一直相对较缓慢。

本文将对日本产业增长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日本产业的历史发展1.战后重建与高度经济增长时期二战后的战败使得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但是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企业家的努力,日本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的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汽车、电子、钢铁等核心产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产品。

2.泡沫经济时期与经济波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泡沫经济时期,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繁荣景象。

然而,由于投机性资本的涌入和过度投资,这一泡沫最终破裂,导致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

日本长期低迷的增长表现与过去相比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3.转型与结构调整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挑战,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和改革。

它推动了金融体系的重组,促进了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并鼓励了创新和研发,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日本产业增长的现状1.创新和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尽管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但它在创新和技术领域仍然具有竞争力。

日本的企业在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品牌,这为其创造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日本政府也加大了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

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的影响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日本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应减少,这对日本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养老等服务业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这些产业提供了一定的增长机会。

3.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日本的产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

现代日本经济概论课件

现代日本经济概论课件

现代日本经济概论课件
一、经济的发展
1、日本经济的发展史
经过二次大战后,日本展开了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在美国财政、金融
等多方面帮助下,推行了高度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改革,形成了经济快速发
展的新经济模式。

2、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征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1)高度政府干预,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2)
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3)体制和政策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
(4)实施多元化经济策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结构发展
1、农业结构
日本农业是以稻米、蔬菜等为主产品的经济,大部分农业以小规模家
庭族群经营为主,蔬菜是主要种植产品。

2、工业结构
日本工业以机械、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导,生产率高、工业化程度高,经济紧密结合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得到了促进。

3、服务业结构
服务业在日本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以零售和银行业为代表,其
他服务行业如交通、旅游、娱乐、金融等也发展迅速。

三、经济问题及对策
1、政府负担重
日本经济受到政府负担过重的制约。

因此,日本政府应加强监督,减少政府开支,并实施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改善经济结构。

2、财政制。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

日本简介与其经济发展日本简介:日本属于东南亚岛国,与我国近邻,有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其中,本州岛人口最多。

海岸线曲折,港湾优良。

神户、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港口。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温泉以及地震。

富士山为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四周是海,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丰沛。

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林木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山涧河流短促(地形狭隘。

丘陵多所致),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既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京都是日本古都和著名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第四名: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日本原料基本靠进口,出口工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

产品质量好,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

日本报刊文章选读
1. 慰安妇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读卖新闻》报道了韩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慰安妇问题的最新进展。

文章指出,逾70年前,因日本支配而被迫成为慰
安妇的数千名亚洲妇女,至今仍没能得到公正的赔偿和正义的解决。

这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进行侵略行动留下的重要历史问题,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和协商来解决。

2. 实现日本经济再生的路径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实现日本经济再生的关键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增加女性就业等方面。

文章认为,通过这些改革,日本经济才能摆脱长期低迷的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日本对外援助与国际贡献
《朝日新闻》刊发了一篇关于日本对外援助的文章。

文章提到,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援助国家之一,在改善全球贫困和促进和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文章还称赞日本在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帮助推动全球治理的改善。

4. 让日本成为亚洲创新的领导者
《经济学人》刊发了一篇题为《让日本成为亚洲创新的领导者》的文章。

文章指出,日本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技术能力和制
度基础,因此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领袖的条件。

但是,日本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处于创新滞后的状态,需要扭转这一趋势,推进更多的创新和创业项目,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5. 日本和中国可以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日本时报》发表文章称,日本和中国都是全球重要国家,可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全球性贫困和人口老龄化等。

文章还强调,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也可以为两国的互惠互利带来巨大好处。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重建与发展初期(1945-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严重的战争摧毁,然而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迅速进行了重建与恢复。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例如造船、纺织等领域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2. 高度经济增长期(1960-1970年代):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划和私人企业的努力,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并鼓励出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3. 经济转型期(1980-199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日本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企业并购与重组等。

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出口扩大经济规模。

4. 泡沫经济崩溃与失去势头(1990-2000年代):19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这一阶段,日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高失业率、恶性通缩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结构性改革,然而经济的恢复进程缓慢,日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优势。

5. 超低利率和经济调整(21世纪):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实施了超低利率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股市和出口,但日本仍面临着长期经济调整的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政府债务高企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 发展近代工业,引进先进技术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政府统治能力
• 废除武士阶级特权,解放农民,发展农业
• 引进西方政治制度,实施宪政
• 创办企业,发展贸易,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日本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与成果
特点
• 政府主导,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
• 重视科技与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产业
• 多山地形,矿产、森林资源丰富
• 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高
日本经济史发展历程:古代、中世纪及近现代

古代经济
• 稻作农业为主,渔业、手工业辅助
• 商业贸易兴起,与中国的交流密切
• 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京都、大阪等地兴起
中世纪经济
• 封建制度确立,庄园经济盛行
• 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繁荣
05
日本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
调整
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与原因
背景
原因
•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大,环境
• 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进行经济转型
污染严重
• 政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日本产业面临压力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紧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 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停滞
高速增长
•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奇迹”
• 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
• 对外贸易发展,国际市场地位提高
停滞
•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为“失去的20年”
• 经济泡沫破裂,股市、房地产崩盘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紧张,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二战后,日本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公害大国。

但是,日本在较短时期内又克服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制约,一举改变了公害大国的形象,走上了循环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不说是创造了日本的另一个奇迹。

日本在环境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与政策。

1.1日本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赶超欧美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赶超式经济模式,迅速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然而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却实践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线性经济发展虽然使日本实现了数量型的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保护却背道而驰,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了世界公害大国。

严重的公害不仅给日本带来了难以处理的社会问题,而且使环境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针对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公害问题,日本政府成立了“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采取了相应的环境对策,但当时的政策措施是针对污染及废弃物进行治理的,属于环境末端治理模式。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促使日本首次产生了省能源、省资源的理念,开始采取能源合理化和节省能源的措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又开始尝试从生产和消费源头防止污染,进行“管端预防”,提出了相对完善的生态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型,实现了发展战略和思路的一次转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尽管如此,“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传统线性发展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日本政府根据1993年制定的《环境基本法》,于1994年12月制订了《环境基本计划》,提出了“建设以循环为基调的经济社会体制”新思路和环境保护的四个基本方针:一是以环境负荷小的资源循环利用为基础,构筑环保型经济社会体系;二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长期共存;三是在公平负担环保费用的前提下,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个人共同参加环境保护;四是推进国际环境合作。

论日本式经济体制

论日本式经济体制

论日本式经济体制一、日本式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一)1940年体制日本虽然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建立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但为了赶超欧美各国,日本政府以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为中心,在诱导和扶持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本侵略东亚各国并挑起太平洋战争以后,由于日本政府在战争期间全面实行了经济统制,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统制经济体制,即1940年体制。

1940年体制不仅在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是战后全面形成的日本式经济体制的原型和基础。

1.战时统制经济自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全面展开侵华战争以来,日本就进入了战争时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又全面卷入太平洋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全力以赴地进行战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实施了举国动员的战争体制,其中经济方面的战争体制就是战时统制经济。

所谓战时统制经济,就是战争期间一切围绕战争需要,一切由政府说了算的经济制度。

战时统制经济集中体现于日本政府1937年8月颁布的《国家总动员法》。

该法不仅剥夺了国民在生活、劳动和财产等方面的基本权利,禁止罢工,强迫日本人民“尽忠报国”,而且还把居民编入“邻组”,把工人、农民编入各种“报国会”,从而全体国民都被绑架到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战车上。

其后,日本政府又先后公布了《从业者雇佣限制令》(1939年3月)、《从业者移动防止令》(1940年11月)、《工资统制令》(1940年10月)、《公司分红及资金融通令》(1939年4月)、《银行等资金运用令》(1940年10月)、《公司经理统制令》(1940年10月)、《价格等统制令》(1939年10月)、《地租统制令》(1939年12月)、《地价房租统制令》(1940年10月)、《临时土地价格统制令》(1941年1月)、《物资统制令》(1941年12月)、《重要产业团体令》(1941年8月)、《金融统制团体令》(1942年4月)、《新闻事业令》(1941年12月)。

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日本经济环境分析日本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之一、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政治、法律、金融、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等。

本文将分析日本的经济环境,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日本的经济体制是混合经济体制,既有市场经济的特点,也有政府的干预和控制。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政策和规范来引导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国内外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吸引外国企业在日本投资。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在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在高科技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些优势使得日本的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强大动力。

日本的金融系统也比较发达,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的银行系统稳定可靠,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日本的证券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

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回报。

然而,日本的经济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日本的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高不下。

这将给日本的财政状况带来压力,限制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此外,日本的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特别是在国内市场。

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此外,日本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对企业的成本也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使得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总体而言,日本的经济环境有其优势和挑战。

政府的积极参与、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金融系统的健全性都为日本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老龄化问题、债务问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概论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概论

现代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概论浅谈现代日本经济发展摘要:日本作为亚洲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关键词:现代日本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性一、战后的世界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小岛国到称霸亚洲的经济大国仅仅用了不到20年,他们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1960——1970年间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GNP年均增长11.3%.。

如此成绩在日本人手中做到了,敢问咱们中国人为神恶魔就做不到呢?1968年日本经济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现在是第三名,第二名是中国)。

1987年,日本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一,1988年日本人均年收入达到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

1988年根据权威报道,世界前30的大公司中,日本的公司占据了22个名额。

与同时期的西方各个大国相比较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就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增长率最高。

同时期的西方大国经济增长基本开始于1850——1859年间,而日本起点最晚,其经济增长却是最快的。

日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世界的经济奇迹。

二、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①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不仅仅是适用于中国,同样适用于世界各国。

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二战以来的科技战略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大侠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科技的重点有四个要素,分别是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日本战后的科学技术战略以及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比较,得出一些科技发展的差别,更加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借鉴日本科学技术发展,为我国做出一些科技上的改观。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

日本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科技的发展
主要是:科技研究能力、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市场占有能力。 【1】科技研究能力:其大小意味着该国所具有的科技发展潜能, 从根本上决定该国的科技实力。 【2】科技转化能力: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生产力所需周期的长
短和科学技术创造的附加价值的大小。
【3】科技市场占有力:是指科学技术在市场上的交易能力。
【2】第二阶段1965-1973年,此时期是日本在经济和技术上全面赶上 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定性阶段。曾出现了长达58个月的“伊奘诺景气”。 此阶段日本经济发展有四: (1)日本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 (2)技术革新取得的突破。 (3)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地位显著改善。 (4)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现代化。
(三)低速稳定增长时期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在1956-1973年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第二经济大国。在 此年间 ,日本经济发展大体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56-1964年); 第二阶段(1965-1973年)。 【1】第一阶段出现了被称为“神武景气”(1956-1957年)和 “岩户景气”(1959-1961年)的两次经济发展高峰。 此阶段日本经济发展特点有三: (1)设备投资大量增长。 (2)能源结构发生改变,由煤炭变为石油。 (3)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神武”取自第一位人间天皇的名号。
岩户景气
1958年起,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开始。日本大量生产汽车、 电视及半导体收音机等家用电器,钢铁取代纺织品成为主要出口 物资,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气(Iwato
boom)。
这是借用日本皇室的祖神天照大神的传说中有关“天之岩户” 的“岩户”二字,形容一九五八年七月至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共四 十二个月的长期经济繁荣。这个称呼来源于日本的神话故事,说 的是远古时代成千上万的神仙在太空聚会,当祭典结束时,诸神 终于将天门(由岩石砌成,称“岩户”)推开,里面的天照大神 下降人间,从此开创了日本国。

日本的经济发展史

日本的经济发展史

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的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以发达国家为目标的追赶史。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

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表明,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追赶时代在日本已经结束。

以追赶为目标建立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以及经营思想等,面临着深刻的调整。

但是,日本似乎没有意识到大转折时期的到来。

它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思想和发展模式,没有注意培育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与机制。

大量的过剩资本没有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制造出泡沫经济。

由此带来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如大量的银行不良债权,股市疲软,投资信心不足,消费低迷,巨额财政赤字等,至今困扰着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目前正处在130多年未有的大转折时期,这是由追赶型的经济增长向成熟的、开拓发展型经济增长的转变。

这种转折,如同高速行驶的列车进入弯道,行驶速度下降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转折的迟误和泡沫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了转折的难度。

世界经济的低迷和“9·11”事件的影响,对于日本经济有如雪上加霜。

2001年日本出现经济负增长可以说毫不奇怪。

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像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近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实,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日本正处在转折期之外,还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经济基数的增大。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

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

按照2000年中日两国GDP的比值来算,如果日本GDP增长2%,中国要在GDP绝对量的增加上与日本持平,就需要有8.88%增长速度。

但是,人们却往往认为2%是低速度,8.88%是高速度。

日本经济:低增长时期的到来

日本经济:低增长时期的到来

日本经济低增长时期的到来在过去的几年中,日本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从2001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上升,到2004年达到2.7%。

[1]在过去的几年中,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2%上下波动。

在过去的几年中,外界普遍认为日本经济可能走出“失去的十年”,步入景气扩张的新阶段。

但是,2008年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可能遭受新的波折。

根据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日本出现了高失业率、高通胀的迹象,这引起了日本国内以及相邻国家广泛的关注与担心。

日本政府在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日本银行官员也开始表示“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当然,根据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才可视为经济衰退,从这一点判断,日本经济距离衰退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且从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上看,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两者分别达到1%和2.8%。

但是失业率已经达到4.1%之高,在2008年2~5月间连续4个月在4%以上。

与此同时,在经过若干年通货紧缩之后,日本核心CPI上升到1.9%。

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出现的复杂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表明经济将陷入衰退。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基于2008年的经济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当前的状况,并对2009年日本经济走势予以判断。

一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7年第1季度以来,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明显下滑。

在2007年第1季度,GDP增长速度为3.2%,高于2006年同期水平,但此后的第2~4季度,GDP的增长速度都明显低于2006年同期水平,尤其是在2008年第1~2季度,GDP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06年和2007年1~2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06~2008年日本GDP及各部分增长率引起GDP增长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的发达经济体,消费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在2007年四个季度中,只有第3季度的私人消费增长速度快于2006年0.8个百分点,而第1季度、第2季度和第4季度的私人消费增长速度则分别比2006年低1个、1.4个和0.4个百分点。

中日两国崛起“内需”都不容易

中日两国崛起“内需”都不容易



在全 球经济危机 的情况 下 很 多人 在关 .
心 中国的内需如何 ? 在 中国会 看 到类似
日本 的情况 要 从 社 会 的深 层 包 括权益


结构 一 步一 步进 行改革 。
最 近 看 了香 港 科 技 大 学 丁 学 良教 授
的文章 有几 个观 点很有意思
动 电信 手 机 终 端 金 融 农 业 食 品




行业 等等 (是非常保守的行业 有不 少 ,
垄断性企业 ) 有些企业 通 过激烈竞争 。
和 努 力抓住缝 隙找 到 自己 的发展空 间 ,
但如 果 只 是 部 分 企 业 吃掉 缝 隙 的机 会 .
日本总体上 很有可 能还 是 负增长 。
所以 ,


硬 化 的状 态 所 以 如 果 日本 要 真正


崛 起 内需 要 从 社会 深 层 一 步~ 步进 ,
行改革 。
我想 虽 然 日本市场极度饱和 但


机会还 是 有的 日本有 1 亿 多人 并拥


有一 定的消费力 培育了 些 虽不 具备 ,
国际 竞争 力但规模 相 当大 的产 业 如 移 .
当然 日本和 中国的发展阶段不 一 ,
样 一 样崛起 内需 其关键和手段都不


样 但都要 跟现有的权益结构斗争或 ,
进行调整 这点是完全一 样的 看看哪


国政 府 的决, 5 5 n 勇气 大 就知道 哪 国有 ,
更 大 的发展潜 力 。

l 霪彰


1
中国政府所 说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小作文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小作文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小作文二战后,日本这个小岛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候,日本的经济就像是一只刚刚从沉睡中醒来的懒猫,慢慢地开始伸展它的身体,展现出了惊人的活力。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细心地呵护着孩子一样。

他们大力发展科技产业,鼓励创新,让日本的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转向了高科技产业。

这就像是给这只懒猫穿上了一件时尚的新衣服,让它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日本人民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财富。

他们努力工作,创新思维,使得日本的经济不断地发展壮大。

这就像是给这只懒猫加满了油,让它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日本的经济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而是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克服。

这就像是一只懒猫在面对困难时,虽然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无助,但是它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前进。

总的来说,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崛起就像是一场奇迹。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政策得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民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经济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

现在的日本已经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了,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

他们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就像是那只懒猫终于从梦中醒来,变成了一只威武的大老虎,昂首挺胸地走在世界的舞台上。

所以,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心去面对,有勇气去克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经济奇迹。

日本发表1985年度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时期

日本发表1985年度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经济进入了新的增长时期

作者: 敏之
出版物刊名: 现代日本经济
页码: 57-57页
主题词: 白皮书 日本经济发展 增长时期 通货膨胀 经济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 石油危机 信息化 高龄化社会 内阁会议
摘要: <正> 今年8月1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题为“新的增长与课题”的1985年度经济白皮书。

白皮书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景气的现状,第二章展望经济发展趋势,第三章论述人口高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白皮书回顾了战后40年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然后指出:世界经济和日本经济在经历了“石油危机与通货膨胀的十。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

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 世纪的80 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

美、英、法、德4 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

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

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 1965 年的 GNP 和人均 GNP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例如,在1894—1895 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 亿3150 两白银,相当于3 亿6 400 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为 7 000—8 000 万日元)及在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

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对日本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
日本の形
日本全体が軍国主義で覆われたころ、大和民族の光栄を旗印
に純化が行われた時代があった。
「日本語を話す大和人」のような偏狭では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
の時代をわたってはいけない。
伝統的な美徳、勤勉で、日本人は世界から愛される要素をたくさ
ん持っている。世界に胸を張って生きていけばいい。
雇用
女性、高齢者を 積極的に活用す る。最低賃金を引 き上げ、労働時 間を短縮する
観光
民間内需を刺激するもうひとつの内容は「アジア」である
雇に 持日 用使ち本 もう帰企 増。 っ 業 え新たは る技おア 術金ジ ををア 生国で か 内活 すで 躍 投技し 資術、 が開 生発 新成長戦略のコアはグリーン。イノベーションだ。グリーン成長軌道 ま が拓けていけば日本は生まれ変わる。 れ 、
BRICUへの工場進出が増
えれば、直接には製造プラ ントの輸出が増える。生産
が始まれば関連部品の輸
出も増える。こうして BRICUと日本経済が一体
となって浮上する。
四、経済計画と経済成長
1. Title 経済計画に見 る夢とロマン
2. Title
3. Title
4. Title
黄昏の経済計 画
主流は長期展 望に
販売価格が下がると
生産性を上げても
日本経済の士気 が上がるわけが ない
売り上げが増えない
欠如した成長戦略
Text1
景気対策に追 われた90年代 から膨大な財 政赤字という 負の遺産を受 け継いだ。
政府の規制緩 和によって創出 された需要で はデフレに飲み 込まれてしまっ た。
政策当局者が描く将来像は、一エコノミストが将来を予測する のとはわけが違う。
21
2030年時点でのビジョンが固まれば、逆算して今なにをしなけ ればいけないかがわかる。
だから、長期展望といっても、政策当局者の重大な責任が伴ってく る。
政策は短.中期の展望で
経済計画が消えた後、政策運営の目標は 短.中期の見通し.展望に重点が移ってき た。 日本政府は毎年、十二月に翌年度の経済 見通しを決める、成長率、物価上昇率、失 業率、貿易収支などの見通しだ。この見通 しを基に翌年度予算を決める。財政は向こ う五年間程度の中期見通しをベースに収支 を展望する。これが税制改革などのベース になる。
3
対策として、女子 労働力と高齢者 雇用の促進、ロボ ットの活用、海外 移民と外国人労 働力の積極的な 受け入れなど
技術革新第三波が始まる
イノベーションというと、経済学者ではシュンペーター、 50~60年を周期とした大きな技術革新のうねりのあることを証明した。
第一波
第一波は1885年に始まり、第一次世界大 戦の1915年をピークに、第二次世界大戦 敗戦の45年に終わる。
五、民間内需主導型成長の設計
公共投資でもなく、輸出でもなく 頼りは民間内需
公から民へ
日本の形
Contents Contents
公共投資でもなく、輸出でもなく
2003年度では日本の外貨準備高が3300億ドルも増え た。円換算すると37兆円だ。
同年度の公共投資はGDP比で5.5%だから、公共投資 を上回る巨額な介入を実施したことになる。
00年代の「失われた10 年」
日本経済新聞社のマクロ データバンク、NEEDSの計算
代が0.7%という傾向からみ
ると、まさに失われた10年で はないかと思われる。 91年3 月からのアメリカ経済は絶好 。 調だったのに対し、日本経済 は、といえば、97年度のゼロ 成長に続いて、98年度はマ イナス成長が避けられない状 況だった。
改 革 の バ イ ブ ル と し て ぜ ひ 、 こ の ビ ジ ョ ン を 活 用 し て
小 泉 首 相 は 「 ポ ス ト 小 泉 を 狙 う 方 々 は 政 策 発 表 の 際 、
「 日 本 世 紀 ビ ジ ョ ン 」 を 審 議 し た 経 済 財 政 諮 問 会 議 で 、
主流は長期展望に
モデル予測では10年度は
1.6%のプラス成長になる。こ の10年度予測を使って2000 年度から10年間の平均実質 成長率を計算してみた結果と して、0.6%になった。90年代 の平均よりさらに小さくなって いる。
www,
実質成長の中身を点検してみると、低成長の主犯 は民間投資だった。民間設備投資の10年平均増 加率はマイナス1.2%。住宅投資はさらにそれを 下回るマイナス2.4%と不振を極めた。
政策は短.中 期の展望で
計画経済に見る夢とロマン
経済計画は政権の経済運営指針を表 すものとして策定されてきた。目標を 掲げ、そのために何をするかを具体的 に示す。その上で、計画期間中の国 民経済の姿を成長率、物価上昇率、 雇用者数、貿易収支などの数値で表 す。
日本経済の重点が一定期間から残高に 移ってきたことで計画の焦点を残高に当 てたものだ。尐なくとも、90年代前半まで の経済計画は計画の中に「夢とロマン」 を描いて見せた。
公から民へ
透明な市場との矛盾という中身 出しで、公的金融の改革を求め る。. 2007年10月には民営郵政が誕生 した。出口の金融機関も大幅な統 合、整理と民営化が実施された。
資金の入口と出口の 公的金融を全面的に 見直し、できる限り 民営化が望ましい。
入り口とは、中心は郵 貯だ。集まった資金が 出口には住宅金融公庫、 財政投融資計画の名 日本政府投資銀行など があった。 の下に政府関係機関に 貸し出されていた。
確固とした成 長戦略をうち 出すことが日 本経済の差し 迫った課題と いえる。
二、グリーン成長への道
1、二つのE と一つのC
2、人口減社 会への挑戦
3、技術革新第三 波が始まる
4、持続成長 を求める
1
エコノミー(経 済)とエコロジー (環境)の二つの Eとカルチャー(文 と)と一つのC
2
2005年日本の人 口減社会の到来 に伴って、低成 長.高インフレ .経常収支赤字 という「日本病 」に陥ってしま う
結果的に105円を突破するような円高は回避できない し 。リーマンショック後の世界不況で輸出依存の経済が いかにもろいものかがわかった。
頼りは民間内需
ソーラー発電と電 気自動車の普及 世界トップクラス の大学。研究機 関を育てる。イノ ベーションを妨げ る規制を撤廃す る
環境
科学
健康
医療、介護、健 康連鎖サービス の創り出し 空港、農林業 の建設、魅力 的な国土を作 る
1991~2000 年
落ち込みを支えていたのは輸出と公共投資。輸
出の平均は4.5%、公共投資は2%だった。
2001~2010
公共投資 の低迷
日本の公共投資は90年代2%平均で 伸びていたものが、2000年代はマイナ ス6%に落ち込んだ。
平均成長 率が下が った要因 の分析
小泉構造 改革の影 響で
家計部門 の膨大な 貯蓄
LOGO
新成長の設計
日本経済TODAY

Contents
失われた二○年
グリーン成長への道 BRICU連動型成長 経済計画と経済成長 民間内需主導型成長の設計
www,
一、失われた20年
90年代の「失われた10
年」
60年代10%、70年代4. 4%、80年代4.7%、90年
とりわけ重要なのは、地球環境の制約だろう。具体的には二酸化炭 素の排出量を減らせる成長軌道が求められる。それはグリーン.イノ ベーションという技術革新なしでは達成できない。
三、BRICU連動型成長
4 1
BRICUとの経済連携を進める

BRICsプラス USA

広がる日本企業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
強まる中国依存
第二波
第二波は敗戦を底に始まり、高度成長があ がりつめた75年をピークとして下降に転じ、 2005年に底を打つ。
第三波
2005年とした第三波の底は今回の金融 危機後の大不況を経験し、2009年になっ た可能性が高いといえる。
持続成長を求める
高度成長の秘密を「五つのテーゼ」にまとめている。
イノベーション(技術革新
名目ゼロ成長の20年
名目成長率と実質成長率 の差は物価上昇率にある
名目成長率で見ると、 わずか0.2%にしかならない 名目成長率


2 20年間の平均物価上昇率が マイナス0.6%だった。
物価上昇率
実質成長率

物価上昇分を差し引いた 実質では0.8%になる
生産性を上げても、販売価格がずるずると下がっていったので は売り上げが増えない。コストを差し引いた利益も増えない。
市場メカニズム
日本的経営
内需の充足と輸出の両立
.世界の小国としてのメリット
持続経済を求める
日本経済は 1945~1970年にか けて、歴史的にも 稀な年率10%近い 高い成長を遂げた が、七、八十年代 は「安定成長」に移 行する。
21世紀の日本経済 は制約を乗り越え ながら、成長し続 けることができる かという持続成長 が重要なテーマに なった。
関係を輸出額で 見ると、2005年で 37.8%と四割近 い。同じ年の輸入 額でも36.1%で、 貿易全体の四割 近くをBRICUに 依存していること になる。
対外的にはBRICUだ
といっていい。
www,
広がる日本企業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
98年に本田が中国の二社 と合弁で進出、2003年に 日産、2006年にトヨタと、 相次いで自動車生産を始 めた。中国は日本企業の グローバルなサプライ チェーン(供給連鎖)の重 要な一環に組み込まれて きてい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